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进行一系列配套的内涵式改革:遵循能力、有效、合法三个限度的原则,完成政企、政社、政党分开的目标;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编制立法,以确保改革实施,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权力政府,建立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纵向层面的省管县改革、横向层面的区域行政整合和自身的大部门制改革。本文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在地方政府结构变革的框架内,探讨了各层面改革的目的、基本走向及其对地方政府结构变化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改革体现了政府结构走向合理化的总体趋势。由此提出:只有当地方政府内外整合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地方政府与市场、社会间协调有度,地方政府利益与观念高度同化,地方政府制度衔接性好,地方政府流程顺畅时,才能实现地方政府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中国积极探索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一个新型政府,成为法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政策科学以及实务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示范效应,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从理念、体制、技术三个层面进行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其本质就是善治、民主行政、问责、高效以及政务公开透明的政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政府及其官员的服务理念,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法治建设以及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十年来,通过确立服务型政府基本理念、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政府间职责分工不合理,社会政策体系整体规划缺失,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完善,使得发展型政府难以超越,政府转型远未完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服务型政府,除了进一步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巩固、确立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政策体系等制度基础外,关键在于为政府转型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的涵义与建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也是我国现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它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的根本转变。本文在界定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太军 《新东方》2000,(1):28-33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跳出以往历次机构改革所未能跳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主要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实际成效。作者分析了地方机构改革的阻力或制约因素及其成因,指出要更新观念,形成改革的精神动力;减少增资和竞争上岗,增加留任者的动力和压力;实行离职补偿和加快配套改革,减少人员分流阻力;依法定编,为改革提供制度动力;因地制宜,发挥地方政府的创造力;内外并举,培植改革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8.
肖扬伟 《理论月刊》2007,(10):69-71
在行政改革发展进程中,政府信用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得以凸现,文章从行政人员个体、政府自身转型、制度创新跟进三个层面对如何提高政府信用作了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先后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取得了初步成效 ,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提出明确要求 ;将地方行政改革的内容纳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 ;设定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 ,以发展为主题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政府发展是政治发展的主体,是政府能力提升的结果。政府发展的目标是积极政府、分权政府、强政府、小政府、治理型政府、高效政府。选择政府发展目标是根据国情设计递进阶段,逐步加以实现。政府发展的途径是改革,是不断深化政治、行政、立法和司法改革。改革是政府发展的火车头。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1.
郑思民 《创造》2002,(1):10-10
WTO所要求的“透明政府”,可以看作需要三个支点:其一,适应现代法制国家建设目标的政府理念,对此,我们已经接受并正在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形成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观念;其二,对世贸组织成员国均有约束力的法规环境,为此,目前从国务院到各地正在清理过时的政策文件,着眼于创造适应WTO的政策法规环境的工作。真正难的,并不是这前两个支点,而是第三个支点,即建立一支具备现代政府理念、有强烈规则意识并且懂得自觉约束自己权力与行为的公务员队伍。前几年,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理论界定上,党的十五大实现了重大突破,云南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治及政府改革做出了极其重大的战略部署。通过对其对于政府改革目标要求的深入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政府改革要实现职能、结构、运作方式和角色四个方面的重塑,即政府要从全能主义政府转向有限政府;从金字塔式结构转向扁平化结构;从人治转向法治;从统治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论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目前关于“小政府、大社会”理论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效果。基层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政府自主性,使得县级政府规模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应该以满足基层社会需要为目标,注重内涵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是最近中国政治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集中探讨了三个问题:政府创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中国政府创新的空间有多大?中国政府创新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同时阐明了政府创新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目标表述的一般意义,指出以明确责任制为目标的微观领域的制度变革更加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地方责任政府的建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兵 《桂海论丛》2008,24(4):21-2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众民主、法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建立责任政府的推动力量越来越强大,建立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强烈诉求。相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是要建构现代化地方责任政府,这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定位,大体来说,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目标、政府主体、政府职能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因此,将从目标定位、主体定位、职能定位以及三种定位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所主张的是一种双向度的政府改革.而中国历次政府改革都偏重于针对政府自身进行单向度改革,对于第三部门的发展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第三部门,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政府流程再造,是当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阐释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与特性,分析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为提升政府绩效提供必要的路径依赖和对策建议,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政府能力是政府实现行政目标的工作能力。在影响政府能力的多个因素中,机构设置处于前提和基础的地位。所以“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地方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工作核心,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为工作重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同时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赵铁 《桂海论丛》2004,20(4):82-84
按照“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面临的瓶颈及公共经济学有关政府效率及“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等理论,为赋税制度的公共选择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佐证和支撑。源于农村税费改革的乡镇撤并,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农村税费改革本身,实现了多重效应的结合,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向深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