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     
《台声》2017,(19)
<正>台当局争议劳动新规"一例一休"最快10月修订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长"赖清德9月14日明确表态,"行政院"会负责任、诚实地面对各界对"一例一休"的意见,并听取"立委"指教,总质询后迅速拟定方案向社会报告。以时程推估,最快在10月中下旬定案。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3)
<正>台湾新当局强力推行"一例一休""政策",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抗议声源源不绝……那么,何为"一例一休","一例一休"从提出肇始在岛内引起怎样的风波以及"政策"上路后岛内各界反映如何,台湾特约撰稿人给我们做了释疑——蔡英文当局上台后,2016年下半年台湾财经界讨论最频繁热烈莫过于"一例一休"四个字,尽管蔡英文曾公开宣称"劳工政策及休假争议,是民进党心中最软的一块"。但新制上路后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8,(3)
正1月6日,台湾著名旅游景区屏东垦丁的一家度假酒店宣布因亏损严重歇业。酒店负责人表示,垦丁游客量锐减和实施"一例一休"是造成歇业的主要原因。台当局实施的"一例一休"劳动政策造成工作人员上班失去弹性,增加了大量的计时打工人员,每个月增加大量开销。台湾媒体指出,大陆赴台游客锐减不只影响到当地酒店,还包括餐厅、地方小吃、手礼、民宿及导览业者生计。据台当局统计,2017年1月到8月,大陆赴台游客约175万人次,同比减少90万人次,跌幅高达34%,观光收  相似文献   

4.
政治     
《台声》2017,(22)
<正>台当局定调"一例一休"修订方向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11月6日确定"一例一休"修订方向。针对松绑7休1的部分,"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表示,经过多方协调,将有限度开放。徐国勇说,未来若有公司、行业要开放7休1,必须经过台当局主管事业机关和劳动事务主管部门审核,经双重认定后,还要再经过工会或劳资会议的同意;若是公司员工在30人以上者,则还要再送当地劳工局备查。除此之外,此次修订也修改休息日加班工时,从原来做1个小时算4个小时、做5个小时算8个小时,改采核实计算;  相似文献   

5.
港澳台快报     
《小康》2017,(5)
正"一例一休"致成本上升已有台企转投大陆台湾"一例一休"由于大幅增加劳工加班费,不仅掀起"涨价潮",近来也掀起"企业出走潮"。台湾电电公会理事长、光燿科技董事长郭台强指出,因为"一例一休"正式元旦上路实施,旗下镜头厂光燿科技今年50%的产能将转赴大陆扩充。光燿科技成为"一例一休"政策上路后,转赴大陆加码投资的首家科技公司。台湾工业总会蔡练生表示,虽然政策过渡期有一定的调适,但小型企业面对人力不足问题,除非订单往外推,这样对台湾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3)
<正>摘编自6月26日台湾《中国时报》"一例一休"通过已有半年时间,辅导期即满,台当局原计划7月1日进入"劳动检查期",违"法"即开罚,但因地方掌握执行权,媒体报道有16个县市打算以"辅导为主,劳检为辅",甚至希望辅导期无限期延长,或建议修"法",或自定义条例不会开罚。仅台北市等6县市愿意配合台当局进行劳检。虽然台当局"劳动部门"响应,与地方不会不同调,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7)
<正>台湾"劳动部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8月18日拍板决定,基本工资月薪由21009元(新台币,下同)调至22000元,时薪也由133元调升至140元,约200多万劳工将受惠。但国民党团批评,相关薪资调整幅度仍无法解决台湾低薪结构问题。国民党团副书记长李彦秀认为,现在的"劳基法"已无法保障劳工权益,匆促上路的"一例一休"也引起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2)
<正>摘编自1月6日台湾《中国时报》"一例一休"去年底加速在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后,随即2016年12月23日公布施行,原本台当局以为"法案"通过后已成定局,应可平息"立法院"政党恶斗及资方、劳方各方的争议,不料因"修法"不够周全,不仅物价涨声响起,许多行业缺工、职场种种负面效应纷纷浮上台面,乱象频生、怨气四起,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23)
<正>摘编自11月10日台湾《中华日报》台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赖清德最近针对产业界担忧的"五缺"问题,以及林全留下的民怨,接连提出应对方案,其中包括解决缺电方案、"一例一休"修正案等等。台湾《中华日报》11月10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细究这些应对方案内容,处处可见蔡当局及民进党自毁承诺,这不但损害了台当局施政的威信,更让台湾民众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3)
<正>摘编自11月15日台湾《联合报》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最近检讨岛内缺工、缺才问题,以产业缺工达23万人为由,考虑开放"劳动移民"。台湾《联合报》11月15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这项政策,不仅未务实评估台湾接受新劳工"移民"的社会成熟度,且将恶化岛内青年就业低薪化的处境;若贸然实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     
