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月两岸情     
《台声》2016,(18)
正听闻,宝岛那边,今儿的中秋不见月,月儿不见圆。心揪得很。台风"莫兰蒂"侵扰来袭,"半影月食"。这自然景象本已让台湾乡亲这个中秋心郁如烛,还赶上新当局上任百日有余,未见果实,反则一如台风,掀起海啸,迫使百姓不得不离开家门走上街头,为了自己的生存生计,挥动着弱势的拳头……中秋时节,得悉这些讯息,除了心揪得很外,便是心系心牵,但愿"明月当空,遍洗寰瀛""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由此寄相思。相思,还发自于海峡西岸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两岸一家亲"中秋慈善义演晚会。一干人,一群人,这里没  相似文献   

2.
正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地处大瑶山西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象州县有名的"楹联村"和"诗词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该村整合资源改善提升村中基础设施,开设白石讲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举办米饼节、重阳敬老节、乡贤文化节、金百合乡村旅游节、金葵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吸引县内外众多游客参与。该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生态乡村""百佳乡村""绿色村屯"和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并被列入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8)
<正>9月9日至28日,第六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将延续"国学圣地,德化天下"的主题,通过"国学展示""国学交流""国学体验""国学传播"4大板块、16项(22场)主题活动为大众奉上一场国学盛宴。本届文化节活动场地不再局限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京津冀非遗展走进王府井,国学领读日走进北京文交会,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国学文化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同时发挥网络宣传优势,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平台传播。此外,在文化节闭幕期间,将持续开展国学文化特色活动,打造永不落幕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奉化区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以水蜜桃文化节、大堰生态文化节等赏花活动为载体,持续放大"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城市品牌,以花为媒推动"全景奉化"打造,进一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优势。据统计,1至4月,该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4.9%;农家乐接待游客1 8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20)
正9月30日至10月1日,由宜昌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台湾苗栗县西湖乡公所共同举办的"中秋月圆·两岸情深"主题晚会分别在苗栗、西湖乡隆重举行,现场共约2200多名乡亲欢聚一堂。来自宜昌市文艺界的表演艺术家和市歌舞剧团的优秀演员们为苗栗县的乡亲们奉献了一场高水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2)
<正>6月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及福建省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2015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集美开幕。共有来自台湾、广东、福建等海峡两岸的60支队伍参加龙舟比赛。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围绕"弘扬嘉庚精神、传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7月7日,农历六月十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御帘首届民俗文化节暨第二届油饼节盛大开幕。游客们沿着鲤鱼溪边的鹅卵石小径一路前行,除了能近距离感受端宗出巡、舞龙等民俗表演外,还能参观红色展馆、聆听红色故事、欣赏红歌表演。当天吸引了省内外20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品尝当地的油饼、糍粑等美食,与村民共享丰收的喜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深隐于明溪县东北部的夏阳乡御帘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国  相似文献   

8.
戚泉 《两岸关系》2010,(11):36-37
<正>2010年10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侨联、河南省政协和全国台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在固始隆重举行。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等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及闽台同胞、乡亲出席本次文化节。  相似文献   

9.
郭雪筠 《台声》2022,(18):24-25
<正>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传统佳节前夕,全国台联与北京市东城区台办共同举办在京台胞中秋联谊活动。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副会长杨毅周,东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薛国强等领导与台胞乡亲欢聚一堂,共话中秋。全国台联台胞部部长高伟、东城区台办主任王宝祥等一同参加。本次活动由北京台资企业协会东城联谊会承办。  相似文献   

