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台声》2015,(23)
<正>人物蒋万安:放弃绿卡返台参选11月23日上午,蒋家第四代传人、蒋经国的孙子、前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的儿子、国民党台北市第三选区"立委"参选人蒋万安到台北市选举委员会办理登记参选。蒋万安曾为美国执业律师,如今放弃绿卡返台参选。他在排队等候缴交新台币20万元的参选保证金时接受媒体采访说:"今天是以平常心来登记参选‘立委',没有派出很大的阵仗,我对于选举很有信心。选举仅剩最后50几天冲刺,  相似文献   

2.
政治     
《台声》2018,(17)
正国民党选举造势喊团结吴敦义:不可能阵前换将据台湾媒体报道,8月19日,国民党举行"党代会",为年底县市长选举造势,"党代会"以"棒球"为主题,诉求的是大团结,但从澎湖县、嘉义市、新竹县到桃园市,甚至金门,都出现脱党参选或蓝营分裂危机,前党主席朱立伦、洪秀柱都呼吁能在县市长登记截止前做最后努力,让情况缓和;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在"党代会"闭幕致词时也强调,只有团结才有力量。朱立伦在党代会上呼吁还是要在登记前做最后的努  相似文献   

3.
台湾年底将进行县市长、县市议员及乡镇长三项选举,这是台湾政权再度轮替后首度进行的地方性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涉及地方政治版图重新划分,被视为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朝野政党主要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进行选举布局,力求创造有利的选前态势。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七合一"选举,中台湾是争夺的关键地区,变数最大,蓝绿重兵集结,尤其是台中市上演"强龙之争",很可能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关键一役。2014年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一次重要选举,即多项地方选举合并后的"七合一"选举,其中最重要的是6个直辖市与16个县市长选举。依岛内政治格局发展态势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与"国败民胜"的态势。不论国民党能否维持既有执政县市,其得票率与得票数预计会继续下降。选后,"北蓝"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落下围幕,国民党遭遇重大挫败,在"六都"市长选举中只保有新北市长一席,在全台22席县市长中国民党只剩下6席。败选之后,台"行政院长"江宜桦率"内阁"辞职以示负责,但是各界纷纷把批评矛头指向国民党主席马英九,12月2日马英九不得不辞去党主席职务。在国民党上下的强烈呼唤之下,12月12日,刚当选连任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并表态"不角逐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9,(1)
<正>"九合一"地方选举后,多位国民党籍县市长纷纷表示支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城市交流,但"饮头啖汤"的却是无党籍台北市长柯文哲。2018年12月20日,"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举行,规模盛大。两市与会代表就公共住宅与都市更新、大健康产业、文化、环保与市民服务等四个方面展开分论坛交流,并签署三份合作文件。这次虽是上海与台北第九次举办双城论坛,也是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台湾政治气候变化下两岸城  相似文献   

7.
李家泉 《台声》2010,(1):35-36
<正> 台湾新一轮的县市长、议员及乡镇长的"三合一"选举已落幕。这里,我想仅就台湾及祖国大陆媒体采访所涉及的内容,着重围绕县市长选举谈几个问题。应该怎样看待台湾这一次的县市长选举?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17个县  相似文献   

