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社会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包括就业机会平等、就业待遇平等、就业安全保障平等以及就业服务平等。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实质上就是要反对就业与职业中的各种城乡歧视行为,禁止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歧视,走出就业领域的"政策困境"。本文实证研究社会政策对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影响,提出构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政策体系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欢曾在一首歌中唱道:"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在现实生活中,"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诸多现象却让笔者颇为感慨。一类是令人称颂、值得欣慰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表现在如下三点:一是当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争荣誉作贡献时,有的同志一直潜心钻研、刻苦攻关,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比如以航天英雄杨利伟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人就是这  相似文献   

3.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4.
自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平等就业权纠纷”作为独立案进行审理以来,我国在女性劳动者权利保护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保证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独立的人格及地位,对劳动力市场稳步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平等就业权纠纷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法院采用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由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地位上的不平等性,原有的审理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对女性劳动者损害的弥补。因此,对原有的审理模式给予建议,筑起女性劳动者就业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实现真正的就业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平等就业是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前,在就业压力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是保障人生存权利的一种体现,也是基本人权的一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条文并不多,且对于违反平等就业权的行为也仅仅是以有限列举的形式加以规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户籍歧视这一被公众所熟知的行为并未在法律中明文规定。"国内户籍歧视第一案"再次将以户籍歧视为代表的就业歧视行为置于公众的视野下,也暴露了我国现有劳动法律的不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策划人语:就业歧视是对市场经济法治精神的一种违背,它不仅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会影响社会稳定。法治社会要求政府必须为平等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有利于平等就业的法律环境和空间,禁止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新时代劳动者》的第一目"劳动和就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劳动的含义和劳动的作用;了解就业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多角度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石飞 《就业与保障》2013,(12):48-4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43条强调:"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应该说,《决定》要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十分迫切的,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中央深悉我国当前劳动人才市场存在的弊端以及广大劳动者的诉求和愿望。虽然我国有不少法律法规对劳动人才市场做出了规范,在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一些地区、行业和单位,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切实有效地兑现,  相似文献   

10.
"就业",始终牵动着千家万户,为全社会所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机制与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10,(1):115-116
新华社12月初报道,针对当前对乙肝患者、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不少就业歧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并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任何部门不得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设置歧视性登记项目和职业(工种)限制。  相似文献   

12.
新就业形态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新就业形态的关键不只是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而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的变革。根据劳动关系的"新"和劳动方式的"新",新就业形态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以"去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Ⅰ型)、以"多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Ⅱ型)、以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方式的新型化为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Ⅲ型)。新就业形态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劳动关系的"新"所导致的,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I型新就业形态中的"去雇主化"带来的劳动者法律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建研究》2012,(3):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宁委发[2013]41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进一步提升我市就业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全市"两个率先"和幸福都市建设服务,现就我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12,(17):17-20
晋政发[2012]3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十一五"期间,我省始终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逐步提高,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6万人,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存与发展,是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将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就业援助服务是政府履行就业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魏雅华 《公民导刊》2007,(10):38-39
这两年.在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不是在跟大姑娘要孩子吗?可就业歧视就是如此荒唐。 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积弊已久的就业歧视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立法上铲除就业歧视,已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新年伊始,国务院专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城乡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这句歌词几乎成了传世名言,不少人高兴时还要喊上几句。此句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因为它的曲调朗朗上口, 更是由于它“吼”出了中华民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蔡雪莉 《传承》2009,(4):140-14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求大学生放下"知识分子"架子,把自己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参与社会就业竞争,通过竞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让社会接纳自己,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