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先锋队》1995,(10)
邵华荣膺少将衔7月28日,毛泽东的儿媳邵华被晋升为少将。现年57岁的邵华是毛泽东之子毛岸青的妻子,现任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40年代初,她在新疆的监狱中伴随父母度过了童年又在延安的马背上长大。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军事科...  相似文献   

2.
张万寿 《共产党人》2008,(15):53-55
获悉毛泽东儿媳、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同志于6月24日不幸去世,甚感悲痛。十二年前接待邵华同志的许多往事如潮涌动,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使自己陷入了深深地追思之中。  相似文献   

3.
邵华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媳、毛岸青的妻子、毛新宇的母亲,中共党员,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  相似文献   

4.
唐小烨  迟丽华 《湘潮》2006,(1):40-41
邵华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媳,毛岸青的妻子,毛新宇的母亲,中共党员,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一家居住在北京西山一个宁静的院落,走廊两边摆放着许多观赏花卉,客厅东面墙上  相似文献   

5.
毛家媳妇     
毛泽东去世后,他生前曾多次指点的儿媳邵华成为家族新的守护者、她扶助丈夫、保护儿子,并为儿子挑选可靠的妻子。此后,两代“毛家媳妇”成为这个家庭最坚强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6.
毛新宇,生于1970年1月17日,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 当毛泽东得知儿媳邵华生下一个胖小子时,非常高兴,亲自为孩子起名"新宇",寄托了他对自己惟一的孙子的美好希望.  相似文献   

7.
十年“文革”是中国人民所遭受的一场空前的浩劫,就连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两个儿媳刘松林(刘思齐)、张少华(邵华)亦未能幸免。 一 1966年7月26日晚,江青率“中央文革”成员气势汹汹地前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万名师生聚集于学校大操场“聆听”他们的演说,主旨是批判那“起坏作用、阻碍运动”的以张承先为首的北京大学工作组。  相似文献   

8.
刘永路 《世纪风采》2008,(10):23-28
毛岸青和邵华是毛主席的次子和儿媳,长期以来,关于他们的婚事有多种说法,其中不少是误传和演绎。不久前,笔者采访了旅大市(1982年改为大连市)公安局警卫处兼交际处处长、年过八旬的张世保老人。49年前,毛岸青在旅大疗养期间,是张世保全面负责毛岸青的警卫工作并照顾其生活,还协助旅大市委的同志共同为毛岸青和邵华在旅大操办了婚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亲家翁陈振亚张步真陈振亚,湖南石门县人。他的女儿随母姓,叫张少华、上学后她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自己取了个笔名叫邵华。1961年,邵华和毛泽东的二儿子毛岸青喜结连理,陈振亚因此成了毛泽东的亲家翁。陈振亚1896年出生于石门县黄龙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采访了毛主席的儿媳、毛岸青同志的夫人、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邵华少将。 与平时身着将军服的邵华相比,家庭中的邵华更显出几分随意和亲切来。去年12月上旬,我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看过《历史与现实——领导同志镜头中的世界》摄影  相似文献   

11.
张文秋原名张国兰,曾用名张一平,湖北省京山县人,生于1903年。1949年10月15日,其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1960年,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张文秋由此成为毛泽东的双重亲家。  相似文献   

12.
陈仕文 《世纪桥》2001,(4):49-52
张文秋,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湖北省京山县人。因大女刘松林(思齐)、二女邵华(少华)先后与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岸英、次子岸青结为伉俪而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  相似文献   

13.
张文秋原名张国兰,曾用名张一平,湖北省京山县人,生于1903年。1949年10月15日,其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1960年,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张文秋由此成为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在武昌,张文秋初识毛泽东杨开慧夫妇1927年2月,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妇女部长的张文秋奉县委委派去武汉找董必武和省委代购枪支弹药。  相似文献   

14.
1995年2月7日至8日,在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周玉真等陪同下,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随母亲邵华回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之路景园、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滴水洞、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峰、毛氏宗祠、毛泽东家世展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 7日上午10时许,当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市委的同志在韶山宾馆迎候  相似文献   

15.
追思毛岸青     
《湘潮》2007,(4S):F0002-F0002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去世,终年84岁。毛岸青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次子。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青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1947年,毛岸青回国,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黑龙江省克山县土改试点。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育有一子毛新宇。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夏天的北京,晴空如洗。 7月17日下午,我们来到东郊,专程访问毛主席亲家母张文秋老人及毛岸青一家。由于事先通了电话,我们顺利地找到了张老家的院门。张老的女儿、毛主席的二儿媳邵华在门口迎接。通过葡萄架下的甬道,我们走进张老住所。八十出头的张老,满头青丝,手拄拐杖,笑容可掬地和我们一一握手,把我们让进客厅。厅里陈设简朴,靠东是一排书柜,摆满了古今中外书籍,西墙上贴有一幅毛主席在成都的生活像,画下面摆有几盆花草。我们刚落坐,邵华就忙着给我们调制冰水,开西瓜,还要我们吃她家自种的水蜜桃。  相似文献   

17.
毛新宇档案盘点:毛新宇,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孙子、毛岸青与邵华的儿子。1970年1月17日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军事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正团职研究员;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  相似文献   

18.
杨则 《世纪桥》2005,(12):7-10
毛泽东看着吴吉清摆放笔墨,回头对贺 子珍笑着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 四大家族。” ——毛岸青、邵华主编《中国出了个毛泽 东丛书》  相似文献   

19.
余玮 《党史文苑》2006,(3):12-15
毛新宇档案盘点: 毛新宇,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孙子、毛岸青与邵华的儿子.1970年1月17日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军事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正团职研究员;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0.
禹建湘 《学习导报》2012,(15):63-63
徐特立(1877年-1968年),中国革命家、教育家。出生贫寒却勤奋好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因不满清政府的对外妥协而“断指血书”,自此以进步思想蜚声湖湘大地。此后,更积极响应和参与国民革命事业,1927年以51岁的年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毛泽东、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我的生活》是儿媳徐乾根据徐特立晚年口述整理而成的传记性文章,生动再现了徐特立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