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时犯罪嫌疑人。自报姓名的处理作了规定,但仍不完善,本文试从法理、立法原义、实际运作等方面提出质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名人姓名申请商标注册的事例频频发生,而通过姓名权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不当得利制度以及商标法上的禁止性条款对此行为进行规制,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将名人的姓名符号注册为商标,有可能促进商品服务的销售。名人的姓名符号由此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成为一种财产权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刘奂明 《半月谈》2005,(6):71-71
时下荧屏广告门类众多,良莠不齐。一些电视台纷纷播放“姓名解析”广告,提示看客发短信了解自己姓名优劣,还真有点神秘感。  相似文献   

4.
吴明冉 《前沿》2014,(13):218-219
《魏书》人物姓名时有错讹,碑刻文献以其特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成为补正史书的重要材料。今据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数据,对《魏书》人物姓名出现的错误进行补正,可以为北魏人物研究和史籍修订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姓名是社会群体身份与文化认同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视角,中文姓名的传承和使用是华人对其身份和中华文化认同的表现。东南亚青年华人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并使用中文姓名,他们在中文姓氏、名字结构、用字情况、重名现象等方面与同时代中国人的情况有所差异;在东南亚各国内部,这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也是同中有异,其中性别和国籍是两个重要影响指标,其差异的出现与华人住在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语言环境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的姓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传说和汉文献记载的土家族直系先民的姓名入手 ,粗略勾勒出土家族直系先民至少在唐末五代以前大多使用土家语名字 ,其大部分采用汉式姓名约在明代晚期或稍后的史实。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土家族的族源等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清代硃卷履历中举子的姓名非常丰富。本文通过对大量举子姓名及其作用的研究,从举子姓名字号互用的现象中揭示隐藏在传统社会姓名字号背后的严格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8.
王爽 《理论月刊》2010,(9):144-146
姓名演变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识,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繁衍过程,是历史变迁的见证。本文通过追溯中西方姓名的起源以及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文化思维模式对姓名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为研究中西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的方法对亚非拉52个国家(不包括东南亚国家)772位华侨华人青年的中文姓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亚非拉华侨华人的中文姓氏作为宗族传承的标志被凸显和重视,“姓+名”的结构以及单双字名的使用也反映出他们对传统的保持。其名用字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并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性;名用字的语义也符合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东南亚华人和本土中国人的中文姓名比较发现,亚非拉华侨华人中文姓名的使用在各方面多呈现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情况。这与群体的移民历史、社会背景、文化结构等宏观因素以及个体的教育层次、中文水平、价值观念等微观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是社会成员个体和社会身份的象征。印尼华人中文姓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性别差异性,与同时代的中国人相比具有传统和保守的特点。印尼华人的姓氏以"陈、黄、林"最多,反映出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密切关系;双字名优势和用字的性别倾向性表明了中国传统宗族和性别观念对印尼华人的影响;姓名高频用字的集中使重名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出印尼华人社团和个体价值观的趋同。在性别和时代因素两个参量上,前者对印尼华人中文姓名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魏青刚,这边才走下“感动中国”的颁奖台;那边“魂青刚装潢工程有限公司”旋即登场。“感动中国”的人物利用自己的名声创业,一时引起人们的热议:把无偿的道德行为、道德褒奖当成可以期待、收回的社会性投资合适吗?感动效应真的能铺就一条充满无限商机的坦途吗?隐忧之中,人们更多的是理解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国际赛场上的我国代表队,在呈现体育运动成绩的同时,更向世人展现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但是我国运动队参赛运动员着装的姓名拼写方式却各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07,(1):83-88
2007年1月12日,湖北省政协九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表彰湖北省先进政协组织、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的决定。决定表彰51个先进政协组织、161名优秀政协委员、50名先进政协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四课"人格不可辱"第一节。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任何独立的哲学都有它的方法论,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构建,是从他的立足于人类学立场所形成一系列方法论开始的。这就是在人类学立场上所形成的人类学唯物论,从人类学出发理解世界的人类学世界观和从人类学视野、人类学价值立场把握人类世界的人类学方法论,这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基础上,马克思构建了他的人类学哲学。这就是在人类学立场、人类学唯物论和人类学世界观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方法对人和人类世界进行深入研究的哲学,它是从人类学出发研究人和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实践及其历史发展和其对世界的总体把握的哲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于黑格尔理念哲学转向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这样一个至高点上,因而,它是马克思在这个至高点上向人类学方向的进一步开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用了三个不确定的词———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来表达马克思确定的哲学新思想。它既通过上述三个词的互释而呈现出这种哲学新思想,又通过对三个词不同方面的强调而表达出了人的人类学特质。在这一意义上说,人就是以人的人类学特质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即人的周围世界的。因而,马克思是在这种人类学特质的根基上,构建了他的人类学唯物主义、人类学世界观、人类学活动论、人类学实践论、人类学辩证法等,并据此提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要求。这就充分表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本有的人类学哲学特质。而这种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对迎接人类学时代的来临,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