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荐人要审慎     
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在3月6日的大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挂出了“免宴牌”,并向与会的领导发出倡议:“有时间去锻炼身体、看看书、多陪陪家人;实在想吃,就和与工作无关的人去吃,和家人去吃,并且自己掏腰包。”此语虽然朴实,内含却很深刻。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剃头     
《湘潮》1990,(6)
那是红军年代的事。一天,乡苏维埃主席告诉剃头师傅,要他去给红五军的将士剃头,他高兴极了。他一到营房,就对给他搬凳子的人说:“同志,请你们长官来剃头。”那人笑笑说:“我们红军没有长官。”“怎没有长官?请你去请彭军长剃吧!”那人还是和气地说:“么于军长不军长,大家都一样,么人头发长就么人先剃吧!”师傅心想:这人说话怎么没大没小!他仔细看了那人一眼,只见他穿了一身补丁衣,不高不矮,墩墩实实,蓄着平头。他心想:大概是  相似文献   

4.
刘华健 《新湘评论》2014,(22):38-39
1952年10月下旬的一天,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打来电话,约我和刘涌(时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去市委,说有重要事情商量。我俩走进市委会议室,见到了山东省委书记向明、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和徐州警备区司令员张光忠。向明和我们打过招呼后说:“主席正在山东休假,准备到徐州来看看。请你们来商量一下,看住在哪里好,〉”接着他又说,“主席习惯睡木板床,吃饭要吃米饭,不喝酒,不要搞大碗大碟的荤菜,搞清爽些就行。”他还说,“主席主要是出来走走,不要多谈工作。”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说:“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己。”意思是说:“‘知人’而‘治人’容易;‘知己’而‘治己’就困难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干部中,往往“忧他”者甚多,“优己”者甚少。正如有的同志对公款吃  相似文献   

6.
最近,军需处长冻死长征路上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感染着我。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七外公——张佶。在老家,我们称他“七外爷”。1960年的一天,盐池红井子的大舅(七外爷的大侄子)早晨起来对家人说:“我做了个梦,梦见七爸饿得面黄肌瘦的。前天听甘肃那边逃荒过来的人说,张掖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想带点咱们家的吃头,去看看两个叔老子(六外爷也在张掖任法院院长)。”家里人说,粮食局长珍米细面吃得多了,还能吃下去咱老家的粗茶淡饭?  相似文献   

7.
罗鸿 《支部生活》2011,(6):21-21
杨善洲同志从不搞试吃、试用。1980年,小麦丰收,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送了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占公家的便宜。杨善洲家住在离地委110多公里远的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家,都是买客车票。他跑农村回来晚了,不想麻烦炊事员.就吃点干粮或到街上去吃。直到退休,他的家人还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1950年春,我去南充参加川北行署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会议结束时《川北日报》通知我去开新闻报道会议。这天上午8点钟,报社几位记者和我们县里去的近20人,走进一间小屋坐下。不久,报社袁毓明社长进屋来对我们说:“我马上去请耀邦同志,给大家讲讲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不到半点钟,耀邦同志面带笑容地来了。他  相似文献   

9.
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一天,他出门遇见一个朋友请他吃饭,但他充阔气地说:“我刚吃完狗肉,饭是吃不下了,喝杯酒还可以。”于是两人就去喝酒。不一会儿,他就喝醉了,把刚才在家里吃的糠吐了一地。事后,朋友问他“你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会是糠呢?”那人沉思了一会道:“估计这狗是吃糠的。”俗话说:“顾了面皮,饿了肚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面子”与“肚子”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死要面子的人,免不了要“饿肚皮”、“活受罪”,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今天,我们不少地方的官…  相似文献   

10.
沈小平 《前线》2009,(7):60-60
记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并强调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懒惰”倾向,他批评说:“我们的思想懒汉不少,讲现话、空话的多。”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四平市纪委看望分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我就情不自禁地讲述回到四平看见的新变化:道里的新华大街、北立交桥、仁兴市场、百货二商店……时值下班时间,办公室里只有我们师生俩在交谈。这时走廊里传来“到我家去吃点饭”、“到饭时了,不吃饭怎么行呢”的声音,我顿时心一沉,刚才的兴奋劲儿都跑光了,我对老师说:“是不是来办事的请吃饭呢?”老师说;“不会的。请也不会去吃。不信你去看看。”我顺着声音来到信访办门外,从开着的门往里一看,原来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在修车,边  相似文献   

12.
杨树培 《奋斗》2007,(4):59-59
我们历来都认为“人多力量大”.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人多力量小”。读者一定会不同意.请大家不要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今后党的工作重心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后(即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毛泽东在3月23日乘车离开西柏坡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接着他又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相似文献   

14.
任弼时同志有“三怕”,是熟知他的人所公认的: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平淡无奇的三个“怕”字,使我们看到了弼时同志高尚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庄子说:“至人无我”。  相似文献   

15.
1956年1月10日,当时我任中共宁乡县委第一书记。这天,龙禹贤同志打电话通知我:“小舟同志要你今天下午6点半前见他。”当时,县委没有小车,我挤上公共汽车,赶到长沙,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去见周小舟。周小舟同志见到我后,第一句话便是:“你带手枪没有?”我莫名其妙,说:“没有带。”他说:“这很好,咱们去见毛主席。”我一听,真是高兴极了。当晚,我和周小舟同志一起赶到长沙老火车站内北  相似文献   

16.
邵源 《廉政瞭望》2004,(12):19-19
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就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  相似文献   

17.
一位参加工作30余年的领导干部,新近因贪污受贿,身陷囹圄,被处重刑。反思过去,他的犯罪生涯,竟是从一次次循环往复的“下不为例”开始的。 起初,有关系户关系人排宴相请,他提醒自己:“只此一把,下不为例”后,便坦坦然然地去赴宴了。岂料,“下不为例”的闸门一开,便洪水破堤般一发而不可收,再吃请便毫无忌讳了。起初,有办事者走后门者提着厚礼到家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熟悉:革命导师列宁在经过一道门岗时,被哨兵拦住,请出示通行证。列宁同志虽然日理万机,又是党的领袖,他非但没有怪罪那位哨兵,反而彬彬有礼地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请哨兵同志核对,并且称赞哨兵同志严格认真的精神。毛泽东同志也有过类似经历。 1942年夏的一天中午,毛泽东同志对警备人员说:“告诉老周,我们到中央医院去看关向应政委。”老周是主席的汽车司机。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后去见林老。我刚走进林老的办公室,他就立即从座位上起来,很客气地伸过手来和我握手说:“任久利同志,请你帮助我做一些工作,有些党的机密文件,请你帮助收管好,登记清楚,不要丢失了。”另外还谈了些要我努力学习文化、政治、历史等知识的话。  相似文献   

20.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