8.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9.
吴师 《两岸关系》2015,(1):39-40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获6席,民进党获13席,无党籍获3席,蓝绿政治版图呈现逆转之势。针对选举结果对岛内社会形态和政局走向的影响,台湾学者表达了不同观点和见解。国民党应加速改革台湾历史学者武之璋认为,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大家都寄望马拨乱反正,把台湾带向一个正常社会。没想到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23)
正今年,台湾"九合一"选举首次与"公投"合并,2018年选举为台湾"地方自治"实施以来的第18届"县市长"选举。选举职位和范围根据台湾地区选举事务部门早前发布的公告,此次"九合一"选举的合资格投票人数为19102502人,他们将从近21000名候选人中,选举出11047位各级地方公职人员。而在此次选举中,最受外界瞩目的无疑当属"六都"市长和16位县市长。依据台湾地区选举事务部门公告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23)
正"绿地"变"蓝天"台湾民众用脚投票"绿营大本营"成"蓝营新阵地""韩流"席卷台湾"六都":国民党3席,民进党2席,无党籍1席16县市:国民党12席,民进党4席蔡英文辞去民进党党主席11月24日,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进行投票,选举产生22个县市的县市长、议员,以及乡镇长、村里长等。据台湾当局"选务部门"的票数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15席,民进党获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据台湾媒体报道,11月24日晚间,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2.
吴琼垺 《台声》2006,(1):21-22
2005年12月3日台湾地区进行县市长、乡镇市长和民意代表等所谓“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势力重挫以执政的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其中县市长部分,国民党以14比6大败民进党,另在乡镇市长和民意代表部分,国民党都以过半优势,席卷23个竞选县市。舆论咸认,这是一次荒腔走板的选举,也是数十年来台湾最烂的一次“负面选举”,两个阵营在相互比烂的选战中,近1000多万无辜选民不得不用选票给民进党一次教训、给陈水扁一次警告,至于选后台湾岛内的未来是否变得更好,仍待观察。从双方阵营的竞选立场看这次选举,可以归纳为(1)政客拓充执政地…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底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对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尤其是国、民两党力量消长与变化,甚至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九合一"选举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蓝绿县市长版图与得票率、县市议员席次与得票率的变化。台湾县市长选举可能出现两种重要结果一是民进党可能受挫,出现"由盛转衰"态势。民进党执政政绩不佳及蛮横推行"一例一休""年金改革"  相似文献   

14.
钟台升 《台声》2006,(1):16-16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大胜而民进党惨败的战果,不仅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产生震撼性影响,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这次虽然是台湾的地方选举,但执政民进党和在野国民党,都将此次选举升高到绿蓝对决的层次,并视之为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如今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张逊 《黄埔》2006,(1):4-7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的“三合一”选举揭晓,23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赢得14个,亲民党1个,新党1个,无党籍1个,民进党只有6个,与民进党同属泛绿阵营的“台联党”则交了白卷。选前“副总统”吕秀莲就直言,这次选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一定会赢,只是大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场紧锣密鼓的竞斗,台湾新一届县市长选择结果于1993年11月27日揭晓:国民党获得15席,民进党获得6席,无党派获得2席.与过去相较,整个格局变动不大,国民党大体仍维持主导政局的地位.这次选举有些新的特点:一是参选者众,竞争相当激烈;二是选势大体平稳;三是文宣上较强调民众利益、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四是省籍矛盾明显趋于淡化.总的说,这次选举比较符合台湾民众所期盼的“安全、民主、福祉”的愿望.大陆同胞关注这次选举,更关注这次选举后的台湾政局走向.联系到这次选情,人们亦喜亦忧.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定于2014年11月29日举行。一般认为,依据目前岛内政治格局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将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的态势:国民党维持既有执政县市面临困难,执政席次减少似成定局。选后,预测"北蓝"将越来越淡,"南绿"将越来越深,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如出现重大变化,对未来台湾政治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2月1日,台湾投票选举除台北市、高雄市以外的23个行政县市长,同时进行四年一度的“立法委员”选举。选举期间,各候选人和各政党都为胜选而全力活动,引起台湾岛内政治势力的重组与整合。其中,最大的变局就是“泛蓝军”与“泛绿军”两大政治阵营的形成。然而,包括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在内的“泛蓝军”的整合却在党派利益、政治人物选举现实面前不断发生冲突与危机,合作前景令人堪忧。民进党与台联党的“泛绿军”的合作成为必然。2001年台湾“立法委员”及县市长选举与台湾目前暗淡的经济现状和日益变冷的政治气候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20.
12月3日,台湾地区举行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此次选举虽不涉及执政权的更迭,但选前国民党、民进党均高度重视,岛内各主要政治势力无不全力投入,到选举的最后阶段更达到白热化程度。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皆以不达预期目标即辞去党主席为号召拓展票源,使这场选举演变为政党对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