《台声》2017,(5)
<正>民意调查:超四成台湾民众对"一例一休"持负面态度台湾数个民调机构连日来发布的调查显示,民众中对"一例一休"持负面态度的比例高于持正面态度者。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2月21日报道,中国国民党当日发布的民调发现,47.5%的民众不满"一例一休",近6成民众认为台当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8,(2)
正台湾《中央网络报》2017年12月28日发表社评文章说,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曾说劳工是民进党心中最软的一块,这是菩萨语言,但"劳基法"的修正却是魔鬼行动。日前台湾劳工团体抗议"劳基法修正案"时,不少人及律师被警察用丢包的方式带走,引起岛内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挞伐。然而,台湾内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叶俊荣却说,警察的作为是基于菩萨心。社评指出,相信菩萨听到了这句话,也会摇头叹息。我们不想讨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4日,蔡英文当局强行通过"劳动基准法"初审修正案,对2016年刚通过的"一例一休"再次进行大幅翻修,诸多条文都偏向资方而不利劳工,不仅在野党强力抵制,劳工和青年团体也不断发起各种抗议活动,预料这将对民进党执政和2018年的岛内县市长选举造成一定冲击。修法存在诸多争议此前岛内一直因假日不统一、劳工加班过多等问题而争议不休。蔡英文上台后摆出一副劳工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9,(1)
<正>自"九合一"选举结束迄今已经一个多月了,选后信誓旦旦要检讨、要变得不一样的民进党,却仍然看不出有任何改变的迹象。执政的民进党自认推动改革"重大成就"有:"一例一休"修法、军公教年金改革、成立党产会与促转会等转型正义工程等,每一项改革都造成台湾的空转。"一例一休"修法造成资方、劳方及消费者三输的局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6)
<正>摘编自3月10日台湾《联合报》各大学提供给陆生的不涉"台独""承诺书"行之多年,最近却因被冠以"一中承诺书"的黑标签,遭台当局教育部门认定违法并全面彻查,发现全台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有类似作为。台当局教育部门未审先判,已引起岛内各大专校院强烈反应,台湾大专校院五大协进会为此发表共同声明,希望两岸学术交流不要因政治而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正台北市美国商会不久前公布的"2019商业景气调查"显示,仅有45.8%的受访者对台湾今年经济前景具有信心,较去年下降约10%,显示跨国企业对台湾未来经济前景信心转弱。调查报告显示,能源、劳工和税收政策,以及台当局的监管体系,是跨国企业最为关注的领域。台北市美国商会会长李豪表示,报告凸显全球竞争及变动正日益加剧,台湾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推动改革吸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22)
<正>摘编11月2日自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30年前,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是两岸关系断而后续的历史性里程碑,骨肉团圆,感天动地。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上周特在上海举办座谈会,大陆和台湾都有许多人参加。就在这时候,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搭专机访问南太平洋,活动名称为"寻亲之旅"。蔡英文寻的是什么"亲"?民进党解释是台湾少数民族中有一脉源自"南岛语系"。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8日香港《亚洲周刊》近期,日本资深媒体人、旅台作家本田善彦在《亚洲周刊》上撰文指出:台湾经济因两岸关系而恶化,社会因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分化对立,台湾是否步"东德"后尘,走向"解体"?他在文中进一步说明了蔡英文当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执政"失败。经济依然低迷,看不出复苏的迹象,"不当党产"所代表的所谓转型正义、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议题,不只无法建立初步共识,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4)
正在民进党拟强行表决"一例一休"修法之日,绿营"立法院"总召柯建铭遭到劳工团体的拉扯推挤,场面火爆,导致会议延缓。发生对"立委"施暴事件,令人遗憾,我们提醒劳工团体要节制行动,以免抗争失去正当性。但另一方面,执政者对于劳团绝食抗争近月不闻不问,最后又指责他们"没资格代表劳工",这样的反应,也未免显得冷血。以劳工团体对柯建铭的粗暴拉扯为例,其间积蓄的愤怒,正是对蔡英文的不满。除了蔡英文违背选前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24日台湾《中国时报》蔡英文上台一年多,不论内政、两岸、"外交",都只有一个"乱"字可以形容。蔡英文确实处于内外交迫、不满之火遍地燎原的困境,不满"年金改革"的军公教团体固然频频抗争,但军公教的不满并不是社会全部的不满;"一例一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