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最近,佛山“小悦悦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岁的小悦悦在五金城内先后被两辆车碾过,几分钟里,先后路过的18名路人都没有施予援手,直到一名拾荒的老太出现相救。现场视频被公布后,人们惊诧这样的冷漠是怎样形成的,有网友称这个事件是“中国人的耻辱”。  相似文献   

2.
李国民 《政府法制》2011,(34):22-24
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追问10月21日零时32分,两岁大的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永远停止了呼吸。这个几分钟内连遭两辆车无情碾轧的孩子,终究未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小悦悦走了,那段记录惨剧全程、见证人性善恶的视频却永远留下了:画面中,已经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过的小悦悦倒在血泊里,一个、两个、三个路人从她身边走过,但没有人过来拉她一把;  相似文献   

3.
在2011年10月13日,监控录像以及网络的力量让一起见死不救的惨剧深深刺痛了每一位国人的心灵.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两岁的小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到车底.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小型贷柜车再次碾压.之后往来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小悦悦,但是由于抢救时机被耽误,小悦悦终因伤势严重于21日零时32分离世.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大讨论,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见危不救、见死不救的立法讨论.  相似文献   

4.
两岁的悦悦静静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在冷漠路人的眼中,她的生命力缓慢流逝。一个、两个、三个……前后共十八个。最终,一位拾荒阿姨扶起了小悦悦.也同时扶起了最后一点良心。从不敢扶的老人.到不愿救的孩子,网友虽义愤却无奈反问,谁来“拾”起社会道德的“荒”!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1,(24):1-1
日前,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被两辆车几次碾压,肇事司机逃逸,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居然均未施以援手。最后,幸亏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救起女童。这再次刺痛人们的心,引起民众和舆论对“道德沦丧”现象的批评和讨论。人们纷纷提出,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每个人都应该为道德沦丧蒙羞、为拯救道德而尽力。  相似文献   

6.
李志刚 《检察风云》2011,(24):37-37
“彭宇见义勇为反受诬”等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小悦悦被车碾压,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见义不为之事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22):27-27
小悦悦事件似乎过去很久了,真正的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即便其后全国又接连发生了两三起“小悦悦”悲剧,但再愤慨的情绪终究这么淡去。平添的,可能只有人们之间那夹杂着警惕与失望的冷漠表情吧?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生活》2011,(22):3-3
编读往来 “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关注 @法律与生活:“小悦悦事件”带给社会的道德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10月23日,广东省总工会在佛山举行全省职工“倡导见义勇为弘扬传统美德”论坛暨承诺行动启动仪式,提出将为见义勇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1,(21):3-3
@法律与生活:两岁女孩儿小悦悦惨遭车祸后,十余名路人就从躺在地上受伤的孩子身边经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最后是在一位捡破烂的阿婆的帮助下,血肉模糊的小女孩儿才得到救助。肇事者会受到法律的审判,那些漠然的路人呢?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11,(22):1-1
小悦悦两次被碾后路人的冷漠不仅刺激了善良的国人,连国外媒体和群众也参与到相关讨论中来。在他们眼中,国人的冷漠除了人性的淡薄,法制的缺失也是悲剧推手之一。而一些日本网民则在网上留言,表示冷漠无情和麻木更会造成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败坏,其影响远远高过经济危机,比经济发展滞后“更加可怕”。  相似文献   

11.
无法想象,在我们这个具有数千年“守望相助”传统的礼义之邦,会出现“小悦悦事件”。也许。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无法再回避道德退化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2.
佛山小悦悦事件17路人见死不救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究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社会冷漠、陌生人不敢帮扶,这不仅仅是彭宇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阶段,社会转型期、主流价值观的缺失,道德滑坡、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制度不足、社会保障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小悦悦事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产生6々社会问题的反应。针对此类事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道德重建,改革教育制度、加强生命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帮扶力,真正实现弱者有所依、公众互相信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导致社会道德“滑坡”还是“爬坡”?针对广东佛山女童小悦悦事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孙春晨尖锐指出,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官德败坏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俊武 《法制与社会》2011,(33):245-246
从南京的彭宇案到小悦悦的悲剧,我们看到了司法实践对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滥用,以及社会对“爱心讹诈”这个、词汇的惧怕,于是本文重新审视《侵权责任法》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对其进行明确的阐释,思考这一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防止法官在戆判中的滥用,以及当通过法律无法实现公平时,如何建立一套综合的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潘勤 《江淮法治》2011,(22):11-11
“小悦悦事件”后,面对民众的激昂情绪.有人反问:“你愿用全家的幸福做你高尚人格的赌注吗?你就不怕吗?”有人回答:“是的,我们怕。我们都怕,毕竞,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没有足够我们乐施好善的财富:没有‘生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的社会保障;没有‘善有所保,恶有所报,权有所惧’的法律撑腰。  相似文献   

16.
深晚 《政府法制》2011,(34):26-26
据报道,广东佛山发生"小悦悦事件"后,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专门组织了3场座谈会,探讨如何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不少法律专家认为,好心救人者反被诬,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也是一些人想做好事却又不敢的原因之一。国外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好心助人反被告上法庭的案例。对此,很多西方国家制定了为好心人免责的相关法律条款。不少专家认为,中国有必要制定类似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实践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给人们以强烈的冲击,佛山“小悦悦”事件再次让人们的视线转移到了道德与法律上来,是道德的失衡还是法制的不健全?人们陷入激烈的讨论与深思当中,人做为社会人,生产生活当中时时、处处受着道德的规制和法律的束缚,“道”无边际,“法”亦可循,我们应该如何权衡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小悦悦”事件发表个人关于道德和法律之浅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悦悦事件,以及一些老人跌倒无人扶的新闻,曾让很多人对社会道德滑坡爱心缺失生发绝望之感,不够幸福的指责、物价高、就业难、医疗贵、治安差等抱怨扑面而来,不谅解、不认同。社会上言论很尖锐,网络上传播更迅猛,群众的心情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生活:"小悦悦事件"带给社会的道德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10月23日,广东省总工会在佛山举行全省职工"倡导见义勇为弘扬传统美德"论坛暨承诺行动启动仪式,提出将为见义勇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20.
案例资料李某,男,31岁,平素喜接电。1994年6月16日晚7时许,见家中灯光灰暗,就外出查找原因,数分钟后该村10余户照明电灯突然熄灭,3分钟左右电灯又亮,瞬间又复熄灭,半分钟后电灯再次明亮至次日凌晨7时,至家属发现李某尸体为止。6月18日技术员赶到现场时尸体已被移动,现场已遭到破坏,仅见被折断的树枝和被压断的一根照明线断端。尸检见死者衣着在右前胸部位可见烧焦痕迹,脚穿一双绿色军用胶鞋,未检见异常。尸长169cm,尸斑暗紫红色,颜面青紫、肿胀,双眼睑球结膜充血出血,左瞳孔直径0.4cm,右瞳孔直径0.6cm,口鼻腔内有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