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  相似文献   

2.
林长华 《黄埔》2014,(5):91-94
正金风送爽,菊桂飘香,我们又将迎来象征团圆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团圆节,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中秋之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宋代林光朝的《中秋月夜》诗写到"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如今,手足同胞团圆夜盼华夏聚,两岸联欢共中秋。中秋节起源于崇拜月亮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相似文献   

3.
暑去秋还,中秋节到。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在台湾,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独特有趣。台湾同胞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亮十分崇拜。每到中秋之夜,几乎家家户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0,(25):65-6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中秋月圆被视为亲人团聚的日子,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周代已有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突出的是团圆,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根据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月圆之日,应是亲人团圆之时,所以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这种团圆意识构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至今仍成为全世界华人精神凝聚的纽带。据考证,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08,(10):43-44
9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村中特意组织各国记者采访残奥村中秋之夜活动。村里透出节日气氖:中国代表团楼前挂起红灯,张贴着“中秋月圆”红字,代表团给每人都发了月饼。主餐厅一进门,设置了花台,摆放月饼、水果和插花,旁边有中秋节和月饼中英文介绍。桌前放了把古筝,演奏者奏出悠扬的《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7.
月圆话中秋     
潘毅  田国杰 《中州统战》2001,(10):34-35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源于《周礼》:“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据我国古代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居于秋季当中,而十五又是这月中间的一天,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按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分别表示每季的一、二、三月。因八月是三秋中的第二月,所以中秋也称“仲秋”,民间又俗称八月节、八月半、团圆节、月饼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民间传说。流传最广的要算“嫦娥奔月”了。嫦娥,传说是羿的妻子。羿本是一位天神,帝尧时被派到人间救…  相似文献   

8.
说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是中秋,月里玉兔捣天药,葡萄毛豆供月饼,吴刚砍桂树不倒。”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秋季七、八、九月的中间,故称中秋节、仲秋节、团圆节,俗称“八月半”。古代中、仲通用。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为我国民间三大传统佳节。“中秋”一词,古籍记载很早。我国祭...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8)
正又见月圆,又添相思,海峡"涛声依旧",两岸情缘更浓。中秋节一向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和重视,并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我很高兴能在这寄托盼望团圆幸福之际,受邀参加"两岸一家亲"2016中秋慈善义演晚会。9月12日晚,在中秋慈善义演晚会现场,我演唱了《故乡的云》《三百六十五里路》两首歌曲,真情演绎了游子的乡愁,瞬间点燃现场的火热气氛。两岸同胞热烈互动、畅叙亲情,掌声一遍遍响起,乡音、乡情,  相似文献   

10.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秋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 中秋之夜,地球上的华人,无论何国籍,讲何种方言,中秋之夜,在家的,合家团聚,共庆花好月圆;出门在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聚中秋之夜月朗风清,世道升平。无论在家的、出门在外的。都喜欢聚家人或三朋五友品茗赏月,可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待说是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  相似文献   

11.
胡迌 《台声》2008,(9):82-85
中秋节源于古代祭月风俗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祭月”风俗。远古时代,人们把日、月,山、川、雨、电都奉为神灵加以膜拜,月亮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成为重要的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中秋曳石     
正时值中秋,在福建霞浦沿海乡镇,除了吃月饼、柚子和赏月之外,还有一项至今历时400余年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曳石,它一直承载着百姓"太平"的愿望。1曳石的意思是用力拉石头。说起霞浦的"曳石"习俗,其实它与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有关。根据民国十七年《霞浦县志》记载:明代嘉庆三十二年(1553)中秋夜,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当时驻守在  相似文献   

13.
丁宇 《两岸关系》2012,(10):68-69
9月19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喝彩阵阵。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北京梅兰芳基金会、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福建海峡电视台承办的"海峡梨园情2012中秋京昆交响音乐会"盛大上演,将于中秋节期间在两岸多家电视台播出,为喜爱中华文化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回味无穷的视听盛宴!"海峡梨园情"中秋戏曲晚会是一年一度的两岸中秋戏曲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晚会"以戏会友,以曲传情",共同感受中华古典美  相似文献   

14.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年的中秋节对于全球华人来说,有个意义特殊的活动,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和飞翔公益基金会等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自2005年8月20日以来,签名赞成的网民已达73万人。相关部门将在2005年9月18日起动中秋申遗大使网络投票和中秋申遗徽标征集活动。文化部已将中秋节直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15.
电话梦     
去年中秋节的晚上,一条手机祝福信息让我激动万分:"遥望硕大明月,迎着呼啸狂风,战友杨祝祥在缺氧的喀喇昆仑山上祝你中秋节日愉快!"我在昆仑山上工作生活了多年,十分清楚山上的通讯条  相似文献   

16.
冰蓝 《两岸关系》2014,(9):46-47
正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古往今来,"月圆"、"月缺"常被用来形容"悲欢离合"。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为圆月,故称"中秋"。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此时得以收获,人们便在这个日子里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喜欢在中秋节赏月,习俗成了一个载体,赏月,其核心体现了一种精神,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呈现了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17.
虽然同为中秋,可是各地过中秋的方式却各有不同,各有各的味道。 不同一:中秋不吃月饼吃什么 日本“月见节”:吃团子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见节”。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  相似文献   

18.
浩月 《今日广西》2007,(17):76-77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转眼间,中秋节就到了。 笔者看到,南宁市的不少品牌茶庄已纷纷瞄准中秋节这个大“蛋糕”,以期在茶叶销售三大旺季中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4,(19)
百姓心愿:国庆节放假应兼顾中秋 今年中秋节是公历9月28日,距国庆长假仅仅2天。 自从今年的国庆放假日期公布后。就不断有读者发表看法,希望政府放假时也考虑一下老百姓的心愿,在中秋和国庆可以兼顾的情况下调整放假日期。  相似文献   

20.
那年那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空中高悬的明月,回味着往年过中秋的情景,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那年第一次离开家门在分队和保安兄弟度过的中秋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