10.
<正>4月7日上午,2019年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暨福建省第八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在福建漳州漳浦县拉开帷幕。本届丰收节活动为期5天,除在漳浦县开展活动外,台湾少数民族乡亲还将赴漳州东山县及厦门市等地参观考察,并开展交流联谊。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1)
正"请问蔡英文乡亲,你究竟要把台湾带到哪里去?"在"5·20"讲话中,蔡英文不表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还借口所谓"主流民意"。什么才是"主流民意""普遍民意"呢?投她的689万票,也只占岛内1800万选民的三分之一数目,而且多数选民只是想"换人做做看"。我相信,多数的台湾乡亲,不会支持"台独";我相信,多数台湾乡亲,都将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和现实,与大陆同胞一道,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2.
山竹 《两岸关系》2008,(9):65-65
2008年9月10日至12日,北京市将举办首届“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在今年中秋节期间,北京市还将举办以展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主题的彩灯展、以“北京人过中秋”为主题的中秋游园活动、“中秋话兔爷”民俗知识讲座以及古诗、古词、古乐茶话会等137项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任挥  林毅 《台声》2005,(10):52-53
2005年9月15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在这里举行“2005年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京生活、工作、经商、求学的台胞、台商和台湾学生共计300余人欢聚一堂,畅叙亲情乡情,喜迎中秋佳节。茶话会由台盟中央副主席刘亦铭主持。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在茶话会上致辞时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向岛内、港澳和海外的台湾乡亲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愿。他说,每逢中秋,生活在大陆的台湾同胞都会倍加思念岛内的乡亲,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直接“三通”,海峡沟堑变通途,期盼两岸同胞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迎接21世纪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周正 《今日海南》2012,(11):24-25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迎来史上最长的黄金周。随着大批游客涌入各大景点,不少景区在刷新游客纪录的同时,也因预计不足陷入"人海车溪"甚至出现游客大量滞留的现象。在此期间,通过微博传播的"华山景区遭遇了极为严重的游客滞留"事件则成了"十一"期间大家最关注的新闻之一,并引发一场"公关危机"。游客"爆棚"引发的危机10月2日晚,有听众通过央广新闻热线反映"华山景区遭遇了极为严重的游客滞留",据称,截至当晚8点,华山景区仍有上万名游客滞留山上,想下山只能徒步走完将近8公里的路程。很多身在华山景区的游客也纷纷通过微博向社会求助,并  相似文献   

15.
刘可耕 《两岸关系》2009,(11):54-55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中国闽西(上杭)第二届龙舟文化节、海峡两岸客家山歌表演赛、海峡两岸客家族谱论坛等活动在千年古邑福建上杭县举办。乡亲宾朋齐聚首,盛世盛会喜开颜。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3,(11):35-35
一、邻里携手共谱”亲情中秋”。一是清洁家园活动。各镇街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们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共同美化社区大家园。二是邻里文化节。开展“家和中秋聚,邻里共团圆”百家宴、“社区大家唱”等系列活动,共享中秋盛宴。三是“文明过节”公益宣传。  相似文献   

17.
每月要事     
在京台胞联欢迎中秋 9月3日,100多位在京台胞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欢聚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秋茶话会,共迎中秋佳节。台盟中央副主席刘亦铭在致辞中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向居住在港澳以及海外的台胞乡亲致以节日问候。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以及国务院台办、海协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茶话会。  相似文献   

18.
市县传真     
《当代广西》2013,(14):60-60
<正>田东芒果文化节"升级"要办一个月7月12日至8月11日,"2013百色.田东芒果文化活动月"在"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县举行。根据芒果最佳成熟期,今年田东芒果文化节首次将往年仅几天的节庆模式调整成时间跨度为一个月的活动模式,更有利于各地客商和游客采购与游玩。期间,举办芒果产销与技术交流会、芒果文化作品展、群众文艺荟萃、"百越古道"文化品牌建设策划、芒果王擂台赛、"芒果熟了"田东一日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涉及经贸、文化、旅游三大板块19个项目。  相似文献   

19.
大秋 《中国人大》2013,(18):6-7
中秋小长假刚刚过去,一些地方便急不可耐地公布了自己傲人的旅游接待佳绩。比如四川,媒体报道,全省21个传统景区和56个其他4A景区,中秋小长假前两天共接待游客157.1万人次、同比增长11%,共实现门票收入3140万元;再比如湖南,9月19日中秋小长假首日,南岳衡山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到中午时分,南岳大庙、中心景区接待中外游客近4万人次,客流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西双版纳集聚了13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傣族章哈""基诺太阳鼓""布朗弹唱""傣族医药"等各民族文化都在当地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肥沃的文化土壤。可以说,到西双版纳的游客既是冲着当地的美景,也是冲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去的。而当地人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又是怎么想的呢?在西双版纳,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傣医院的医生,还是一般的演职人员,从他们的言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