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9,(3):59-59
法官: 我母亲今年68岁。去年12月28日早晨母亲按约定要与几个老伙伴儿去市里刚刚建完的一个广场看看,6点多她乘上了前往该广场的公交车(无人售票)。车上仅我母亲一个乘客,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使我母亲摔倒。司机停车后就说要找个出租车将我母亲送到医院去检查,接着就把我母亲抱下车去。但他将我母亲放在路旁后就迅速驾车离去。  相似文献   

2.
来信父母因只生我一个女儿,在我十岁时又收养了一个儿子。父亲于一九三三年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母亲于一九五六年病故,留下祖遗产楼屋三幢、平房二间半。我于一九四三年出嫁,但母亲在世时我尽了赡养义务,母亲去世后我担负了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11,(3):58-59
法官: 自2006年我的父亲去世后,我和哥哥商量,属于父亲所有的两间老房子和9000元存款我们两个谁也不继承,都由母亲来继承,待母亲百年后我们兄妹再继承母亲的。由于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我的哥哥多次和母亲商量要她到城里的哥哥家去,但母亲坚持住在农村。这样,我们兄弟俩拟订一个协议,即我母亲在有生之年日常生活的照料由我负责,  相似文献   

4.
手缝的温暖     
冬天快来的那几天,母亲对我提起电褥子的事,说老爸每到春天便腿疼,她希望有一个好一点儿的电褥子,比普通双人的再大一些,适合在农家炕上铺.母亲说这话时他也在场,我答应母亲一定帮着留心的时候,他并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社会》2011,(5):60-60
编辑同志: 我母亲身患脑血栓而长期瘫痪在床,市内一个家政公司介绍张小姐到我家做保姆,并向张小姐收取了相应的保证金。然而自从张小姐到我家后,我就发现母亲的脸上、身上经常有伤。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我在家里安装了监控器,不久后我就发现,我母亲脸上、身上的伤都是张小姐所为。  相似文献   

6.
来信我的外祖母张邢氏生前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母亲也只有我一个儿子,母亲一直依靠我生活。一九六六年前,外祖母能参加些轻微劳动,我们补助她部分生活费维持生活,后因丧失劳动能力,我家又无力尽全部赡养义务,由徐州市云龙区天桥街道办事处每月给救济款八元,不足部分仍由我家负担。一九八○年街道办事处每月给我外祖母的救济款增加到十四元。多年来外祖母的日常生活全由我们料理,一九七六年秋,外祖母的腿摔断,当  相似文献   

7.
藏羚羊是全球一级保护动物。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1999年,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案件100多起,收缴藏羚羊皮20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公斤。尽管反偷猎已取得不少进展,但要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面积60万平方公里的荒原上进行彻底的禁猎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偷猎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在法院见到了13岁的小美,小美留着一头长发,长得白净漂亮,却面无表情。她默默地坐在蒙着面纱的母亲身旁,对我的提问毫无反应。小美的沉默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她接连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幼年时父母离异,苦心期盼,终于盼来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却几乎每天都要目睹继父对母亲的拳脚相向。母亲不堪忍受离开继父,继父追到北京,闯入母亲  相似文献   

9.
站在党旗前     
疏泽民 《江淮法治》2011,(13):62-62
站在镰刀与铁锤前,我屏住呼吸,思绪万千。 长夜难明的旧中国,在黑暗中步履维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让祖国母亲承受丧失主权的屈辱;西方列强恣意践踏,让祖国母亲承受炮火硝烟的巨大伤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疆土千疮百孔,子民饥寒交迫,祖国母亲,沧桑的脸上爬满泪痕。  相似文献   

10.
有些时候,我幸福着却浑然不觉。下雪了,地上皑皑一片。早上起来,我忙着送孩子上学。街上路滑拥堵,烦躁之余,给南方的朋友发了一个短信。一会儿,朋友回复了:"你们那里下雪了?你真幸福!"我愕然,这也叫幸福?和暖的一个秋天,母亲从老家打电话过来,说要进城给我们送玉米穗。临近中午,年过六十的母亲背着一编织袋玉米穗,一摇一晃地爬上我住的四楼。老人喘着粗气进了房门,我赶忙接过母亲背上的袋子,心疼地埋怨:"大老远的拿这么多干吗?城里也不缺这个。"我拿了一些送给对门的孙大妈。孙大妈感叹地说:"你有母亲疼爱,多幸福!"  相似文献   

