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由此,他被人们誉为造"星"大师。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相似文献   

2.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会见。当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着轮椅入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是92岁的孙家栋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这久久不息的掌声,是人们发自心底的敬意。作为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1,(1)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他是我国最  相似文献   

5.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展出的遗物中,有两盘特殊的录音胶带。那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后,毛泽东收到的卫星发出的一盘《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一盘卫星飞经首都北京上空时直接收录未加剪接的录音胶带。在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上天50周年日子里,梳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我们分明感到:毛泽东的这份珍藏,是对东方红卫星的情感寄托,更是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有力物证。正是毛泽东的直接决策和领导,才有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日后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和空间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辉 《党史博览》2020,(4):10-16
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为20天。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61周年的纪念日,我国“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升空,举国欢腾。美联社报道说,“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路透社说,这标志着中国在成为与美国、俄罗斯一样的航天大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在送“嫦娥飞天”的航天队伍中,今年6月刚刚接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吴伟仁,  相似文献   

9.
以下是过去半个世纪航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7午——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18日,雄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召开表彰大会,江泽民同志亲手将金光闪闪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佩戴在王希季院士胸前。这个荣誉对于王希季来说,真可谓实至名归。他在中国航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资料卡片     
20世纪中国航天空间科技十大历史事件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空时代。2、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3、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实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空间科技进入应用阶段。4、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5、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6):96-96
根据中委两国有关部门达成的协议,委内瑞拉将派6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国接受有关低轨道小型卫星的设计、组装和测试的技术培训。这些工程师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陆续完成学业回国,成为委内瑞拉空间研究所的技术骨干。目前,委内瑞拉已与中国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卫星:第一颗是“玻利瓦尔”通讯卫星,第二颗是“米兰迭”地面观察卫星。  相似文献   

13.
冯华  喻思南 《奋斗》2022,(2):27-28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于年月日发射成功。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是年月日,在我国上空。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地下核试验是年月日。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卫星收回地面是年月日,这颗卫星是同年月日发射的。中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一组空间物理测试卫星是年月日,这组卫星共颗。中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成功地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年月日至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  相似文献   

15.
杨正泉 《党史文苑》2007,(12):51-52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是继我国的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又一条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朝着打造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代”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5,(16)
中国军备震撼世界的第一次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  相似文献   

18.
图说天下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卫星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本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第三次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也是农历鸡年中国航天的"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19.
1958年7月15日.福建省闽侯县城门乡连坂农业社射出了一颗空前巨大的早稻“卫星”,该社一块面积为二亩零六厘的试验田,共收于谷11961斤7两2钱,亩产于谷5806斤8两5钱。这一产量,夺得了当时全国早稻高额丰产的冠军。早稻“卫星”发射后,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有关“卫星”产生的过程和经验,省、巾、县、乡各级党政负责人纷纷亲临现场,进行验收、过秤、庆贺。这颗早稻“大卫星”,“精确”到有斤、有两、有钱,究竟是怎么“发射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20.
面孔     
《廉政瞭望》2011,(5):8-8
孙家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而孙家栋的工作及其成就,恰恰契合了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