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不清楚     
涂勇 《党员文摘》2006,(9):35-35
去长春出差,偶遏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张成。张成刚从韩国回来,闻知我和另一位大学同学李海都在一个城市,于是送了我们每人两支高丽参。  相似文献   

2.
死里逃生     
段德公  李希勤 《求贤》2013,(5):63-63
1956年6月,我们6位同学在新疆军区安排下,随第一批驼队出发去阿里。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关系,一名体弱的同学在翻越大坂前就因高山反应病倒了。她有恐高症无法前行,只好留在山下的兵站休养,找机会返回新疆。  相似文献   

3.
12月6日,顺义区石园街道石园东区党支部的党员曹之顺,正在记《先锋日记》:“今儿上午,我和杨镇一中的个别贫困学生进行了交流……十八大报告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今后,我要多去看望他们,尽量服务好需要帮助的同学。”  相似文献   

4.
就我没白吃     
周末,我们多年未见面的高中同学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学聚会。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撑着一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走时,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到处托人,至今还没着落呢。  相似文献   

5.
心中 《党员文摘》2008,(6):45-45
到日本出差,办完公事后,便去东京找我的大学同学老李。老李在日本打拼十多年.娶了个日本女子为妻。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中总有这样一些同学:由于他们成绩优秀,各方面的表现突出,成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掌上明珠。为了让他们为教师捞取更多的名利而成为教师的“摇钱树”.教师们的眼睛一直盯着他们的成绩不放。却忽视了对他们良好心理教育的培养。其实,“好花尤需细栽培”.这些优秀学生的特殊心理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呵护。  相似文献   

7.
《党建》1994,(1)
为什么要求入党的反遭奚落?编者按:前不久,我们收到来自大学的一封信,来信者是一位名叫党辉的青年学生。读了党辉同学写来的信,我们的心情是既喜悦又忧虑。喜的是,在我们青年大学生中有着像党辉同学那样对党有着浓厚感情,积极要求进步的好青年。然而,党辉同学在信...  相似文献   

8.
俞敏洪 《学习导报》2013,(10):41-41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最佳的法宝就是去奋斗。 我们每一个人出身都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我曾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我还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混迹北大整整7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当我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时候,我在大学三年级得了肺结核。  相似文献   

9.
邵娜 《党课》2012,(15):92-94
案例回放:2011年8月20日,王小浩正用QQ与几位同学聊天,这时大学同学刘大兵的Q0头像闪了起来。刘大兵给王小浩发信息说:“忙吗?能不能帮我付个款。我在外地出差,不方便。”由于是多年的同学,又是好朋友,王小浩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把3000元打入了刘大兵提供的账户里。三天后,同学聚会时王小浩跟刘大兵说起这个事情,刘大兵起初以为王小浩在开玩笑,他说自己前段时间被单位派遣到乡镇锻炼去了,昨天刚回城,已经一个月没用过QQ聊天了,更不可能委托王小浩付款。  相似文献   

10.
同学聚会     
如今,同学聚会仿佛成了一道风景。同学之间隔三差五地聚一回,今日你做东,明日他请客,甚至有人还成立了“校友会”,真是“同学胜如亲兄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十多年,我也参加过两次同学聚会,然而,两次聚会都未领略到久别重逢的欣喜与愉悦,带来的却是心灵深处隐隐的痛。 第一次是大学同学的聚会。 三年前的中秋节,正临国庆节放假,一个大学同学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接到通知,说国庆期间到省城某宾馆聚会。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激动不已。虽然没有接到通知,但我是一定要去的。分别整整10年了,好几次梦里都和同学在一起“书…  相似文献   

11.
杯子与水     
俞敏洪 《求贤》2010,(1):28-28
许多同学去拜会大学教授,起初大家相谈甚欢,然而说着说着,学生们的话题便转向了抱怨,他们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  相似文献   

12.
马媛媛 《党课》2014,(1):108-109
去同学家玩儿,在他家的橱柜里发现了很多旧时的电影海报,我笑着说:“这些东西如今可是宝贝,你可发财了,在哪弄来的?”他笑道:“你忘了,我妈曾经在电影院卖过票。”  相似文献   

13.
唐宝民 《党课》2011,(15):108-108
一次去同学家里,同学的父亲给我讲了当年送他上学的事。“那时候他上小学二年级,从我家到学校有1.5公里路,早上6点上自习,5点半就得从家走。天还没亮,他不敢走,我就陪着他一起走,送他到学校。后来,  相似文献   

14.
风中的桃花     
林如冰将行李寄存在了车站,她不愿像难民一样背了行李再回到校园。’真是一念之差成为千古恨。一年前毕业时.包括男朋友牛元庆在内的许多同学都去考研究生.她却钱迷心窍跟了那个猪老板去挣大钱.结果钱没挣到,却落到了今天没地方可去只好回到学校的下场。  相似文献   

15.
1933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瑞金主持召开了瑞金、会昌、于都、胜利、博生、石城、宁化、长汀8个县贫农团代表大会。这时,我正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高级班学习,便与几个同学一起被派去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系是个老知青,1965年下乡,1969年返城。同年因一个偶然的机遇到一家制药厂工作,1984年又因一个好的机遇到”马师大“干训班学习,毕业后抽调到币委机关工作,后来调到市政府工作部门。在在我的感觉中的父亲总好像是与一个又一个的机遇结了缘似的。有人说我父亲“命”好,真实我父亲是最不信什么“命”的。他说,如果有困难有问题有不幸,就去求神求菩萨求上帝,而神、菩萨、上帝也能应人们之所未解决人们的困难、问题和不幸,那入世间就不会有困难有问题有不幸了,人们也不用再查学习实践去创造了。而我过去经常和一些同学到寺庙里…  相似文献   

17.
参加省委举办的领导干部赴美培训班五个月,回来后在《党员之友》以“美国印象”为题连续刊载了十一篇介绍美国的文章。十一篇文章都是谈具体的“印象”,那么,对美国总的印象是什么呢?想起刚到美国不久,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一块儿到长春老乡家作客,这家的夫妇俩从长春到芝加哥已近十年,他们的女儿是四年前去的,我们去年到美国时,她正在读高二。有人问她:“你对美国的印象如何?”女孩说了一句很平实、很深刻的话:“美国就是这个样子,你们呆上一段儿时间就清楚了,它既不像我的同学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的姥爷想的那么坏。”她的同…  相似文献   

18.
孙娜 《党课》2014,(13):110-11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在郊游时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好后,同学把他送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巷口,男孩碰见了爸爸,他向爸爸哭诉着经过。可是爸爸并没有安慰他,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男孩非常难过,觉得爸爸根本不爱他,可是,有个同学却很肯定地告诉他,爸爸一定会在前面拐弯的地方回头看他……果然,在那个拐角,爸爸回过头来,眼神里充满了关切。  相似文献   

19.
刘瑜 《廉政瞭望》2010,(6):48-48
几年前,一个博士同学突然宣布不读书了,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地铁售票员”。我大笑,一个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辍学要当地铁售票员?  相似文献   

20.
同情     
十多年前,我供职于一所乡村中学。一次,陪校长去另一所乡村中学听课,讲课的正是校长高等师范函授班里的同学。课上得不怎么样,但礼节性的恭维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下课后我们校长也就随意地夸了他的同学几句。那老师堆着一脸谦卑的笑,一遍遍口头禅似的谦让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