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7,(15)
<正>7月4日下午,游览完北京故宫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营员们都在餐桌上小憩,等待丰盛晚餐。来自台湾暨南大学附属高中的学生吴逸芳,主动向记者咨询台湾学生考取大陆大学的事宜,"我想在大陆上大学!"开口第一句话,还在读高二的吴逸芳让记者起了大大的好奇心,随着聊天  相似文献   

2.
<正>我出生在大陆,目前在高校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我的姥爷是台湾阿美人,新中国建立前他来到大陆,由此有了我们一家。我们家就是"两岸一家,同根同源"的一例。小时候,姥爷常常给我讲台湾的历史。从他那里,我知道近300年来,台湾经历了太多磨难,自17世纪起,台湾先后遭受到来自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入侵。《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战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怀胞。虽然大陆与台湾至今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当今世界的普遍共识。一个中国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原则,是共识,更是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台湾每年一度的文化盛宴,第24届台北书展于2月16日至21日举办。虽然受互联网冲击,全球出版商的日子普遍很难过,但在台北书展书香四溢的氛围里,还是体会到图书的强大生命力。书展上大陆元素虽然不多,但亮点突出,主办方将张爱玲的上海公寓客厅"搬到"展馆,让万千文艺青年流连忘返;而简体馆内的大陆图书以物美价廉,也获得很多台湾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朱思婧是2005年以来大陆近千名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的大学生之一。他们虽无留学之名,却有留学体验和经历,在异乡体验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和喜怒哀乐。如今,他们"点点滴滴"的求学经历将会被真正的赴台留学者所复制。伴随着两岸大三通正式开启,2009年台湾当局拟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招收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这是台湾首次公开招收大陆学生。虽然具体方案和招收范围尚未确定,但这仍意味着两岸持续半个世纪在学生交流和学历互认上的隔阂,将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消弭。另一个令不少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兴奋的消息是,目前,大陆与台湾两地学历互认工作已经开始筹备,台湾将分步承认大陆高校学历,率先获认可的将是北京大学等39所学术声望卓著的高校,随后扩大至77所"211工程"院校。大陆从1985年就开始招收台湾学生,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约有7000名。多年来,大陆台生的数量在增长,但...  相似文献   

5.
邓靖  丁俣 《台声》2019,(19)
<正>9月22日,由全国台联、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主办,甘肃省台联、中评社、台湾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在甘肃省榆中县举行。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与祖国和平统一"为主题,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大陆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湾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6.
易靖茗 《台声》2014,(8):41-42
"Dear靖茗姐:我是恬恬,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给你发这封邮件时,我已平安返回台湾。虽然身在台湾,可我的心似乎还被北京的你们牵绊着,我已经开始想念北京,想念一路认识的朋友了……"第一次来大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吃正宗的北京烤鸭……太多的第一次都献给了风光明媚的北京,献给了让我在台湾便止不住无限遐想的北京,当历史课本上的景点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真实地触摸到它们,我的心是澎湃的……故宫、抗战馆、颐和园、长城、国家博物馆都让我为之赞叹!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几十年前从台湾到大陆来定居的妇道人家,老家在台北市北投附近乡村,今年七十七岁了。我四岁那年,父亲得了病,因为没钱医治,不久就离开了人间。母亲没法养活儿女,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2)
正"所以其实我一直很感恩、很珍惜这一次的这些人。"虽然来大陆初期跌跌撞撞,但因缘际会下,苏奕嘉慢慢认识现在的创业伙伴。关于他苏奕嘉,1987年出生,台湾台北人,2012年来大陆闯荡。与5兄弟和艺人陈小春合开"七爷清汤腩"面馆。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乐东县冲坡村,蕉椰丛中坐落着一幢红砖青瓦新房.院子里,鷄叫鹅鸣:房顶上,鸽哨声声.七十一岁的男主人钟维旺和老伴坐在屋檐下的藤椅上,照看着咿呀学语的小孙子.一九四一年,钟维旺从台湾新竹来到冲坡;后来,同一位本村姑娘结婚.他们生的五男一女,又先后与当地人结婚.现在,钟维旺夫妇共有一个外孙和十二个孙子孙女.钟维旺说:"想当年我'光棍'一条来海南;有朝一日,我可以带一个'排'回老家了!"在海南岛,像钟维旺这样的家庭,绝非个别.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中叶,由于开放了琼州口岸,台湾商人、渔民纷至沓来,从此开始了两岛同胞通婚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来海南的台湾同胞数以万计.抗战胜利后,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8)
<正>这是我第一次来大陆。一直以来,我对大陆的印象都停留在台湾新闻报道或台湾本地人口中所言的"没落"地区模样,具体来说,即是经济条件没那么好,并且还不时会有人在马路边解手等现象的发生。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使我赴大陆前感到些许不安。不过,我又想,既然来的是首善之都"北京",那么人民的素质应当不至于过低,所以我就又安心了许多。我7月23日下午抵达北京。即使  相似文献   