11.
建刚 《法律与生活》2014,(14):39-39
正那是2012年初秋时分。一天,管我们班的曹警官突然找我谈话:"建刚,听说你父亲得了重病?"曹警官一句温和的问话让我瞬间崩溃了。在三天前的亲情会见日,我母亲一个人来了,父亲一反常例没有出现。我再三追问,母亲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住院了。父亲怕我忧伤分神,不让母亲告诉我。这可怕的消息像一记闷棍,打得我晕头转向。那三天,我寝食不安、心烦意乱,多想以百米的速度跑回家,贴着父亲问寒问暖,围着老人端饭递菜,在亲人最需要我的时候送上我的一片孝心啊!可是,对于一个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我伤心、焦急、无奈、消沉……只有夜半偷偷地在床上流泪。  相似文献   

12.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10,(12):56-57
我生命的最初对于母亲,就是一种考验。相信任何生命的孕育都应该遵循瓜熟蒂落的规则,而我却偏偏不是一个按规则出牌的人,在母亲羊水里漂了七个月就迫不及待来到人世。  相似文献   

13.
母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道德与践行》一书"孝悌"篇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还是母爱。在成长的道路上,母爱始终一路与我相伴。母爱赐予我关爱和呵护,母亲是我身边无话不说的朋友,给予我鼓励,带给我幸福。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都是不平凡的。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母亲总是怀着一颗慈爱、包容的心,耐心地教育孩子。甚至孩子犯了罪,走进了监狱的大门,母亲也依然没有放弃孩子,依然持续地给孩子爱。  相似文献   

14.
吴建平 《政府法制》2008,(13):47-47
前两天,母亲病了。按照母亲一定要找个可靠医生的嘱咐,我找到了中学同学,他如今已成了本市知名的心血管专家。见了面,老同学十分热情,为母亲仔细认真地检查了病情,令我奇怪的是,他在开处方时,每写一个药名都要停下来问我:“你说行不行?”我实在忍不住顸了他一句:“要是我知道行不行,还来求你这个医生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前,当母亲听说我从县委组织部调到检察院工作的消息后,特意打来电话向我祝贺。母亲在电话里说:“孩儿,到检察院工作好”。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一碗水端平了,多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当时我看不到母亲的表情,但从电话母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母亲的喜悦心情。组织部是干什么的母亲不是很清楚,但检察院是干啥的母亲基本知道,她说是抓坏人,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我当时就想,一定要牢记母亲的叮咛,当一名称职的检察官,不让她老人家失望。不久,母亲过生日,我第一次穿着草绿色的新检察制服,去给母亲祝寿。当时母亲看到我,[睛一下就亮…  相似文献   

16.
母爱如水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个精致的小玻璃瓶,里面装着水,每每华灯初上时,我都会静坐于书桌前,双手托腮,借助着台灯的映射,凝视着这瓶水——这瓶溢满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的水。于是,在异乡的夜幕下,多了一份感动后的思念和思念后的泪水。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走进我的房间,手中拿着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晶莹剔透。母亲说这是她白天到一泉眼处装的水,让我带到我所在的这所城市。望着那晶莹剔透的水,我一脸的疑惑:我带的东西够多的了,干嘛还要装上这瓶水?  相似文献   

17.
啊,母亲     
何本国 《检察风云》2014,(23):96-96
某天和朋友出去旅行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寄宿阿姨的一通电话,说母亲出事了要我早点回家。一个人坐在回程的火车上,我的心一直挂念着母亲。到家时发现门口站着大使馆派来的官员,大家看起来都非常冷静,但从他们的表情里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泪     
时间已过去半年,我却常常想起去年秋天在一次信访接待中遇到的那位母亲——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母亲,脑海里总浮现出她那痛哭流涕、悔恨交加的样子。去年9月的一个上午,一个头发花白、衣衫破旧、满面愁容的老太太怀抱着一对孙儿孙女走进我们检察院控告申诉接待室,还没等我问她,她就跪倒在控申科科长面前,边哭边说:“求求你们放了我的儿媳妇吧,都是因为我那个畜牲儿  相似文献   

19.
问:我父亲去世后,姐姐不肯赡养母亲,母亲便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并把卖房款给我让我又买了一套房屋(产权归我)。母亲还让姐姐做了放弃继承父亲遗产的公证,但姐姐让我写保证书,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叫张艳.十八年前出生在贵州省思南县一个山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小山村。我家姐弟三人,我排行老大一为了帮助父母早日摆脱贫困,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初中刚毕业,我就主动放弃升高中的机会,向父母提出外出打工的要求.母亲开始说什么也不同意,后来在我的软缠硬磨下,母亲终于松了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