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试论殖民地缅甸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非拉国家近现代史研究中,有一个问题是特别值得认真研究的,这就是亚非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问题。因为殖民地时期亚非拉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不仅同这些同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密切相关,而且对这些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道路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然,亚非拉地域辽阔,国家众多,各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不尽相同,有些还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他们又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各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之点,也注意研究其各自的特点。本文拟对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一些初步的分析,权充引玉之砖,以便学术界对亚非拉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作进一步的、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以普遍文化模式为视角,分析了缅甸民间文学与缅甸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缅甸民间文学是缅甸文化的组成部分,缅甸民间文学既从缅甸文化中汲取营养,又反过来对其施加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缅甸华人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山水相连,两国边界线长达2000多公里,有1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很早以前就有侨民互为侨居,在血缘上有通婚之谊。几百年来越界移居缅甸的中国侨民,同当地土著居民通婚,抚儿育女,后代生聚渐繁,并同当地的社会融为一体。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6.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7.
当缅甸政府正为2010年大选做准备之时,一系列突发事件使其国内局势骤然紧张,也使缅政府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从现在到2010年大选之前,缅局势可能处于整体稳定、局部动荡之中。然而,其政府仍有较强的国内控制能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势力悬殊,不太可能爆发全面内战。西方国家对缅制裁难以奏效。中缅友好关系大局也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缅甸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许。缅甸改革的原因有:军政府陷入政治统治的巨大合法性危机,统治基础日益薄弱;西方的制裁对缅甸拓展国际空间、融入国际体系的阻碍;来自东盟的促其改革的区域一体化压力。缅甸改革的实质是以军人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防御式改革”,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政治后经济再社会文化;改革难点在于国家认同和宗教和解。在改革前景上,巩固发展党与全国民主联盟对议会控制权的争夺将成为缅甸政治焦点,而且很可能遭受由军队地位引起的宪法危机,并受到中美等大国力量博弈左右。  相似文献   

10.
缅甸果敢特区自治武装2009年8月与缅政府军爆发时隔20年来的首次军事冲突.果敢冲突从表面上看是因政府军缉毒而引起,实际上有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其与缅甸国内长期的民族矛盾、国内政治局势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等都有很大关联.果敢冲突的背后隐约可见大国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董南 《东南亚》2005,(4):33-37
缅甸土地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经济的地理、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占缅甸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4%。农业是缅甸的国民经济基础,也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缅甸的工业不发达,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缅甸工业主要有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等。包括机械设备、汽车、摩托车、农机、化工产品、仪器仪表等,甚至日用百货、纺织服装、药品、家用电器、小五金、化妆品、食品饮料都依赖进口。①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有一定规模外,其余的工业门类不全,工业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2.
缅甸民主化转型并不是为了西方国家解除制裁而做的表面文章,而是七点民主路线图中立宪、选举、施政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一转型具有鲜明的缅甸特色,在国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转型模式.转型不仅促进了国内的政治和解,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但也恰恰由于转型的缅甸特色,这种自主转型依然面临复杂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缅甸是一个能源禀赋很高的国家,但缅甸能源供应结构不平衡,商业能源开发不足.缅甸根据其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所确定的能源政策目标涉及能源独立、电力资源开发、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森林保护等多个方面.本文简要阐述缅甸的能源禀赋及其利用,并就缅甸的能源政策目标进行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缅甸现政府自1988年9月执政以来 ,从战略高度重视私营经济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私营经济的发展 ,以促进缅甸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 ,私营经济在缅甸经济中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缅甸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 ,但从长远来看 ,缅甸私营经济的前景仍然较为看好。一、缅甸现政府发展私营经济的措施自1948年独立至今 ,缅甸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是几起几落。在吴努执政期间 (1948 -1962年 ) ,由于政府的扶持 ,缅甸私营工商业发展很快。但从1962年开始 ,奈温政府在全缅展开了彻底的国有化运动 ,缅甸的私营经济…  相似文献   

15.
缅甸现政府自1988年9月执政以来,从战略高度重视私营经济,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私营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缅甸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私营经济在缅甸经济中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缅甸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从长远来看,缅甸私营经济的前景仍然较为看好.  相似文献   

16.
缅甸现政府自1988年9月执政以来,从战略高度重视私营经济,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私营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缅甸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私营经济在缅甸经济中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缅甸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从长远来看,缅甸私营经济的前景仍然较为看好.……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论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适应与改造自然界状况的镜射。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又有种种形态。其中宗教这种形态最为古老。它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过。至今它作为相对独立和持续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发展。2、缅甸文化归根结蒂是一种佛教文化,它来源于缅人对瞟益文化的吸收。膘益文化的主体民族骠人和孟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的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  相似文献   

18.
缅甸     
《东南亚纵横》2000,(9):24-24
  相似文献   

19.
正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在缅甸开展活动,缅甸政府也制定了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在缅甸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范围上较之前都有提升和扩展。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转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缅甸也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起源、发展于西方社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的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6~20日,应缅甸教育部的邀请,笔者赴缅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考察.在缅甸期间,除仰光外,还访问了曼德勒、蒲甘和实阶等名城.参观考察以高校为重点,诸如:仰光外语大学、曼德勒外语大学、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仰光经济大学、仰光东方大学、仰光达光大学和实阶民族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