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1)
<正>台湾新竹光复中学某班级"纳粹"变装游行所引发的争议,终于在以色列驻台办事处与德国在台协会的关注下,以蔡英文当局公开谴责并删减对该校的200万元新台币私校补助款,以及该校校长引咎辞职落幕。但风波的停息并不表示问题的解决。整个事件暴露的不仅仅是台湾历史教育的失败,以及  相似文献   

2.
正有台湾网友不久前贴文,感喟自己"生不逢时",不但没见识过台湾"经济起飞"是什么样子,进入社会后也只能领份"吃不饱、饿不死的薪水""整天卖肝、上班、下班、睡觉,有时候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此文如巨石投水,引起了很多台湾青年的共鸣。有位西进上海两年的"90后"台湾青年分享了自己的"薪情"。他说,自己是台湾私校中文系毕业,"若非在台湾找不到工作,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
正摘编自1月7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高教今年进入2016大限,有校长呼吁教育部门下猛药全面减招,否则今年恐连倒25所大学。有人以"连猴子都可以上大学"嘲讽目前台湾的高教现况。台湾的大学数量过多,应该减少,然而大学减量对所谓"后段班"大学影响最剧,且已经有人因学校"退场"面临转业或失业。  相似文献   

4.
新媒与老歌     
陈斌华 《台声》2014,(5):47-48
<正>今春台湾最受海峡两岸关注的新闻,莫过于3月18日爆发、4月10日退场的"反服贸"学生运动。在20多天的"太阳花学运"期间,作为一名媒体人和台湾问题研究者,我最关注的是新媒体在当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台湾新世代对新媒体的依赖与信赖。回顾此次学运,从活动的缘起、发动到串联、组织、物资保障再到对外传播,新媒体的影响无处不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抗争首先缘于部分学生不满"立法院"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过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9,(11)
<正>近日,由北京市台联与台湾世新大学共同主办的"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开幕仪式在世新大学举行。展出于5月底结束。这是"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在台湾巡展的第十站。台湾世新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李功勤、图书资讯长邱孟佑、人文社会学院文学系主任张雪媃、英语系主任王毓芝、部分世新大学教授、学生共100余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0)
<正>摘编自4月28日台湾《中国时报》大陆方面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虽然台湾岛内也注意到相关政经讯息,但岛内产官学界大多未意识到台湾地区出口增长率已连续3年低于3%,若非半导体和资讯产业搭上无线通信的热潮,台湾地区出口增长已几近枯竭。受限岛内内需市场过小,台湾地区经济要增长,势必要找到新的出路,此时大陆方面倡议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可说正好为台湾经济产业开拓"新蓝海"铺设了前路。"一带一路"沿线经过亚非欧26个国家及地区,合计44亿人口、21兆美元经济规模,10年内将在基建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6)
<正>摘编自2月28日台湾《中华日报》台当局文化部门负责人郑丽君日前表示,基于面对历史、正视伤痛、尊重人权,中正纪念堂有必要"转型",文化部门已组成"中正纪念堂转型推动咨询小组",未来除推动修法之外,目前将把中正纪念堂商店中所有"威权统治者意象鲜明"的商品下架,开闭馆也停播"蒋公纪念歌"。显而易见,台当局文化部门是要将蒋中正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福建私渡台湾活动很早就有,当时沿海地区部分群众为谋生而私自雇船或购船私渡台湾,投亲靠友、打工赚钱,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演变为两岸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而相互勾结,进行有目的、有预谋的、有组织的私渡活动。近年来,私渡台湾活动屡禁不止,并呈现涉及省份增多、下海点增多、女青年增多的“三多”现象。从私渡人员分布地区看,参与私渡人员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从私渡活动下海点看,已呈现由福州沿海地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趋势,组织者开始选择福建省的厦门、泉州、莆田、宁德等沿海地区下海私渡台湾。从私渡…  相似文献   

9.
<正>不面对贪腐、回避道德谴责和人民呼声的陈水扁,妄图用“宪改”换“保权”,即使在施明德来看也是不可能的。施明德领导的反贪腐运动已经进行到新阶段。台湾各政治势力领袖开始协商退场机制。这一系列退场机制中隐含着陈水扁和民进党摆脱困境的招教。很多迹象表明,“宪改”是陈水扁摆脱困境的下一步棋。一、陈水扁认为“宪改”可以化解当前危机  相似文献   

10.
台湾警方透露,今年台湾海巡单位及各警察机关所查获的大陆私渡客人数,计有1239人。其中女性多达1050人。未被查获的私渡客,至少是查获人数的五六倍以上。前12年都是男性居多,遣返也以男性为主。但是从去年开始,男性减少,女性激增,突破千位数  相似文献   

