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核心要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这是在总结历史规律和两岸关系发展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两岸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思想内涵。熨平心理创伤需要亲情和时间,解决现实问题需要亲情和时间,需要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台湾人民工作。  相似文献   

2.
陈键兴 《台声》2014,(6):16-17
<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5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3)
<正>2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  相似文献   

4.
时政要闻     
《两岸关系》2013,(11):8-9
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涮,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强调,要珍惜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40年来,作为两岸和平发展见证者,参与者,我欣喜地感受到两岸关系在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对台"八项主张"、胡锦涛"两岸和平发展"及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等一系列对台方针指引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岸交流硕果累累。两岸先后从"小三通"实现了"大三通"并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人员往来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6.
付宪明 《台声》2014,(3):64-65
2月19日,河北省台联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第二次会面时的讲话精神。在此次会见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两岸一家亲”为主轴发表讲话,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4,(1):36-40
10月 一、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萧万长一行 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3,(6):1-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月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正>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讲话,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昭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相似文献   

10.
王忍 《统一论坛》2014,(2):64-66
马年伊始,海峡两岸互动频繁,继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首次正式会面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情真意切地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思想,呼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两岸关系能否有新的突破,两岸领导人能否实现见面和会晤呢?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连战、宋楚瑜时,都提出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论点和新亮点。如同中国梦那样务实亲切、感召人心,“两岸一家亲”作为对台工作新思想,更加明显有别于对外工作的表述,凸显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和命运共同体的定位。“两岸一家亲”理念平实,寓意深刻。亲情源自“一家”,“一家”具有共同生存空间的含义,这个家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理念和政策主张,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报告强调,"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这是对同胞之爱、手足之情最生动的表达,体现了我们对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  相似文献   

13.
正在庆祝黄埔军校成立九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海内外黄埔同学一定要牢记孙中山先生的教导,"团结奋斗救中国",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时,强调希望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4.
汪舟 《两岸关系》2014,(3):16-17
<正>又是一年春来到。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代表人士。习总书记以谈心的方式,就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了四点意见。习总书记的谈话,以情动人,寓理于情,通篇以"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主线,深刻阐述了两岸的共同连结和共同愿景,充满了同胞情、两岸情、民族情,具有很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3)
<正>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为进一步增进"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本期起,拟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三言两语心里话"征文活动。要求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催人向上,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23)
<正>11月24日上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了参加"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的两岸新闻媒体代表。俞正声指出,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要携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美好未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扩大两岸经济文  相似文献   

17.
陈贽  李斌 《台声》2013,(11):16-16
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小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10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两岸关系虽经历种种波折考验,但在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保持了持续向前、稳步推进的发展势头。展望2015年,台湾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将围绕2016年"总统"和"立委"选举激烈角逐,岛内政局将更趋复杂动荡,两岸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但总体看来,影响两岸关系的积极因素明显超过消极因素,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贯彻"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攻坚克难,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1)
<正>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为进一步增进"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本期起,拟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三言两语心里话"征文活动。要求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催人向上,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鞠鹏 《中国统一战线》2014,(5):F0002-F0002
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