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越 《今日民族》2009,(8):31-35
一、引 言 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与这种信仰相关的是一系列宗教活动,这些活动大多都是围绕着祭祀神佛展开的,在西双版纳地区,祭祀神佛的活动称为"赕佛".  相似文献   

2.
王曼 《青年论坛》2011,(3):140-142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宗教在傣族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各个领域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傣族宗教的最大特色是外来宗教与本地信仰并存。傣族宗教是傣族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本地信仰与其中浸透着外来成分的小乘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多元结合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傣文史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证了傣族佛教和原始宗教在历史上的斗争。对二者在斗争中互相让步、互相渗透、互相排斥而长期共存至今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就上座部佛教不同教派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及其相互间影响、异变的情况作了初步探讨。作者指出,傣族社会佛教和原始宗教之所以能长期共存,一是由于傣族封建领主制精神文化的需要,二是封闭性的封建领主经济为两者共存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5.
仪式治疗是一种通过宗教仪式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与实践系统.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仪式治疗,是建立在当地民间信仰与南传佛教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宗教系统之上的.通过僧侣、布章、波莫等在仪式治疗过程中的表演和仪式用品象征的展现,反映出民间信仰作为傣族的信仰基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包容力;南传佛教在意义顺延和广延的过程中,对民间信仰既有迎合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6.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自治县。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农业祭祀等。  相似文献   

7.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在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可以发现创作者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而不同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所表达的宗教意识各不相同。结合彝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题材美术作品,分析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宗教意识,并进一步揭示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宗教意识的内涵,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的创作者希望通过其作品表现"万物皆有灵"、"万物皆美"、"轮回因果"以及"天人和谐"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8.
傣族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傣族居住在云南省,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傣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傣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历史上对傣族社区生活的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本文试对傣族社区影响较大的原始宗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异同作探讨,从中了解傣族宗...  相似文献   

9.
傣族全民笃信南传佛教,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适应,佛教文化渗入人心,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教教育对傣族的学校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傣族佛寺教育、跨境入学教育及学校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傣族学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乘佛教与瑞丽傣族社会契合后,无论是生产生活和伦理规范,还是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均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内容。共同的宗教信仰培养了当地傣族浓厚的情感归属和凝聚力,成为对内认同和对外区分的民族符号,不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重构起到重要作用,还增强了传统社会时期瑞丽傣族的民族认同。随着瑞丽全方位的开放,对现世求得福祉和物质生活的吸引使当地傣族的宗教观念日趋淡薄,有寺无僧和缅僧入境现象甚为严重。因此,应在党的宗教政策引导下,根据宗教和民族自身的特点,在健全的机制下获得文化补偿,以寻求瑞丽傣族民族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傣族共同心理素质探微——民族心理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在其悠久的传统文化,独特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尤以小乘佛教影响最大。文章从傣族的宗教心理、道德习惯心理和审美心理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这一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傣族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程利 《前沿》2012,(1):179-180
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历史渊源及民俗积淀已经融入傣族的民族精神中。出家当和尚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佛寺教育,成为其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形式,寺院成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出现"舍寺院外无学校,舍宗教外无教育,舍僧侣外无教师"的局面。本文探析了傣族佛寺教育的由来、特点、现状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了促进傣族佛寺教育与国民教育良性互补的设想,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傣族佛寺教育。  相似文献   

13.
傣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丰富的信仰文化。依赖这些信仰文化,傣族建立了依托"竜林"的自然圣境与佛教的人文圣境。以这些圣境为核心,傣族培植了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李兴力 《今日民族》2012,(10):19-2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依山傍水,村民主要为傣族,有少许哈尼族和汉族。城子村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并保持对原始宗教的信仰。村里建有缅寺,有2个佛爷,7个和尚。在原始宗教中主要的是对家神、寨神、勐神的祭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宗教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不应仅从精神刺激物质的角度来理解,而应从文化体系的总体建构与整合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云南傣族村寨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不仅对傣族社会的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形塑作用,还对傣族社会传统生活伦理和整体社会价值观念的形塑起着关键的整合作用。当下,由于片面注重当地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忽视了对整体社会形态的考虑,这种整合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比之其他宗教,小乘佛教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溶性。在它的傣那文和傣泐文两种文字记录的经书中,保留着大量的美丽动人的傣族神话、传说和故事。基督教曾经对文艺复兴的文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排斥。大乘佛教也把宣扬七情六欲的“人”的文学打入禁书之列。而小乘佛教为什么能如此丰富地保留了大量地表现了人的感情愿望、充满了人性的美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呢?应该怎样看待小乘佛教和傣族文学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少同志都撰写了  相似文献   

17.
傣族文化并不等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着佛寺文化。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含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个方面。傣族文化中所保留下来的百越文化色彩极浓,有大量的事实为证。而中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很早以前,傣族的先民曾在中原地区居住过。不少学者正在探索傣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提出不少重要线索。但是,“上座部佛教传入以后,佛教和佛教文化给以傣族的影响更大、更深,佛教文化已经浸入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傣族文化是多元的,而佛教文化似乎占居了领先地位,佛教给予傣族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可以…  相似文献   

18.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接受、吸收儒家思想乃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倾向,是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共同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表现形式.它使外来宗教和中国社会双方受益.认真研究"会通儒学"现象,对新时期创造有利于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环境,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引导,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据台初期,非官方和官方组织了一系列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调查.这些调查涉及日本佛教在台的布教、台湾寺庙僧侣、台湾原有习俗信仰、台湾佛教历史发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日据当局形成了其初期的宗教政策,即对来台的日本佛教加以有限的控制和限制,对台湾旧有宗教实行有限的"放任主义",是其"旧惯温存"政治统治政策的体现.日据初期的宗教政策,确立了日据当局对台湾宗教发展的统辖地位,影响了台湾传统佛教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日本佛教以后在台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仪式是破解"传统"的"魔方",透过仪式我们能探究到他者的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核心。而作为傣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摆,则可称之为傣族文化的典型缩影。傣族人生不可或缺的摆傣族人从出生到葬礼都受宗教的影响。在德宏,每个传统傣寨都盖有奘房(即佛寺),既是供奉佛像、僧侣生活的场所,更是傣族乡民进行仪式活动的核心领域。傣族一年之中的各种大小仪式不断。当地人这么说自己:"我们傣族就是一天唱唱跳跳,爱赶摆。一年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赶摆。"生长在傣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