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享有“岭南文学的一座丰碑”和“珠江文学的典型代表”之誉的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残云,在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文学和戏剧文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代表作之一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反映了解放后的珠三角水乡人民建设新农村的急切愿望,展示了青年农民改造大自然的昂扬斗志以及他们纯美温馨的爱情,描绘了一群具有浓郁地域风貌的活生生的人物,为我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群无可替代的南国水乡新型农民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
谭红 《世纪桥》2013,(1):38-39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和传记作者。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广纳百川,继承了俄国的感伤主义、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在此基础上,他还创作出了一系列奠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基础的经典作品,他也成为了俄国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普希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们把他称作是“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相似文献   

3.
幼儿文学课程是幼师生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必修课,它不仅仅是一门文学课,更是幼师生的专业课程。通过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幼师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并具备基础的文学鉴赏、创作能力,从而为幼师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因此强化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以课程学习培养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就具有了重要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晓静 《山西青年》2023,(20):108-110
目前,汉语言职业定位模糊,汉语言文化教育也受到影响,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不贴合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缺少针对性等问题。为全面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内生动能,展开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分析,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措施,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实践育人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琳 《党史文苑》2008,(6):34-35,72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30年代轰轰烈烈的左翼文学思潮中,他以其特有的敏锐性,超前性,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在与左、右两种倾向进行论战的过程中,推动着左翼文学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20世纪末期,由于计算机的诞生,网络不但代表着科技文明,而且在逐步侵蚀着文学领地。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阅读手段与习惯,而且网络所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奇特感,使文学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一常彬新著《硝烟中的鲜花:抗美援朝文学叙事及史料整理》对文学与历史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叙事的历史情境,同时也施行独立的文学观念:既研究了抗美援朝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又研究了社会存在中的文学文本,深处的视点是文学内外的历史精神,而不停留于文学文本和社会文献的事实中。这种研究视野将文学文本与历史情境放在一起而考察文学文本与历史的不断对话和循环,既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抗美援朝叙事进行描述,又从文本研究的角度探寻文学叙事自身的意义,将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战后的香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种较具包容性的空间。刘以鬯香港的文学活动不仅延续了在大陆难以存身的种种中国文学传统,让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自觉接通了与中国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的联系,而且以极强的"在地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探索,沟通了上海、香港这两座现代城市的文化资源。将此时期香港文学置于战后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以及一体相关性无疑会引起许多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14,(18):1-1
写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本后,我们把电视文学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小说版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人物的文学描写更为细致,有的地方直达心灵,与用画面叙述故事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一位中原文化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当代文贤,一面新时期文学豫军的旗帜,一个中原优秀文学传统的奠基者,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践行者。他的《旗》,曾开一代先河;他的中篇小说《尾巴》,是中国作家当中最早走向探索的作品;他的《南丁文集》五卷本广受好评;他的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和大学、中学课本及课外教材,并被译介到国外;他创办了河南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莽原》,拉起了一支文学豫军的队伍……他就是何南丁。 一个初春的早上,我拨通了南丁先生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了先生亲切的声音,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约稿要求,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南丁不是河南人,但他却是中原大地真正的儿子。他的创作经历就是河南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不仅使南丁的个人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期,更给河南的文学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跟随南丁先生的文字一起重温那“幸福的感觉与回忆”。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地区着眼于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应该增强交流交往交融,破除民族狭隘心理,多找国家相似性,少强调民族不同性.基于此,笔者对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共通点、共同的文学形象以及汉族文学对维吾尔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族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具有积极的指导借鉴价值,对促进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消弱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邢薇薇 《世纪桥》2006,(6):27-28
俄国文学(俄语)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  相似文献   

13.
闽西红土地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广大,追根溯源,不能不提及的就是著名的左联作家、红土地文学的奠基人马宁。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文学是以陪都重庆为中心,桂林、昆明为重镇的中国抗战文学.大后方文学的成长与发展反映了战时中国文学的主体面貌,对战时中国其它区域的文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限,中同的抗日战争由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救亡图存的战争转为中国人民参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这一历史进程相适应,大后方文学呈现出较明显阶段性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14,(21):106-107
“科技改变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可要说科技改变文学,快乐大叔却觉得难以接受。快乐大叔不否认,网络文学就是科技发展印证在文学创作上的结果,其作品的大量涌现,的确已经改变了文学固有的生产、传播、写作及营销模式,但是,文学观念和文本优劣的标准以及文学自身的秩序并没有改变,而且很难说日新月异的科技到底是改变了文学,还是绑架了文学!  相似文献   

16.
牛运清 《理论学刊》2004,1(1):97-10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演变。21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是由“现代性”向“世界性”过渡与演变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多受“政治”与“革命”的制约,21世纪的文学则多与“经济”相纠缠。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发展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总格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会以新的民族性和时代风采融入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7.
1977年夏,山东,天气炎热。北京作协的张守仁、王世敏和章仲锷在一个文联会议的间隙,跑到会场外的树荫下纳凉、聊天。闲谈中,三人都预感到一个文学的潮流正在逼近。十年动乱中历经曲折的作家开始纷纷从下放的农村返回城市,他们一定迫切想把积累多年的生活感受用文学的方式宣泄出来,因此需要一个平台让他们的作品得以发表。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学大致经历了由社会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到生存意识的发展过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以启蒙主义的立场契合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80年代初开始,文学中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和对传统审美经验的重视,促使文学产生了质的飞跃。80年代末,社会生活由政治化向市俗化方向发展,文学亦从文化层次逐渐向生存意识层次推进。新时期文学的这一发展演进是符合社会历史运行逻辑的。  相似文献   

19.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怎样写,抗战文学都是值得后人敬重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中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之一. 一、抗战文学最可贵的精神价值是它体现出来的民族良心 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抗日战争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在这样的时代里,任何一个有爱国心、责任感的作家,要想置身于时代主潮之外,那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民族良心问题.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战时文学活动,就是极好的说明. 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