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向的《说苑》、《新序》中有许多识贤得贤用贤的故事和独到之论,其中船夫固桑关于“健羽”和“细毛”的妙喻和齐桓公在选贤任能方面的经验教训,尤令人玩味,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史著作一般都以遵义会议作为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形成的标志。《中共党史研究》近期刊登华东师范政治学系主任齐卫平的文章说,“领导”与“领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表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权威曾受到多次挑战。1937年3月,刘少奇在写给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还没有中国的斯大林,任何人想作斯大林,  相似文献   

3.
读点经典     
《庄子》二则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5):48-48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我省成县城西13公里处天井山下的鱼窍峡(今名丰泉峡)中,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摩崖文中有“郡西狭中道”一语,而称为“西狭”。《西狭颂》之名由此而得。碑下,有一清潭,相传古代有黄龙自潭中飞出,故俗谓潭水为“黄龙潭”,《西狭颂》为“黄龙碑”,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 《学习导报》2013,(13):13-14
古今中外,凡是文童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经过了多年的和多次的修改。《资本论》第一卷写完后,他还要作一次文体上的修饰。他给恩格斯写信说.“工作进行得极其快意,因为在经过许多产痛之后,恬静地舐着婴儿,自然感到乐趣。”德文本出第二版,马克思又改了一遍。对于法文译本,马克思为了使法国的读者容易了解,又作了许多修改。在文学家方面,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改过七遍。他们写那样大的作品还改了又改,我们平常写短文章就更应当多加修改了。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4,(4):55-56
李北方在第3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马年春晚上有一首歌叫作《我的要求不算高》,描绘了老百姓的梦想。那么.这个被说成是“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生活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过得上呢?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飞人”一词,《辞海》注解“《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飞龙比喻帝王。唐代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飞龙又为御厩名。历古以来对龙的崇拜,对龙的话说那更是云云总总,不胜枚举!龙的艺术品对“江北一怪”——武微波先生来  相似文献   

8.
陈晋 《新湘评论》2014,(23):42-45
毛泽东曾明确表示,“不太喜欢看”斯大林的著作,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但有三本书例外,是他喜欢的,即《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联共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由于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的关联实在紧密,恩怨复杂,毛泽东实际上读了不少他的著作,但下功夫琢磨的,也确实是这三本。  相似文献   

9.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10.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11.
又见春天     
“众里寻‘她’千百度”,《共产党员》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致推荐的“好朋友”。这条信息反馈上来,使我们十分感兴趣。翻开近期的《共产党员》,细看目录,我茅塞顿开:原来,《共产党员》与我们贴得这么近!正是因为可读性强,“学”与“用”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她才会被众多党支部书记所青睐。我们平汝支线地处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奋斗》2008,(9):60-60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13.
朱满 《学习导报》2011,(24):42-43
有学者对《邓小平文选》作了统计,在邓小平的讲话、谈话、报告和批示中,“不行”一词使用得非常多,成为他口头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鲜明特点。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这个词。  相似文献   

14.
周总理肯定记者站工作周恩来抓记者站较多,过问得很具体,很了解记者的工作隋况。他1967年两次接见记者的讲话中,对记者的工作做过评价。4月那次接见中,一开头就说:“《快报》、《简报》报道了很多好消息。我们是依靠你们的《快报》、《简报》了解情况的,靠你们的消息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赵顺孙《四书纂疏》是一部重要的四书学著作,然该书却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隐秘之处——全书《论语纂疏》有31处“愚谓”同似于饶鲁之说。据饶鲁年长于赵顺孙,且元代以来诸家皆认此31条为饶鲁之说的情况,似可认为当是赵顺孙采用饶鲁说。然据《四书纂疏》本以引用朱子弟子之说以阐发朱注的编撰宗旨来看,据赵顺孙作为辅广的推崇者来看,据赵顺孙忠直的品格来看,该书实无将饶鲁之说当作自家“愚谓”的必要。且胡炳文等元儒对饶、赵之书皆极为熟悉,然并未指出二者之雷同。故此令人迷惑现象的存在,恐与《四书纂疏》不同版本有关,这一现象亦从侧面体现了饶鲁之学在南宋理学界之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廉政瞭望》2011,(11):55-55
金圣叹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幽默的家伙之一。他遍读诗书,独不喜“四书五经”的枯燥乏味。他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其放诞不羁,溢于言表。他做评点的时候,除词句外,有的还作全局性删削。他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他评点《水浒》,干脆利落地将不顺眼的七十回以后章节删去,不让英雄们被招安,史称“腰斩水浒”。  相似文献   

19.
书信礼仪     
彭林 《学习导报》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20.
书信礼仪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