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14,(11):81-83
监察御史,是隋朝设立的官职,一直沿用到清代。监察御史的品级不高,但权力不小,文武百官有什么劣迹,监察御史都可以管.说白了,监察御史就是朝廷管官的官。本来级别就小,还要管级别比自己大的官,这难度可想而知。难归难,可有些监察御史就当得很称职,不但官当得胜任愉快,还留下了美名。这其中,明朝的吴讷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18):63-63
“四其御史” 武则天当政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武则天为了培植亲附势力,破格任命大批官吏.钻营之徒乘机表忠献媚.以求升迁。宁陵县丞郭弘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当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对抗武则天政权。郭弘霸在朝见武则天时便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讨伐徐敬业,声称要捉住徐敬业:“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便授予他左台监察御史,时人称他为“四其御史”。可笑的是,这位御史没有吃到徐敬业的肉,却尝到了上司魏元忠的粪便。魏元忠当时任御史大夫,偶感风寒。 为  相似文献   

3.
监察御史一职设立于隋朝,一直沿续到清代。品级不高,但权力不小,文武百官有什么劣迹,监察御史都可以管。说白了,监察御史就是朝廷中管官的官。本来级别就小,还要管级别比自己大的官,这难度可想而知。虽说难度很大,可有些监察御史就当得很称职,还留下了美名,比如明朝的吴讷。  相似文献   

4.
于谦治略     
大胆直言 为民请命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23岁的于谦考中进士,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明代的监察御史仅为正七品。虽是“芝麻官”,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非奏事不得至殿庭皇宫,却有着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  相似文献   

5.
赵家忠 《新长征》2012,(11):64-64
爱心是一个传承悠久历史又洋溢现代文明的词汇。 通常讲,爱心是指对人或事物的怜悯、体恤、感情和关怀等言行。具体说,爱心是继承传统美德,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富同情心,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谋他人之所求。成他人之所美,对朋友尽心尽力,对家庭尽忠尽孝,对事业尽职尽责,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向社会释放个人全部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杨向仁我国古代负责监察百官的"官"称"御史"。"御史"之名,在西周的官职中即己有之,这时的御史仅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档案和记录等事务,并无监察职能。至秦朝,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原来在皇帝身边"掌赞书而受法令"的御吏。成为司纠察之...  相似文献   

7.
乾隆四十七年 (1782)七月八日,工部侍郎诺穆亲到刑部狱死牢宣读圣旨:“国泰与于易简加恩赐令自尽 !”至此,震惊朝野的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巨额国帑案,总算有了结果。  首先举发国泰、于易简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鸣凤朝阳”的骨鲠御史钱沣 !  乾隆四十六年 (1781),钱沣考选为江南道监察御史。这年,正值甘肃冒赈折捐案发,主犯原甘肃布政使、现任浙江巡抚王望被杀,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下大小官员涉嫌该案坐死者共达 102人之多 !但惟独陕西巡抚毕沅逍遥法外。于是,刚任御史的钱沣立即上疏弹劾毕沅:“甘肃省冒赈折捐一案,固然由王…  相似文献   

8.
赵禹 赵禹是嫠地人。以佐史官的资格补缺为中都官,由于廉洁又任为令中,在太尉周亚夫手下任职。亚夫做丞相,赵禹做丞相史。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武帝时,禹凭借做刀笔吏所积累的功劳,升任为御史。皇上认为他有能力,曾官至中大夫。赵禹为人廉洁而孤傲,做官以来家中不养食客,  相似文献   

9.
正春秋战国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官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相似文献   

10.
曹志瑜 《学习月刊》2013,(14):18-19
我国在清末变法修律之前,有着一套独特的法律监督体系,其代表是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御史制度。御史的基本职能是纠察百官,"肃正纲纪"、"察治稽违",辨明冤枉,延至惩治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监督国家机关活动等;清代则以"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名,纠察典礼"为职掌。需要指出的是,御史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有无冤情,定罪量刑是否正当,实际行使了一定程度的审判监督权。从形式上看,御史对涉嫌官员的先参(劾)后审的必经程序也具有公诉的某些特征。中国封建法制,历来是司法同行政  相似文献   

