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舒 《台声》2019,(15)
<正>江明贤简介江明贤,1942年生于台湾台中市,著名美术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西班牙中央艺术学院硕士。是美国圣若望大学(水墨画)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暨研究所教授、主任暨所长。江明贤以水墨画享誉经年,历时永胜。其作品融贯中西,唯美上乘,有"台湾中生代最富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画家""跨越海峡两岸的艺坛使者""在大  相似文献   

2.
正3月1日,以"小吃大师迎宾酒三山五园皇家游"为主题的2018第七届高雄·北京特色周在台湾高雄开幕。活动由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台湾餐饮产业工会等共同主办,分为"海淀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北京小吃街""京台厨艺交流赛"三个部分。"高雄·北京特色周"自2011年元宵节期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六届,逐步发展成京台两地民间  相似文献   

3.
正5月22日,以"花开两岸同心圆梦"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台湾展园正式开园迎客。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等共同为台湾展园揭幕。花博会台湾展园由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承建,包括室内台湾馆及室外台湾园两部分。室外展区占地约2000平方米,以环形步径"同心环路"串连"蝶舞纷飞""同心亭""梦回阿里山""兰花雨林""101 花塔""野溪樱鲑"等多个景观小品,配合园内种植的蝴蝶兰、石斛兰、台湾鸢尾等数十种特色植物,  相似文献   

4.
130年,远吗?     
《台声》2015,(19)
<正>近段时日,在刘铭传的故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两岸同胞再一次用心纪念这位台湾的首任巡抚。英灵远去,英名永存。自此,台湾,安徽,又一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任时光流逝,任岁月蹉跎。认识铭传,由于台湾,走进台湾一如走进满怀思念的地方。思念之一就是,台湾乡亲于铭传不可谓不爱之极,至今"铭传大学""铭传国小""铭传国中""刘铭传路",以及上世纪50年代初纵贯线北上2次对号特快车被命名为"铭传号",仍像英灵矗立,那思想那  相似文献   

5.
<正>8月28日至9月5日,"2019陇台大学生敦煌文化研习营"活动成功举办。研习营以"寻甘同味、舞乐敦煌"为主题,来自两岸60余名大学生参加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等高校的舞蹈系大学生,以及西北民族大学艺术系的大学生。从敦煌到嘉峪关,从张掖到兰州,两岸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12)
<正>台知名网站盘百岁大学近日,台湾"网络温度计"网站根据调查,整理出台湾10大人气百岁大学。依次为: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南大学、东吴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及真理大学。图为台湾真理大学。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19)
<正>碧水常围青山转,遍地珍品是台湾。9月24日至27日,作为"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一环——2015海峡两岸(合肥)台商名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台博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台博会共设置900多个标准展位,56个特装展位,有550多家台企参展。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室内2万平方米,室外1万平方米。分设"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纪念展区""安徽台商风采展示区""台湾文创产品展示区""台湾电子产品展示区""台湾老龄产业展示区""台湾生物科技产品展示区""台湾特色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6)
<正>摘编自3月10日台湾《联合报》各大学提供给陆生的不涉"台独""承诺书"行之多年,最近却因被冠以"一中承诺书"的黑标签,遭台当局教育部门认定违法并全面彻查,发现全台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有类似作为。台当局教育部门未审先判,已引起岛内各大专校院强烈反应,台湾大专校院五大协进会为此发表共同声明,希望两岸学术交流不要因政治而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岸关系""两岸经贸""台湾政治""台湾经济""台湾军事""台湾社会"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9)
<正>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当日,"台湾抗日遗址遗迹摄影展"在台北登场。展览分为"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轻生爱自由""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欲救台湾,先强祖国""雪马关之耻,恢复河山从兹始"等6部分,200余张照片全面反  相似文献   

11.
文化     
《台声》2017,(3)
<正>1"观光工厂"成为节假日台湾民众出游热门选择"观光工厂"是近年开始在台湾流行的旅游项目,其结合"传统再造""体验经济""艺文展演"等元素,再加上寓教于乐的活动,成为春节等节假日台湾全家人出游的热门选择。据"中央社"、《中时电子报》等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近日公布,全台湾共133家"观光工厂",2016年度游客人次达2210万人次,略高于2015年度的2200万人次;2016年度厂商总营收46亿元新台币,高于  相似文献   

