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州》2015,(6)
契丹辽文化是赤峰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具有重要的地区发展意义。通过对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的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掌握了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的全貌。在此基础上,将契丹辽文化遗存结合旅游规划、大遗址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等内容进行分类,并科学规划设计,如建设遗址公园、开发"契丹之旅"旅游线路、契丹辽文化特色经济开发区等,使历史文化资源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7月10日,由赤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8赤峰·中国草原自驾胜地(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市海航大厦万豪酒店成功召开。推介会中,赤峰旅游为说走就走的京津冀自驾游客,提供了6条解决方案,将赤峰各类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风情小镇、传统村落、自驾营地、乡村民宿、旅游风景道等丰富的绚丽风光与地域风情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让私人订制自驾游更具个性化、让旅行更舒张有度,也让游客的诗和远方走得更浪漫。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4,(3)
<正>孙国学,教授,现任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蒙东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面向"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东部分院特聘专家、赤峰市旅游协会副会长、赤峰市旅游工作研究会会长等社会学术职务。曾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7,(3)
本报告在分析研究赤峰市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城镇化进程发展成果,充分掌握赤峰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发现赤峰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城镇化劳动力资源、城镇化发展动力、城镇化发展策略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新城镇化建设指导方针下,提出切实可行的赤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孙杰 《前沿》2010,(18):188-190
蒙元文化精神内涵丰富,赤峰拥有独特的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内容构成丰富,通过对赤峰蒙元文化旅游的特色及价值分析,总结了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提出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统筹、布局、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文化、突出独特性及塑造品牌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0,(5)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成功的旅游目的地离不开成功的营销。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目的地营销必须走区域性整体营销之路。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是赤峰市的特色和品牌,是赤峰旅游的文脉。要建立以政府为营销主体、旅游品牌形象为营销核心、旅游产品为营销内容的全新营销模式。在具体营销策略中,旅游产品创新是关键,旅游节庆活动是亮点,多元化、立体化宣传手段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7,(2)
<正>赤峰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自治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但总体来看,赤峰市旅游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赤峰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数据探究赤峰市旅游业的发展差距、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为“十三五”期间赤峰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供参考。一、赤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赤峰地区的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具有赤峰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发挥文化的对外宣传影响作用和对内拉动促进作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打造文化赤峰、建设文化大市的理念和目标,特别是近些年来切实加强了各项文化工作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和谐、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8,(1)
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中,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省域内的发展亦表现出"绿肥红瘦"的问题。为充分开发利用海南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一定要根据其所具有的陆地型和海洋型"双栖型"的红色资源业态、"草根性"和"国际性"对接的发展形态、历史性和现代性一脉相承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态的三种特质,运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做好科学的开发规划、精准的功能定位、协同的开发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松州》2010,(2)
<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赤峰松山医院历经赤峰县医院,赤峰县第一医院,赤峰市郊区医院,赤峰市松山区医院,赤峰市第六医院,赤峰松山医院等改革。悠悠三十载,医院饱经沧桑,历尽坎坷,几度易名。用时光的荡涤和岁月的磨砺,孕育出文化精髓,铸就成精神的丰碑。在  相似文献   

11.
《松州》2010,(4)
由中国秦汉史学会主办,内蒙古建设厅劳保费管理中心、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疆域与长城文化研究"学术高层论坛于2010年8月7日至11日在赤峰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吉林大学古籍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历史系、黑龙江大学历史旅游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以及韩国庆北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2010年8月8日晚,在赤峰市红山区丽景酒店五楼会议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先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月刊》主编李振宏先生,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座谈。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15,(4)
<正>8月14日,由赤峰市政府主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各旗县区政府承办的2015年赤峰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赤峰市委书记王程熙等领导到展区参观。王程熙在参观时指出,赤峰市是文化大市,要以文化产业博览会为平台,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展示当地文化产品的同时,要让赤峰的文化品牌走出去,让外界了解赤峰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4月,内蒙古赤峰市第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有代表联名提出了两件关于文化的议案,一件是《关于兴隆洼、大甸子、城子山三处国保单位的保护和展示问题的议案》,一件是《关于在充分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把古老文化当成核心竞争力资源系统开发建设的议案》。两件议案与赤峰的定位和发展密切相关。赤峰即红色山峰之意,得之于中心城区东北隅一座赤红色的山峰,这座山峰就是著名的红山文化的红山。中世纪,这里是大辽王朝的发祥地和统治中心。辽后,这里作为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交汇地带,又生发出独具特色的蒙元文化和满清文化。但赤峰的这…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4,(2)
<正>任爱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6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赤峰学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历史学教授、内蒙古契丹辽文化研究会理事、赤峰市契丹辽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草原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赤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中国蒙古史学会常务理事。赤峰学院文物与博  相似文献   

15.
张彤 《重庆行政》2022,(1):10-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规划纲要》的重要部分。《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合红色文化、巴文化资源,打造伟人故里、大巴山旅游环线和嘉陵江、涪江诗画长廊,贯通川东北渝东北生态文化旅游带。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与重庆文化同源,同属巴文化。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广安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广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地缘优势,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必然要用好天然联系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与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廊道和发展轴。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4,(4)
<正>8月10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召开,契丹文化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研讨会由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内蒙古契丹辽文化研究会、赤峰契丹辽文化研究会主办,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承办。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长、辽金史专家宋德金等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围绕《敖汉旗在契丹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契丹学理论问题初探》、《近八十年来契丹大字研究综述》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开发调研,总结了崇左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崇左市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但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缺乏规划引导,景点功能单一,基础设施不足,农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研究,该文提出崇左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注重规划引导,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自然景观,挖掘地域文化,采用合作社经营模式提高农民参与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观光和认知是游客出行的两个基本需求,游客的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飞瀑、溶洞、石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和文化实现全面的、系统的链接,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疫情之前,旅游行业已经呈现出"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现象。后疫情时代,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相适应的旅游发展理论,以及资源规划、发展动能和组织方式,很可能会一去不复返。只有坚持发展旅游与提升本地居民休闲生活相结合,坚持培育新型旅游市场主体,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旅游领域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持续提升旅游治理能力,才能以高质量发展重振旅游业。  相似文献   

20.
孙国学 《前沿》2009,(11):110-113
契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辽文化内涵丰富,特色突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赤峰有着极为丰厚的辽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旅游发展的瓶颈。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资源的全方位整合,统筹规划,系统开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同步推进,整体打造辽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