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美国的焦虑症似有恶化之势。其焦虑与政治氛围、价值观念、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美国的政治权力争夺白热化,核心价值观异化;另一方面,美国推行蛮横霸道的"优先"政策,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坚持错误的商业价值观,其结果只会四处碰壁、挫败不堪。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3.
"治权实体"理论直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在对既往"党政合一"及"党政分开"理论建设性批判基础上,提出党政有机联结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新理念,建议一方面党委与国家机关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国家治理主体;另一方面各方妥善分工,实现良性制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过长时间快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以制造业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为此,美国一方面运用经济手段迫使日本进行自我限制、开放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则通过货币手段化解自身在贸易领域的颓势。美国的这些举措导致日本经济骤然减速,并长期低迷,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失去的20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突出特点是寻求国防开支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盟友和自身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等各方面的平衡。在这一"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印度,反映出矛盾复杂的心理,并表现为一方面在防务合作、地区热点等问题上配合美国,牵制中国,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全方位外交,坚持"战略自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突出特点是寻求国防开支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盟友和自身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等各方面的平衡。在这一"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印度,反映出矛盾复杂的心理,并表现为一方面在防务合作、地区热点等问题上配合美国,牵制中国,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全方位外交,坚持"战略自主"。  相似文献   

7.
"组织起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一次广泛的社会动员。然而动员对象并非简单屈从于"组织起来",其心理发展趋向不尽相同。一方面,消极应对心理蔓延。基层干部群体存在剥削、应付、自私、放任、抵触、漠视等心理;而农民群体则存在应付、怕吃亏、怕"变天"、怕冒尖、太平、散漫等心理。另一方面,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基层干部群体和农民群体随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倾向于政党政治意图的积极革命心理。通过分析晋西北根据地不同群体心理的发展趋向,以期重新解读历史现场中"组织起来"的复杂相,进而为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特朗普政府采用强硬的单边手段,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反映了美国对自身经济发展的焦虑。美国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富分配不均日益严重、核心领域竞争力逐渐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竞争、经济长期增长动力不足,从而使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重新界定了"同意"和"集体意志"的概念,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中讨论如何建构政党、知识分子和底层大众之间的有机关系问题,这对于共产主义政党如何培育具有大众认同基础和富有潜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葛兰西的思想对于我们精准把握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建构理论逻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应在汲取葛兰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符合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及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刘广为 《人民论坛》2012,(27):16-17
中国--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搅局事件经过: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炉,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上多管齐下,力图打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不断崛起的中国是美国不得不正视的  相似文献   

11.
"反恐"背景下美国警务模式的新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执法部门的工作角色及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以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联邦、州及地方执法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机制为基础的国土安全警务战略;社区警务战略为国土安全警务战略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坚实的基础;以情报为导向的新型犯罪预防战略,即Compstat模式,成为预防与控制包括恐怖活动在内的各种犯罪形态十分有效的战术手段.反恐背景下的美国警务模式,并非由单一模式主导,而呈现出相互糅合、复杂多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吴恒 《桂海论丛》2014,(3):89-9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其成果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三个倡导"的层次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凝练成"三个倡导"的内在理由和根据;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评述,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其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现实表现:伴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中国部分民众反日民族情绪高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及中韩等国的批判,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民族主义的实践步伐并未停止;"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盟国"的丑恶行径暴露无遗,也将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民族主义做法显露出来。核心观点: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  相似文献   

14.
<正>这次选举的结果重如千均,它将对未来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离2012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投票不足百日。这一选举,尤其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事关未来一段时间两岸关系走向,已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本次选举是中美在两岸影响力的新角逐。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之所以至今尚未解决,其核心要点在美国的态度。美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做出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决策.在这些外交政策中蕴涵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因素,即社会主义革命理想、反帝民族主义和强调阶级性,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这些意识形态因素对于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着重要的功能性影响,这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决策体制的特殊性造就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中,维护国家的整体战略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近段时间以来,美国频频在台海"秀肌肉",民进党当局则刻意逢迎,甘当其马前卒,给台海和平稳定蒙上沉重阴影。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区域和平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大绕岛巡航力度,释放明确讯号。向美国发出明确警示信号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依然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等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级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美国启动"重返亚洲"战略,有其多方面的战略指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战略指向是凭借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力图遏制中国崛起、驾驭日本,并以此控制亚洲事务主导权;另一方面,钓鱼岛撞船、购岛、申遗等一系列事件,均表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已经拒绝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转而企图通过加强美日军事合作、增强海上保安厅力量和自卫队海空机动作战能力,以武力和强权达到侵占钓鱼岛的目的。对此,中国应强化对钓鱼岛的主权,逐步通过共同开发、提交东海外大陆架划界案、规范渔业开发等步骤,实现对钓鱼岛的渐进式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不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乐于创新、崇尚竞争、勇于冒险、追求卓越的美国文化特质,对美国的工作效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正向作用,而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的作用同样重要。以人才为中心、以创新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良性循环机制,是美国能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0.
微媒体因其强大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其传播主体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导致价值主导之危;其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多元化导致价值选择之惑;其传播过程的数字化、隐蔽性导致价值践行之弱。为化"微"为"机",教育者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术为用、以律为基的新理念,构筑微阵地、建设微生态文明、拓展微教学,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