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淮法治》2011,(22):24
编者按:孩子长大却不成人,仍赖在家里靠父母供养,或是生活所需皆向父母讨要,吃爸妈老本,这被形象地称为"啃老"。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指出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老养小"现象,而有30%左右的成年人正在啃老。此类人群正在逐渐壮大,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期话题我们就来聊聊这一日趋严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小非 《法治与社会》2011,(10):43-45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当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啃老族”的种种行为让社会尴尬。立法禁止“啃老”,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立法泛化,将道德问题上升为法律?有识之士称,当下的民生压力,逼着许多年轻人必须“啃老”。那么,当前环境下,如何减少或减缓“啃老”现象……  相似文献   

3.
老槐 《公民与法治》2011,(17):15-17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当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啃老族”的种种行为让社会尴尬。立法禁止“啃老”,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立法泛化,  相似文献   

4.
张红卫  路芳 《政府法制》2011,(32):23-23
一个在家待业“啃老”的“90后”,居然仅仅因向父母要钱被拒绝,便通过放火烧自己家房子的方式报复父母。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9月20日审结了这起放火案,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张效瑜有期徒刑3年6个月。  相似文献   

5.
由于家中有“啃老族”儿女存在,不少辛劳了一生的父母仍在过度操劳中底过晚年,这是中国社会近年来日益呈现的一大怪象。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有关研究机构经调查发现,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中国成年子女基本靠父母供养——这些早该自立的人却因种种原因依然“吃定”父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啃老”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一些地方相继制定了禁止“啃老”的法规。  相似文献   

7.
王攸 《法律与生活》2011,(21):51-53
因一套未过户的房子,“80后”儿子与64岁的母亲对簿公堂:一方认为不孝子游手好闲、一味“啃老”,决定收回房子;一方提出房子是结婚时父母送给自己的,只是没有过户  相似文献   

8.
近日,北京房山法院接到一纸诉状:年迈父亲要将失业儿子撵出家门。此案再次将"啃老族"们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看是责其搬离,实为盼其自立。可叹子女而立之年,却只知一味讨要,可怜父母付诸于法,也是无奈之举。2011年3月1日,《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一次明确地将"啃老"这一"家务事",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约束,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9.
说法     
《政府法制》2013,(36):63-63
“啃老、很少回家、不给父母零用钱”是最不孝的三大行为。——重阳节期间,网友评出了最不孝三大行为。同时,网友还评出最孝顺三大行为:常回家看看、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和常帮父母干家务  相似文献   

10.
孔悦 《江淮法治》2011,(22):25-25
从《婚姻法解释(三)》中对夫妻间财产关系的清晰界定,到相关法规条例对“啃老族”的苛刻规定,不禁让我感受到如今法律的制定正一次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秩序提出挑战。诚然,那些早已成年却仍依赖父母的“啃老族”,理所当然应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批判,也会遭遇被“啃老”父母的怨言.然而即使基于理想主义的良好出发点,在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星二代"吸毒事件时有发生,其父母有的奔走呼号忙着捞人,有的痛心疾首悔恨不已。其实,不仅是名人之后,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存在娇生惯养的情况,比如子女不工作"啃老"的现象不少,更有子女因父母不能满足其过分要求对亲生父母大打出手,甚至动刀杀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宗自贡 《检察风云》2005,(23):60-61
如今,一些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上中期的年轻人,有的不就业,有的在就业与失业之间不断游走。他们长大了却仍在父母家“打秋风”,吃老的、用老的。有人用“啃老”来形容他们的状态,戏谑地称他们为啃老族”。“啃老族”的出现,显现出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子女“啃老”老父“出走”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的真实故事。3个月前,王大爷从自家搬出,在该市大安区马冲口独自租房居住。面对家中的“啃老族”,王大爷说:我惹不起,可躲得起。王大爷和王大妈老两口都是机关退休人员,每月可从社保拿到2000多元。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啃老本不是什么新闻,但“啃老女儿不愿工作。求职现场辱骂殴打母亲”的新闻,确实称得上奇闻了。  相似文献   

14.
刚闻“常回家看看”拟入法.又见立法禁止“啃老”。在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时.法律成了“香饽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喜事,这起码说明建立法治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相似文献   

15.
外媒     
《方圆》2021,(7):6-6
韩大龄“袋鼠族”增多美国《时代周刊》2021年3月25日有数据显示,韩国未婚的30岁至44岁人群中,有一半都与父母同居,并且在经济上也依靠父母,成为啃老的“袋鼠族”。这是韩国统计厅3月下旬发布的《统计Plus》春季刊显示的内容。嘉泉大学社会福利学教授刘载言(音译)表示,“就业困难、房价上涨,加上结婚比例下降,未来‘袋鼠族’还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发现孩子有时候一放学就不见人.曾经多次在网吧找到正在打游戏的孩子,同时发现还有许多正在上学的学生都“泡”在网吧里。身为父母.我们对网吧深恶痛绝。这些“黑网吧”里面设施简陋、环境恶劣,且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我希望能加大对“黑网吧”的清理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还给孩子一方净土和一片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基本路径及其法理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斐 《法学研究》2013,(5):63-74
近年来,江苏、广东、浙江等地提出了先行法治化目标。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就我国单一制体制下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可行性、与法制统一原则的关系以及是否仅限于发达地区等问题产生了争议。在政府、法律职业阶层和民间力量等地方法治发展主要推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地方先行法治化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实践呈现出“体制内回应型”的基本路径。“体制内回应型”路径下的地方先行法治化在主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偏离法治的情形。客观评判“地方先行法治化”命题的法理限度,重塑地方先行法治化的回应型路径,是协调地方法治与国家法治关系,保证地方法治建设合乎法治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魏晓雯 《中国审判》2010,(12):69-70
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张先生和女儿莎莎像往常一样,在同一个屋檐下开始了新的一天,可周末的闲暇并没有给他们带去轻松的时光。张先生“无情的计划”没有实现,而女儿还会继续留在他的身边“啃老”。  相似文献   

19.
刘鹏 《江淮法治》2011,(5):50-50
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跟一审的草案相比,修改稿增加了对“啃老”现象的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物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立法“插手”家务事是否适当,其利弊何在。本期“一家之言”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周群 《江淮法治》2009,(15):28-29
一名初中生在网吧上网时被父母找到,父母要求他离开网吧,但他不予理睬,网吧业主将电脑关闭后他仍不愿离开,他的父母不得已只好强行将他拉出网吧……这是无为县发生的一件真事,而类似网吧违法违规经营并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在各地大都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