11.
台湾资讯硬件产业,是台湾工业的龙头产业,在台湾资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本文着重从台湾资讯硬件产业的产业发展地位、产值成长动向、生产基地分布、销售地区变化、以及主要产品状况五大方面,勾勒和分析该产业的成长概貌及发展特点。一、台湾资讯硬件产业的地位1999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岛内外总产值达398.8亿美元,相当于台湾工业总产值的43%,比1998年上升约9个百分点。在国际上,1998年台湾信息硬件产业岛内产值仍然维持自1996年以来取得的世界第三排名(见表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从国际采购看,世界大电脑公司近年在台采购信息硬件…  相似文献   

12.
台湾软件产业(即资讯服务业),是台湾信息工业中脑力密集型、高附加价值、渗透面广、零污染的高科技产业,尽管目前仅占台湾资讯产业的1/20略多,但台湾当局将软件产业视为21世纪明星产业中的金钻产业,欲发展成为台湾一大主流产业,其发展态势值得研究。一、 台湾当局的推动自1993年,台湾“经济部”开始对软件产业进行规划与推动,首先执行的是第一期《软件工业五年发展计划》(1993 1997年),执行单位是由“经济部工业局”主管、设于资讯工业策进会的“软件工业五年发展计划工作室”。推动工作的重点涉及产品开发、技术发展、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变局的一年,也是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生重要调整的一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的爆发及达成"先立法、后审查"的"退场共识",导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立法部门审批受挫,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建设蒙上新的阴影,并将对未来两岸协议的协商、签署与落实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是2014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最大变局。不过,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的强大动力以及海峡两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1)
正答:据台媒报道,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的合并案获审核同意,两校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并为"清华大学",并于2017学年起合并招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指出,合校案是台湾清华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发展,也将是台湾清华师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跃进契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蜕变成为更优质、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的国际一流大学。他强调,这项合并案初衷,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5.
6月15日晚,地处台湾宜兰县罗东镇的私渡人员收容中心发生祖国大陆私渡人员患病及死亡事件,在大陆私渡人员中引发情绪波动,私渡人员挟持了台湾两名看守人员。 此一事件在岛内闹得沸沸扬扬,台湾有关方面对此一事件的处理极具政治意味。台湾当局一些人连日来纷纷发表与事实不符的讲话,称事情的发生是由于大陆不  相似文献   

16.
近日,大陆私渡女子被溺毙一案(或称8.26惨案)在台湾苗栗地方法院开庭审理,叶天胜等四被告无疑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逝者已矣!人们思索的是,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惨局? 大陆女青年受骗私渡台湾已成为当前私渡台湾活动的热点。“蛇头”通常将私渡女称为“鱼”,每一名女子称为“一吨”,每运送鱼“一吨”运费约为7.7万元新台币,利润非常丰厚,不亚于运送海洛因等毒品,因此有很多人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17.
台湾有关方面最近通过"教师辅导与管理学生办法"草案,开放学校对学生实行"暂时性疼痛"——也就是"打手心"体罚。"草案"一经台湾当局核定后,自今年8月起台湾中小学实施多年的体罚禁令将"有条件的解禁"。据台湾有关方面解释说,"暂时性疼痛"的管教仅限于"打手心",而且不能因为学业因素而实施,教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1、1日,台湾长鬃山羊幼崽"美美"首次和游客见面2、2日,美国宣布将台湾列入豁免签证计划自11月1日起,台湾岛内居民无需签证就可入境美国,并停留不超过90天。3、3日,台湾8月底银行人民币存款增至175.42亿元较前1月增加15亿元;比2011年爆增2.1倍。4、4日,谢长廷抵达厦门开始祖国大陆之行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台声》2014,(6):47-48
<正>20年前,台湾开始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是"广设大学",台湾的大专院校从最初的130所迅速增加到164所。其中,大学从1994年的23所,增加至如今的120所。"广设大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为台湾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衍生了有私立学校把学生当"摇钱树"、学用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日益低落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1)
正摘编自5月23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新任"教育部长"潘文忠上任后立即召开记者会,宣布多项重大教育政策,包括推动蔡英文的政见"高中全面免试入学",将在2018年扩大试办,另外还有废止微调课纲、2018课纲如期上路、大学退场处理原则、缩短学用落差,以及5年800亿元新台币的高教预算延后一年等政策方向。"新教长"如此雷厉风行、风风火火,一下子推出这么多重要的教育政策,尤其是课纲竟然就这样实施了,事前跟谁商量过、决策过程有哪些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