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聂帅与家乡     
聂帅的名字,我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以后从地下党的报刊和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消息,那时我就为家乡江津有这样一位人物而自豪。1949年解放前夕,家乡普遍流传着“聂荣臻要回来办50寿辰”的说法。这说明广大群众渴望解放,也说明聂荣臻的名声已广为人知。50年代初,他曾经回到过家乡,还专程到他的母校江津中学去看望师生,因学校放假未能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而感到遗憾。我经常见到聂帅,直接听取他的教诲是1978年。当时,我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聂帅派秘书把我接到家里,从下午4点一直谈到6点。他详细询问家乡的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2.
孙娜 《党课》2014,(13):110-11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在郊游时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好后,同学把他送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巷口,男孩碰见了爸爸,他向爸爸哭诉着经过。可是爸爸并没有安慰他,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男孩非常难过,觉得爸爸根本不爱他,可是,有个同学却很肯定地告诉他,爸爸一定会在前面拐弯的地方回头看他……果然,在那个拐角,爸爸回过头来,眼神里充满了关切。  相似文献   

3.
钱江 《党史博览》2009,(12):12-15,18
胡耀邦是一个深念同学情谊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不忘自己的中小学同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饱含深情的故事。 中小学同学有哪些 回顾胡耀邦的求学路,起于1921年5岁入族学发蒙,1925年9岁时到老家苍坊村10公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学校上高小,再到1929年夏考入浏阳县立中学上初一。1930年春天,他离开学校回乡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4.
《思考与运用》2007,(12):61-68
我非常荣幸到重庆这么一个会场来谈谈对艺术的看法。平心而论我对重庆是有特别感情的,应该说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抗战时候避难到重庆,小学就在璧山上的。虽然只上了两年就走了,但重庆的经历是最可贵的,因为唯一上正规学校的经历就是在重庆的两年小学,上了三四年级,到了五年级就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进入正规的学校,包括初中高中大学,  相似文献   

5.
悼念彭塞弟     
彭塞去世了,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彭塞是我表弟,也是我妹弟,关系自非一般。我小时住在他家里,和他朝夕相处,并同在盐道街省师附小读书,后来同走一条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我被捕入狱,1938年我从监狱出来后,彭塞不久就去了延安。以后他从延安回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们虽然没有组织联系,但彼此了解、信任、支持。他初在四川大学读书(当时川大在峨眉山),有一天突然到夹江我家,告诉我川大党组织出了点问题,他必须离开峨眉返回成都,在我家只住了一宿,第二天我就护送他走了。他以后进华西…  相似文献   

6.
送郎行──一个妻子唱给当了下乡工作队员的丈夫的歌杨建国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到桥头,把乡下,衣食住行要计划。早睡早起多锻炼,勤讲卫生作用大;不贪财,勿恋色;少喝酒,莫赌博;看书看报多学习,抽个小空要回家。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到桥...  相似文献   

7.
李广全是我的中学同学,这几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 上个星期天,他约我到度假村玩。10点多钟,他开车来到我家的楼下。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高小毕业生,一九六一年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回乡参加了农业生产。那时候,我爱调皮,常说点怪话;队长派活,我不大听支派,总想找轻松点的活干;村里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我不爱参加,还说些风凉话,打击人家情绪。当时我认为,争上游费劲,当下游受气,中游不错,结果我实际上成了一个落后青年。去年二月,我上外村修公路,正好住在一个同学家里,开始我没事就看小人书、故事书。后来,那个同学就慢慢引导我看毛主席的著作。他常常和我聊天,要我求进步,说学了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9.
一“叮铃铃……”去年12月25日清晨7点,潞城市崇道乡郭村的焦双柱老汉家,骤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只听一个陌生的男性口音:“你孙子焦路路在我手上,你准备四五十万块钱,我不会动他一根毫毛,中午再联系。”说完电话挂断了。焦双柱的孙子叫焦晋路,乳名路路,现年只有12岁,在长治市郊区一所中学读初二。事不宜迟,焦双柱放下电话首先找到儿子焦军,父子俩将恐吓电话合计一番后,直奔20多里外路路所在的学校,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学校后,路路的同班同学说:“昨天下午5点多钟,路路就被一个30多岁的男人从学校叫走,…  相似文献   

10.
在平顶山,李永和37年如一日,背着残疾兄弟窦小伟读书、立业、生活的故事,感染了许多人,他们被称为“最铁的背上兄弟”。45岁的窦小伟是不幸的,因患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他直到5岁才能走路,12岁就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用他的话来说,没有人比他的童年过得更艰难和辛酸了。但他又是幸运的,遇到了同学李永和。“送小伟的事儿包在我身上了。”从小学、中学到大专,从少年、青年到中年,从单身、恋爱到结婚,从后背、摩托到轿车,李永和一背就是37年,而且仍在延续,用真情守望人间大爱,演绎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这两天恰逢我在心理咨询室值班,一位长得高高、瘦瘦的小伙子走进来,低着头,显得很不自然,两眼不知往哪儿看。我热情地招呼他坐下,问道:“你想跟我聊点什么吗?”这位同学先是“嗯”了一声,然后低着头告诉我,他正在上中学,现在上课进教室,不敢从前门进,害怕同学们的目光,心里也知道同学的目光不会伤害自己,但就是不能控制内心的恐惧。学习总走神,不能集中精力,为此十分苦恼。  相似文献   

12.
助人为乐     
王端阳 《奋斗》2012,(3):60-61
说到助人为乐,我就想到雷锋同志。雷锋帮助他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他带病在建筑工地上帮忙用小车推砖;雨中送老大娘回家;把自己用微薄军贴积攒起来的钱主动捐给灾区百姓;给小学生当校外辅导员……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吴伯箫 《党课》2014,(6):124-127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  相似文献   

14.
公公的最爱     
过些日子就是我公公的生日了,我打电话给他老人家:“爸爸,快过生日了,您需要点什么,我好给您买。”公公对我说:“媳妇啊,我什么也不缺,你送我的《党员文摘》不错,你就到邮局给我订份《党员文摘》吧!”  相似文献   

15.
胡康民是我们同学团聚的核心。他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大家。建国前后,他带领我们重庆清华中学十一级的同学度过了那段幸福、欢乐而又困难的日子。他帮助了不少经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也解决了一些同学思想上的困惑。单是重庆解放前夕,为了解决我们留校迎接解放的经济困难,他一次就从家里拿来一根金条交给了我。建国后参加工作以来,他继续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多少年来,一些外地同学回渝,他都是积极负责接送的带头者。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偶然从一本旧杂志中翻到胡适先生给中国公学第十八年级的《毕业赠言》,读后深有感触。他说:“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学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相似文献   

17.
<正>杨文革今年45岁,中等个儿,浓眉大眼,身板结实,他从学校一毕业,就离开家乡,到外闯天下,给别人送过水,当过酒店的厨师,穷日子、苦日子他都经受过。1989年从外地回到农六师奇台农场一○一社区一连当上了一  相似文献   

18.
典型案例一:在汶山大地震中,一高中学生第一个?中出了教室,但却亲眼目睹了他的很多同学和老师埋葬在轰然倒塌的建筑物中的悲惨情景。此后,他整日坐立不安,走在大街上担心旁边的房子倒塌,走在马路上担心汽车从后面撞上他,坐在教室里担心再次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19.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 我给小平同志担任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 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  相似文献   

20.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