11.
莫清华 《前线》2013,(11):87-87
明代杨继宗,是个不阿谀权贵的官员。他是山西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杨继宗刚正廉直,屡触权贵,令权贵忌惮。《明史·卷一五九·杨继宗传》对他廉洁刚硬、抵制上官违法乱纪的事迹有所记载。成化初年,杨继宗升任浙江嘉兴知府。他赴任时仅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在任期间,也能做到秉公廉洁。有一次,监察御史孔儒,来到嘉兴清理军籍,却暴力“执法”。他对这位专门纠察官吏的监察御史的胡作非为,也十分强硬地进行抵制。  相似文献   

12.
忠言顺耳     
古人告诉我们,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于是我们的声带将古人的这番遗训贯彻得不折不扣。我们专挑他人的毛病,这他人包括亲人、朋友、同事、不认识的人。我们乐于为他人指路,人人是洞察一切高瞻远瞩的舵手级导师,我们的声带不会发出赞美别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据《新唐书·列女传》记载:李余任监察御史时,得俸米,李余的母亲一量有三斛多,便问送米的官吏:“米为什么多了?”官吏答:“供给御史的米,量时是不刮平斛的。”李母又问送米的车庸(车夫):“用车钱应该是多少?”车庸答:“御史不付车钱。”李母为此很生气,“敕归余米,偿其庸”(即令送米的官吏拿回多余的俸米,向车夫偿付了用车的费用),并严厉责备了李余。事后李余弹劾了管仓库的官吏,并将其原因告知了各位御史,“诸御史闻之”,皆“有惭色”。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岳庙的左边新盖了一座祠堂,这是两浙盐商集资为纪念巡盐御史叶永盛而建立的。叶永盛,字子木,号玉城,安徽泾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任两浙巡盐御史。关于叶永盛其人其  相似文献   

15.
正张生在11月8日的《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可谓源远流长。历代选任御史的标准虽不尽相同,但不无共同之处,"通常以学识、德行及政治经验三者,为遴选御史的评价标准"。监察官之学识首重律令知识,次重官吏职守及相关政治、经济知识,便于其能究明法律  相似文献   

16.
谏臣郭琇     
郭琇 (1638— 1715),山东即墨人, 42岁步入仕途,先后为官 14年,在监察御史任上遭贪官诬陷、降职、罢官、入狱,后虽重新起用,但仍未逃脱再遭诬陷,被罢官的厄运。   康熙二十七年,郭琇以监察御史身份上《参河臣疏》后,河道总督靳辅被罢官、佛伦降职,不久,又上《纠大臣疏》,揭露大学士明珠及余国柱等一帮佞臣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罪行。明珠等人的专权和贪婪朝人尽知,曾有人参劾过,不仅未触动他们,反遭到他们的打击迫害。这次郭琇却把他们参倒了。康熙皇帝批:“国家建官分职,必矢志清白,大法小廉。今在廷诸臣,自大学士以…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1,(22):44-45
10月20日,ID为“御史在途”的新浪认证用户陆群在微博上发帖称:“如果经公证调查证实民工诉求不合理。我立即辞职以谢天下。请问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同志、亲自部署诱捕民工的长沙县公安局长曾卫国敢说‘如果这些民工的诉求合理,我立即辞职以谢天下’吗?”  相似文献   

18.
明代建立了非常健全的监察体系,御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监察地方又有弹劾百官劝谏皇帝之权,在明代前期确实起到了打击权奸阉宦、监督巩固政权的职能,但是御史在晚明摒弃是非原则,逐渐陷于党争,成为导致明朝的覆亡的主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权力腐败一直是个祸害。古人也曾为纠治权力腐败动过脑筋,像中国古代有御史制度的创立,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学说就诞生于制约权力腐败的思考。但是,权力腐败问题并未因此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弊端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20.
宋是唐代初期的名臣,曾任御史台中丞、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丞相等职,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等人一起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