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2,(10):2-F00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紧紧围绕。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洼地崛起。贡献应有的力量。公司拥有省内规模最大、技术最优、覆盖最广的移动通信精品网络,实现了包括高层楼宇、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重要工程项目等热点和难点区域的网络无缝覆盖,行政村和自然村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4%以上;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世界经由网络连成一体。网民通过微博开展新闻传播,使各类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微博成为网络舆论中心,也成为舆论险情“高产多发地”,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治理,业已成为人类社会治理的一大实践类型。本文将网络社会治理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现为共同要求的运作内容和运作事项,称为网络社会治理的“实施界域”。提出,就当前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实践的实际推行来讲,应着重把握网络运行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行为规约、网络内容治理和网络生态优化这五个方面的“基础界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广大党员和群众接受教育、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党员电教工作在提高农牧区党员素质、推广和普及农牧业科学技术、丰富农牧区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我省电教网络建设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还有一定差距,全省乡镇播放网点普及率仅为50%,村一级播放网点普及率仅为6%左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尽快扩大巩固、加强我省的电教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袁雷 《实事求是》2013,(2):58-60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预防网络犯罪是网络社会管理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网络犯罪的形式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淫秽色情等非法信息、网络造谣、网络安全诚信问题等。要从根本上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对网络的利用和监管,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坚持源头治理、打防并举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方针,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加强网络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应用,网络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淫秽色情和暴力信息、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网络揭露个人隐私、网络沉迷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努力推进网络精神生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是加强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对政治领域的最大冲击是网络政治的出现。网络政治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自由性、便捷性等特征,当其挟群体力量扑向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时候,对长期在传统社会中执政的执政党构成严峻挑战。执政党必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科学地建构自己的网络角色,实现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提高网络执政水平、实现网络执政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在提倡以生为本的今天,中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当代青少年因社会生存空间的改变,学习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压力的日趋加重,网络世界信息铺天盖地的进入,身体的青春发育等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专家们认为,大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遇到过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比例大约在21%至32%之间。  相似文献   

9.
湛中乐 《前线》2013,(3):39-40
网络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确实非常便利,但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包括侵犯著作权、侵犯个人隐私、威胁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宣扬黄赌毒等不健康信息、传播计算机病毒、开展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等。可以说,网络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现实社会中需要的秩序和治理机制,在网络上同样需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手段,互联网已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在网络监督中,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他们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时时处处对党和政府官员一举一动进行监督。使得网络监督越来越成为常态化,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形式。网络监督改变着我们的政治生态,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不愿面对网络监督,不会应对网络监督,导致一些小事酿成大事。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工作陷入被动,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使得党和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因此,对待网络监督,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其对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防范和处置好网络监督事件,主动引导网民,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普遍应用与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已经把我们每个人深深融入网络之中,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兴网之利,除网之弊”,才能使虚拟社会有效助力于现实社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立足现实社会,正确引导虚拟社会,提高执政能力,为国家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蓬勃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崭新课题。党的建设必须顺势而为与网络共舞,方能兴网络之利,除网络之弊。一要树立党管网络新观念,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阵地;二要完善执政方式,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加速器;三要提高网络素养,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助推器;四要加强设施建设,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对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尝试将两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为内生网络民主和外生网络民主。这两种观点恰恰说明了网络政治参与在促进民主方面有其社会现实性,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现实性决定了民主不能仅从发展网络去建构,推动民主更需要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成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尼尔森调查"发布之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其结论——"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和分享负面信息"进行了再调查,共有11928人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33.6%的人表示发表过批评意见;64.3%的人认为"网络适合发泄情绪";59.5%的人表示"网络之外的现实渠道不通畅";45.5%的人觉得"网上很多评论不客观,是冲动言论";37.8%的人认同"大量不真实的评论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运用的广泛普及,一种与现实社会并在的人类社会存在的新形式--虚拟网络社会正在网络空间中逐步形成。通过转变观念,推进网络管理法制化,健全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健全的网络道德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等途径实现对虚拟网络社会的有效管理,也是遏制网络治理性危机,走向网络善治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治理作为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促进网络社会安全、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的重要方式,重要性日益凸显。将网络生态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树立共建共享的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理念,构建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网络治理新格局,才能全方位提升网络生态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人们创造了网络,网络丰富了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我们制造着一些烦恼和困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13新媒体蓝皮书显示,网络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了1/3。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挑;战,是历史性、全面性、颠覆性的。作为政府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在网络舆论中的每一次沉默、每一次退让、每一次冷漠,都会成为网络事件的发酵剂、助燃剂和添加剂。我们必须敢于发声,引导舆论,纯洁网络,修复秩序,重建价值,勇敢地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品质、捍卫网络公信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8.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兴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态,其中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的多元和舆论多元化,给党的阶级和社会基础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并借力网络虚拟社会完善党的执政、改进党的领导成为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全面普及,逐步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据统计,仅新浪和腾讯两大微博发布平台每天帖文就达3亿条、微信每天产生70亿条信息。另外,超过65%的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由微博等新媒体首次曝光。受此影响,“80后”、“90后”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基层部队必须积极应对,加大对社会热点的解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徐莹 《理论研究》2012,(4):19-22
作为网络新文化,微博近几年迅猛发展并成为人们网络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微博的力量并不“微”,在这样的影响下,创新社会管理有了全新的视野和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规范引导微博的“微”力量,在政府、社会和网民的共同协作下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