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陆哗媗,桂林人,现为台资企业广西海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桂林姑娘到台商的身份转换,陆哗媗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1992年,陆哗媗嫁到台湾,成了广西桂林1.5万个陆配家庭的一分子。说起和先生的婚姻,陆哗媗说"那有些机缘巧合"。因缘巧合成就跨海姻缘陆哗媗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桂林中国旅行社,成了一名英语翻译,接的都是境外一些重要的旅游团。23岁时,陆哗媗被评为中旅系统优秀工作者。"认识我先生也是因  相似文献   

2.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3.
正"贴对联、吃‘元宝’、守岁、发红包……其实大陆和台湾的过年习俗都差不多,毕竟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一年在合肥的时间超过两百天,渐渐地就以合肥为家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过年都一样。"安徽省合肥市台商协会会长、绿时代集团董事长黄宏洲2月15日说,"要说不一样,合肥这边的年味相对于台湾要更重一点。到大陆之后也跟着看起央视春晚,台湾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除夕夜看央视春晚"。对于电子红包的兴起,黄宏洲认为,"虽然现在移动支付、转账很方便也很新潮,但每年给父母和孩子发压  相似文献   

4.
我曾于1993年、2001年两度赴台探望父母兄弟。我是3岁时,父母托军中友人将我从台湾送回大陆老家,蒙自家祖父母抚养,一别40多年,真是海峡咫尺天涯。现在终于圆了团圆梦,感慨万千。民心相通认同中华到台湾没有陌生的感觉。虽然流行闽南方言,但电视广播都讲国语(普通话),逛商场超市,上菜场,当地人一见大陆同胞也都讲国语。去台退伍军人和家属大都住在当年宋美龄牵头集资建盖的眷村里,一家一套,单门独院,大家互相关照,有许多同乡会,还有黄埔同学联谊会。我父亲就存有一册各期同学名录和去向任职。父亲普嘉斌,黄埔十五期,一生光明磊落,崇拜中山先…  相似文献   

5.
历史盛赞安徽颍上人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二千六百年后的现代,安徽太湖人朱湘与赵景深的友谊,也是值得世人称道的。管仲一生从生活到事业,都得到鲍叔牙无私的帮助。管仲曾感动地说过:“生我父母,知我鲍叔也。“朱湘一生从生活到事业直到他身后,都得到了赵景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今日歌     
在父母跟前,说到没话的时候,母亲总有这样的感叹:"最小的孩子都当孩子妈了,你说我们能不老吗?"好像兄弟6个只有我是催逼着他们变老的大坏蛋似的。所以,20岁生日来得就有点冒失,30岁生日没敢张扬,刚刚过去的40岁生日,连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父母在,万万不能说老。  相似文献   

7.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8.
谷峻杰  赵晚星 《人权》2007,(1):38-42
一、走进“法律孤儿”的内心世界太阳村现有120多名“村民”,他们都是1岁至18岁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者都在服刑,或者一方在服刑,而其他亲人也抛弃了他们,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经历。  相似文献   

9.
我24岁结婚,至今已经有11年的婚龄了,按正常情况,我们的孩子也该上小学了。但目前家里还是我和先生两个人,彼此相守。回想起来,成为丁克家庭,是很多外在的因素推着我们走到了这一步。 首先,这可能跟我的性情有关。我是家里最小、也是最受宠的孩子,一路都是在父母和哥哥的呵护下长大,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学里教书。那时候大学老师是个比较轻松的职业,每星  相似文献   

10.
母亲放心了     
仲夏的一天,我从祖国的北京,来到香港.我和居住在台湾的母亲相约在那里见面. 我本来也生在台湾.当我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谋求职业,和母亲一起带着我来到大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到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参加了工作,第二年,父母又迁回台湾.我已是五十五岁的人,可是我和母亲分离却已有三十七年了. 一九八○年初,我头一次得到了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仍健在,五个妹妹均已成家;还有一个弟弟是母亲到台湾后生的.七十多岁的老母知道我还活在世上,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但母亲总担心我在大陆穷困,难以度日.老人家通过亲戚带来的头一个口信便是:“实在不好过的话,就想办法出来吧!”母亲  相似文献   

