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皖南事变65周年,也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牺牲65周年。皖南事变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的千古奇冤。今天,曾经和父亲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没有忘记,父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共和国没有忘记,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军人也没有忘记,父亲和其他先烈的遗愿正在实现,父亲和其他先烈的鲜血没有白流,这足以使父亲和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倍感欣慰了!  相似文献   

3.
李思扬 《党课》2014,(14):44-45
生男生女都一样,计生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逐渐淡化了。可最近的一项研究却发现,尤其是对父亲而言——有句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意思是女儿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与母亲心灵相通。所以,生女儿的母亲是最幸福的。其实.生女儿同样也对父亲有种特殊的含义,并非只是人们常认为的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而是在父亲的事业上,生女儿会对父亲的成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问:冯白驹将军家喻户晓,他是怎样开始革命的?答:我父亲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是个石匠,靠打石头供父亲上了学。后来爷爷的石场被富人霸占,就失业了,没钱再供父亲上学。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6.
杨莹 《新湘评论》2014,(22):53-53
曾经,我很是不理解父亲在母亲面前的惜言如金。每次母亲买东西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都是两个字:随便。后来,我遇到了他,从最初的你说我猜渐渐磨合到你不说我也懂,我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随便”里蕴含着的潜台词:只要是你买的,我都喜欢。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船     
谢德明 《学习导报》2010,(12):23-24
父亲的船,其实并不是父亲的。我父亲开始在生产队当队长,生产队购买了船后是第一个掌舵的人,也就是开船的大副。本地习惯是谁掌舵就把那艘船说成是谁的船。“父亲的船”,这是我常挂在口边的话,也是我在小伙伴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电话     
何燕 《党课》2009,(6):106-107
一直以来,我虽然对父亲很是惧怕,但自认为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直到昨天,一个朋友让我写篇关于父亲的稿子,说在父亲节前交,我愣了好一会儿,问:“哪天是父亲节?”朋友惊叫:“你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船     
谢德明 《新湘评论》2010,(12):23-24
父亲的船,其实并不是父亲的。我父亲开始在生产队当队长,生产队购买了船后是第一个掌舵的人,也就是开船的大副。本地习惯是谁掌舵就把那艘船说成是谁的船。“父亲的船”,这是我常挂在口边的话,也是我在小伙伴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薄老曾是我父亲王观潮的领导,因了这层关系,父亲乃至于母亲和我便有了一些和薄老的交往。交往中增进了解,更添了对薄老的敬佩之情。2008年是薄老逝世一周年、诞辰100年纪念,而父亲业已去世,为表示对薄老的深切怀念,我谨将自己从父亲那儿知道的关于薄老的记忆作一回顾,以奉献给薄老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1.
凝视父亲     
郭克秀 《党课》2010,(24):83-84
周末回家的时候,父亲感冒了,不停地咳嗽,人也清瘦了很多。看到我们回桌,父亲的脸上笑容绽放,不停地逗孩子开心。虽然有时会转过身去咳嗽一阵,即便吃下一大把药片,依然咳得很厉害。但父亲转过脸来的时候,依然是笑容满面,我看得出父亲掩藏在笑容后面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  相似文献   

13.
去北京登天安门,是父亲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虽在电视上看过升国旗,看过邓小平检阅仪仗队,看过江泽民迎接外宾,但他还想亲临其境。帮父亲实现夙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春,我利用一个双休日,又请了两天假,拿出积攒了半年的稿费,领父亲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出了北京火车站,父亲便东张西望,直问我北京这么多人是从哪里来的,到天安门有多远,是否要走着去,来趟北京不容易,省着花钱多去几个地方行不行。最后我拗不过父亲,就在一家距天安门广场三里路但很廉价的胡同旅馆住下了。父亲说那旅馆比家里的土坯炕头要强多了。父亲…  相似文献   

14.
默读父亲     
唐宝民 《新湘评论》2013,(18):52-53
想为父亲写一点文字,却一直不曾去着笔。我知道,这是因为对父亲的感情太深,以至于怕写不好而不敢下笔。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们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人的衣食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父亲,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着这个家,为一家人的生活辛苦劳碌着。那时,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工下地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能回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往事     
父亲是个老实人。大半辈子的朴实无华,时刻感召激励后人。记忆中,父亲的身影充满了劳作和坎坷。五十年代“三反五反”,六十年代“文革”挨斗,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我们兄妹四人加上外婆全靠父母每月微薄的薪水过日子,生活很是艰难。尽管如此,父亲从不向组织申请困难补助,只是说年年难过年年过,说这话时,醒事的我分明看见父亲酸楚的笑脸。  相似文献   

16.
李苏光 《世纪风采》2008,(11):17-19
15年前,正当我在美国为学位作最后冲刺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我没能赶上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这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谨以这篇文章纪念亲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19.
当已年过50的阎绥兰第一次知道父亲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你父亲是一个中共地下党员”时.她当即掉下了眼泪——父亲已经去世31年了。告诉她真相的是当年父亲从事地下工作的接头人王玉。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王铭勋,曾是孙毅将军的老部下。早在抗日时期的冀中分区时代,我父亲就在孙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战斗。那时,孙毅将军是参谋长,我父亲是作战科参谋。后来,在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晋察冀军区七纵,孙毅将军都是我父亲的上级。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在军委军校部和总参训练总监部工作时,孙毅将军又是该部的领导。由于长期的工作关系,我父亲和孙将军很熟悉,简直就像一家人,孙将军就像长辈一样一直关心、鼓励我父亲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