12.
社会     
《台声》2017,(2)
<正>民调显示:56%台湾民众反对同性婚姻纳入民事条例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院""同婚修法"完成初审,台湾民意基金会近日公布的调查,高达56%台湾民众反对同性婚姻民法化,赞成者仅37.8%,另有7成1民众认为不须急着"立法"通过。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指出,去年11月"同性婚姻民法化"的"立法"行动,闹得满城风雨。12月上旬"反同""挺同"势力轮番上街较劲,此次民调就"同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台湾研究》于1993年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份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主办,是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主要刊载涉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基础性研究等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历史、文学、宗教和两岸关系等领域,辟有"两岸关系""两岸经贸""台湾政治""台湾经济""台湾军事""台湾社会""闽台合作""多棱镜"等栏目。本刊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来稿注意事项如下:1、所有来稿,字数原则上以6000-10000字左右为宜。来稿正文请附200-300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7)
<正>摘编自3月23日台湾《联合报》陈水扁玩的"台独"是高调的鲸吞式"台独",蔡英文玩的则是低调的蚕食式手法。陈水扁姿态的高低,表现差距很大。低到放话"四不一没有""‘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甚至"遥祭"黄帝陵;高到"正名制宪""入联公投",以起重机拆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加强京台两地民间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18第七届高雄·北京特色周于元宵节期间在台湾高雄举办。本届特色周由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北京市总工会、台湾餐饮产业工会、北京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办,以"小吃大师迎宾酒三山五园皇家游"为主题,包括"北京小吃街""京台厨艺交流赛""三山五园文化巡展"3部分。"北京小吃街"活动自3月1日开幕后,吸引了众多台湾民众慕名前来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日,首届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论坛、第六届文厦论坛暨庆祝陈孔立先生九十寿辰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及厦门市台湾学会联合举办。海峡两岸80多位专家学者再度相约厦门,就"新时代两岸关系:变局与新局""台湾研究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交流""开创新时代两岸关系新局的机遇与展望""新时代两岸关系面临的变局与挑战"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9)
正"倘若无法紧密掌握大陆发展的脉动,那对与大陆有关议题研究的品质就会出现问题,这是我到清华读博的初衷。""我学的是政治经济学,在国际关系领域较为关注亚太地区情势;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比较着重政策分析;在经济学领域则关注区域经济相与产业聚落有关问题。"林士清,祖籍广东、台北出生、高雄长大,先在台湾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后来在台湾台北大学学习公共行政暨政策专业,毕业后就在台湾  相似文献   

18.
<正>简介李东宪,1986年生于台湾台南,是台湾台南竹头崎玉山村抗日领头人之一李清吉之玄孙。现就读台湾首府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班,世界跆拳道国际五段,国际三级考官,国际三级师范。在大学期间,李东宪就积极要求进步,在台湾和同仁志士一起主动接触进步书籍。他现任中华跆拳道运动竞技协会两岸交流委员会副主委,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体育委员会主委既台南办事处主任等。他不遗余力地在台湾"三中一青"群体中开展两岸融合发展,高  相似文献   

19.
武超峰  李猛 《台声》2010,(12):54-59
<正> 台北,孙中山纪念馆。10月30日至31日,短短两天,《四世同堂》3场连演。不停地吆喝、连连的弦鼓,等等地道十足的"京腔""京味儿",使得台湾观众无不捧腹大笑、乐不可支。并迅速地在岛内话剧迷中刮起了一股"京味儿旋风",赢得了阵阵喝彩……想也没想到,首次搬上话剧舞台的老舍巨作《四世同堂》,在台湾开启首演大幕就获得了空前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日,由台北媒体、文教界人士组成的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参访团来到北京台湾会馆参观,了解百余年来的京台交流历史。台湾会馆修筑于清代,初衷就是让台湾进京赶考的士子有落脚处。如今,会馆内展出清代至今两地各方面交流的资料,其中台湾士子赶考史令参访团成员颇感兴趣,清代台湾进士榜籍贯处填写的"嘉义""宜兰""彰化"等地名,尤其让人感到亲切。当年,从台湾进京需水陆兼程,路途遐阻。听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