11.
潘俊明 《台声》2001,(8):39-41
因工作之便,笔者最近在山西太原先后采访了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几位台胞,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各异,但对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加强交流的殷切期盼却那样的一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林美珍女士是一位出生在台湾屏东的大陆台胞,今年62岁,l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后来父母回到台湾她留在大陆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目前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林女士只身落户到山西后,与在台湾的父母和亲人将近40年没有见面。林美珍女士回忆说:“我留在山西工作后,我父母、哥嫂和大部分亲戚…  相似文献   

12.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3.
程朔  郭晶晶 《台声》2014,(11):94-95
邱诗晴,台湾新北人,现在厦门大学新闻专业四年级就读。高中生活的前两年,诗晴是在福州度过的,后来因为父亲到广州工作,诗晴便在羊城完成了高三年级的学业。因为感觉厦门与新北距离比较近、生活习惯也相对接近,于是选择了厦门大学。父母,还有正在高中读书的妹妹,一家人现在都在大陆,但诗晴还是希望毕业后回到台湾去生活。  相似文献   

14.
小齐  郑求耀 《人民公安》2011,(11):48-49
我叫小齐(化名),今年刚满18岁,是浙江省开化县某校高三(9)班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我现在正积极准备高考,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可是最近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跌落到人生的低谷.如今回想起来,悲喜交加,令我终生难忘.第一天:噩梦降临,锒铛入狱3月14日下午2点47分,在开化县某中学的校园...  相似文献   

15.
正春节回老家,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因为肝癌住院,妈妈的一个朋友查出癌症……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环境真的恶化到癌症越来越多的地步?还是爸妈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连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节后,父母跟随我到重庆帮着带孩子。他们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  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自我体验问题  1案例。郭某,男,15岁,初二年级学生。郭某自小性格内向,依赖性强,心中有事藏不住,总会告诉父母和老师,平时也较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由于他自小生活在包办型家庭中,父母包办一切,这样,当他进入初中后,仍然是事事依附父母和老师,只知道按照大人的话去做,从不去想一想是对还是错、是现在马上做还是明后天再做也行,更没有去想其他一些问题。因此,父母和老师总把他当小孩看,认为他什么都不懂。他也乐意做小孩,天真烂漫恰似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郭某常生小孩子气,全然…  相似文献   

17.
张慧茹 《台声》2006,(9):88-89
在近一周的2006年台湾同胞千人夏令营活动中,来自巴西的台湾男孩黄祺天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和一脸的帅气和阳光,还因为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与执着。成长在巴西“29年前,我的父母为了经商从台湾移民巴西。不久,哥哥和我相继在巴西出生。”黄祺天告诉我,他今年23岁,读大学三年级。虽然是一个在巴西出生长大的男孩,但是,他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台湾,从小就很关心台湾和大陆的一些情况,从小就会说汉语。一谈起足球,黄祺天就很兴奋,“巴西的孩子都很喜欢足球,我也不例外,从很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17,(9):56-57
残疾人说 “我又找回了原来快乐幸福的生活.” 夏先生:我今年44岁,孩子16岁,父母70岁,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正当孩子要负担,父母要养老的时候,突然中风了.我无论如何都没法接受这个事实,那时候感觉天者塌了,万念俱灰想结束一切,可是看着家人奔波忙碌的样子和期盼的眼神,我感觉必须重新振作.  相似文献   

19.
台胞张荣华今年18岁,8年前由于家庭的变故,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山东冠县,随后定居,现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这句台湾故事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影词,用在6岁时的张荣华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有一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这件事也是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和我爱人在北京打工已有好几年了,孩子从小就被托付给老家的父母也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不觉得什么,每个月按时寄回钱去,逢年过节回一趟家看望孩子,有时我因工作特殊过年时还不能回家,但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但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学,一些问题就出来了,爷爷奶奶总是在电话中或来信中提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性,不好好学习,脾气还特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