11.
正梦的什刹海2005年9月,我从建国中学毕业,结束高中三年生涯,考进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在民进党继续执政下,台湾的"去中国化"愈来愈严重,但我仍坚持收集关于大陆的最新资讯,定期关注大陆的新闻。也因为上了大学,自己能做主的事也就愈来愈多。到了大学第一年的暑假,我就迫不急待想到大陆看看。虽然5岁那年,就曾和家人一起到大陆旅游,但毕竟年纪太小,印象早已模糊,何况这么多年过去,大陆也早就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让我对大陆有更直观的感受与认识,俞柔姐选了几部电影与纪录片让我看,其中我对《空天猎》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看完《空天猎》后,我浮上心头的第一个感受是:"大陆的空军好强大啊!"在台湾,有许多人尾随西方列强屁股之后宣传"中国威胁论",所以他们会认为,大陆军事能力的提升,对台湾,对亚洲,对世界都是一种威胁。但是,我的想法恰恰与这些人相反。我很乐见大陆的军事能力提升,因为这将是未来统一后,对台湾不受其他列强再次侵犯的一个强大的保障。虽然,两岸现在尚未统一,但我也不会觉得大陆军事实力的提升对台湾是种威胁。因为我来《台声》杂志实习后,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0,(8)
正笔者初见杨洪梅,是在台湾新北投新住民跨年创业展会上,我们在展会的同一个区域摆的摊,我卖何首乌黑芝麻糕,杨洪梅卖的是火山咖啡。在台湾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展会,大概是有些许紧张,第一天连喝水的水杯都忘记带,于是我在主办方的群里喊:"哪位姐妹有纸杯,可否给我一个。"顿时,我的微信马上就出现回复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王尧 《两岸关系》2007,(12):32-35
好罢,就坦然承认自己是"都市动物"吧。虽然"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虽然每次到台湾,都会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人之所罕至处"(其实也就是大陆人罕至),但我必须承认,呆在台北的日子也挺好,一样有许多东西可看。  相似文献   

15.
贺苒 《台声》2014,(12):86-86
一年两个月前,第二次来到台湾,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生活。当初决定来台湾读书的理由其实很实际,考研落榜了,但选择来台湾对我来说却有很多原因。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户口簿籍贯栏却写着台湾桃园。虽然家中长辈从台湾来到大陆亦是太祖父辈们的往事,我父母这代甚至都所知甚少,但却让我对台湾,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17.
正去年驻台期间,我偶遇一名台北士林高商的女学生。当她知道我来自大陆后,首先向我打听哪些途径可以购买华晨宇的正版专辑。据她所言,她是通过《我是歌手》认识并喜欢上了华晨宇。相较于近年来大陆影视剧在台湾掀起"娘娘热"、"宗主热"等短暂狂潮,大陆综艺节目以贴近生活的表现方式,将大陆文化热点和生活状态向台湾  相似文献   

18.
"阮仪三说:"第一次'救'平遥成功,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的一些学生,当时在山西省有关职能部门当领导!"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7)
正"现场的阿公阿嬷,(祖籍)从上海来的请举手。哦,这里有一位,那里还有一位!从大陆来的呢,请举手。"台湾新北市双连安养中心执行长蔡芳文语音未落,现场齐刷刷举起很多只手。"我跟沙代表报告一下,我们和大陆之间有非常多的交往,我们每天都在交流。"蔡芳文的这句话引来现场一阵欢快的笑声。8月24日,参加完"2016台北上海城市论坛"的上海市市长代表沙海林来到双连安养中心,就两岸养老事业进行交流。已是第12次来台湾的沙海林表  相似文献   

20.
微博声音     
《台声》2016,(22)
正陈肇隆台湾著名肝脏移植专家大陆各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都是最优秀的。这些年每次来大陆,都感到很大的"惊艳"。大江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也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很多。这些人生经历和结下的深厚友谊,我都非常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