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苏区精神的内涵、形成及其现实意义,并用"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勇敢拼搏"四句话十六个字对苏区精神作了概括。文章认为,最近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自主创新"和"无私奉献"两方面,是对苏区精神的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苏区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苏区精神与教条主义、"左倾"错误的关系,从时间、地域界限的角度界定了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关系,进而对苏区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党在中央苏区时期的作风建设,阐释作风的内涵无疑是重点,但是,仅仅对苏区干部好作风这个建设成果做一般性的解释工作,还不足以发挥苏区作风的时代价值。要深入挖掘苏区作风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需拓展研究思路,把研究的重点由内涵的解读转移到形成过程的追溯上来,只有把中央苏区时期的作风建设过程研究清楚,才能够对苏区干部好作风不仅做到"知其然"还做到"知其所以然",进而加深其理解,弘扬其精神。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有关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问题视角",而较为忽视"优势视角"的运用。因此,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何以实现"优势治理"作为主要的问题意识来源,以赣南苏区为考察中心,重点分析和探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优势治理的主要内涵、赣南苏区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和显著优势、赣南苏区乡村振兴实现"优势治理"的主要路径等内容,对于推动我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工农红军时期,在我党所领导的红色根据地,苏区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积极开辟财源,保证革命战争的需要。通过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统一的税收政策、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的金融运作,健全了苏区的财税制度,增加了苏区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形成了苏区财税工作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和厉行节约、严惩贪腐行为的严格纪律。不仅从经济上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支持,也从方法上和作风上为日后新中国的财税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错误"肃反",从鄂豫皖苏区一直持续到川陕苏区,危害甚大;而近些年有一种观点,说在四方面军进入川陕之初,1933年6月在四川旺苍县木门镇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就决定停止在四方面军"肃反",木门会议的这个决定意义很大。这样两种表述,差异很大,实际上提出了如何认识张国焘在川陕苏区"肃反"的问题。本文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就如何认识木门会议关于"肃反"的决定,提出个人的研究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机勃发的创造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形成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对组织发动苏区群众、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归纳起来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一"。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在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地区经济封锁,这是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从分析地区经济封锁产生的原因着手,指明了其表现形式及危害性,进而提出法律规制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区干部树立的良好作风,不但对苏区建设、陕甘宁边区建设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对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苏区干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苏区干部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学习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苏区干部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注重学习的优良品行。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预防腐败的"一路、三清"新思想,孕育于中央苏区时期,特别是那时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和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实践。毛泽东廉政思想根源于党的宗旨,核心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主要指向是"两个反对",基本特点是"两个强调",贯彻的重要途径是"两个深入"。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制度基础一是设立廉政机构,二是健全廉政制度。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央苏区"三清"的生动写照。毛泽东廉政思想和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一定要坚持真心实意地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坚持反腐败斗争,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求真务实、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南梁精神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南梁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南梁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庆阳老区精神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推进现代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中央苏区医疗条件极差,疫病流行。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医治伤病兵,提高红军战斗力,苏维埃政府通过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开设红军医院和地方医院、创办医护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苏区军民提高了卫生文化素质,战斗力大为加强,形成了军民同心协力反"围剿"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4.
考察和认定中央苏区区域范围,应遵循六个原则:一是应当涵盖中央苏区斗争历史全过程;二是应当涵盖中央苏区斗争各时期涉及的所有区域;三是应当依据当年党、政、军的隶属关系;四是应当区分全红县、苏区县、部分范围县和游击区县等不同层次;五是应当以现在县(区、市)行政区划为单位去认定;六是应当认定"苏区县"和"中央苏区县"的区别和交叉。依据上述六项原则,现可认定江西、福建、广东、湖南4省共有85个县(区、市)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15.
苏区精神是指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主的整个苏区军民所具有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以及在苏区创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模范行动和精神面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精神"的本质特征是:"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它突出表现为: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2."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3."自带干粮去办公"——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弘扬苏区精神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根据地执政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有:重视和加强政权建设;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重视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重视文化教育建设和社会建设。总的一条经验就是党和苏维埃政权必须为民办实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进行各项决策,制定各项措施,才能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赣南为核心的原中央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状态在全国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很有代表性。全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速奔小康步伐,其影响和示范作用无法估量。中央已经把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直接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将执行西部大开发大政策组合的投入,比如财政与税收政策、金融与投资政策、人才开发与科教文化政策、产业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等方面。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历史性机遇,继续发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抓紧编制省、县(区)具体实施规划,努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大胆先行先试,催生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老区的自身造血功能,合力推动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执政的尝试,新生的工农民主政权通过法制建设、民主选举、发动群众监督政府等形式推进苏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利,中央苏区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地区。中央苏区时期的成功探索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