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言 《廉政瞭望》2014,(11):2-2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就是在哲学意义上,人们普遍喜欢谈和谐,不喜欢谈矛盾;喜欢谈统一,不喜欢谈对立。在谈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渊源的时候,一般也只是从中国古代和西方学者那里找关于追求和谐美好的思想。这从理论之间的直接联系来讲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思考起来,还是有些偏差,起码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文波 《先锋队》2011,(10):53-53
现在,领导干部的业余爱好多了起来,有的喜欢侍弄花草,有的喜欢玩赏奇石,有的喜欢舞文弄墨,有的喜欢打牌下棋,等等。工作之余,情有所系,心有所依,对怡养性情、身心健康确有好处。但是,领导干部肩上有重要责任,手上有一定权力,其爱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能被人利用。对个人爱好做到好而不示、秘而不宣、藏而不露,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追求和境界。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     
马德 《党课》2012,(4):128-128
我喜欢阴雨天,雨脚缚住人脚,空山不余一粒人。一下子岑寂下来的清静。我喜欢这时候,拽一把老式的藤椅,深偎其中,一边翻线装书,一边赏檐下,滴滴答答落下的雨。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现在的中国人,最愿意生活在哪一个年代呢?如果我拿这个问题去试探母亲,这位“贫农成分”且年过花甲的老人一定会在平静中带着向往的神情讲述有一位贾母和一群家奴的贾府、或者有一位杨母和一群“杨家将”的杨府。她觉得她应该有一个体面壮观的家,而她在这个家中有一个可以含笑而喏的座位;她欣赏那种家中的人际礼仪,而且那种老歌老戏也特有韵味。她甚至认为她所嫁与的刘家,凭着祖上遗风以及我们父亲的才识一切都是可以如愿以偿的,只是被“革命”和“运动”给毁灭了。她不喜欢儿女分散且少有往来,不喜欢楼上楼下全是见面不说话的人,不喜欢女人穿着暴露的衣服,也不喜欢瘟鸡式的跳舞和病猫式的歌吟。总之,尽管她没有年代的概念,她却固执地向往着贾府或杨府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露怯与常识     
快乐大叔 《党课》2007,(6):94-96
快乐大叔喜欢读历史书,也喜欢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对影视作品最近却越来越不爱看了,究其原因,一个是“戏说”的成分太多,离历史的真相太远,看不懂也看不惯;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性不喜欢自己的对立面,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讨厌阻力是人之常情。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强调令行禁止,为此他们要拒斥反对意见。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对着干”.妨碍他命令的人。他们以团结的名义排挤领导班子内部不与自己合作的成员。只有当听不到不同观点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满意.并以为有了一个“团结的集体”。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4,(2):34-34
陈云生前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融入到了党的事业之中.他从不喜欢抛头露面,对各种公开活动、场面活动,只要可以不参加,他都不参加  相似文献   

9.
博古、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三人,开头都是所谓“教条宗派”里的人,主张是同样的,都是相信共产国际的,认为共产国际说的都是对的;他们学的是本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国革命都没有实践过。这三个人也不一样,有区别。张闻天喜欢学习,喜欢研究问题,平易近人,不大愿意做整人的事。博古很有才气,是个锋芒毕露的人,比较喜欢整人。王稼祥比较灵活,但也没有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男人女相     
相书上说,男人女相,必有齐天洪福。相书上的话靠不靠谱不好说,我一个喜欢写作,也喜欢奇门遁术的朋友,自得了一本来路可疑的相书之后。尤其是看到相书上“男人女相,必有齐天洪福”这句话之后,就像是中了魔障,早上第一件事便是揽镜自照,顾影自怜一番之后,发现自己胡子依旧如枪似戟.那张脸既不闭月羞花,也不沉鱼落雁,怅恨久之,  相似文献   

11.
顺口溜随想     
姜昆 《党建》2009,(2):63-63
我好编顺口溜。其实,顺口溜能编好,也必须有学习写诗歌的底子。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诗经》的段子,《伐檀》、《硕鼠》、《关雎》等。但是,只是能背而已,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是我有多用心还是在少年时多有文学潜质,那是我爸爸逼我背的,背不下来不让吃饭,不许睡觉。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汉代的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尤其是元曲,极其喜欢。  相似文献   

12.
戚锦泉 《当代党员》2007,(12):51-51
有一个男孩,从小父母对他管教很严。他很不喜欢这种严肃僵硬的生活环境,于是常常反抗、故意捣蛋。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生都喜欢画画,喜欢上美术课,因为这门学科不用考试,学习它不仅没有压力,而且还可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但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总是有少数学生上课不专心,学习不认真。对此,我展开了研究,感觉他们学习不认真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画不好,没有美术天赋,因而缺乏自信;二是他们各方面成绩都不理想,对自己自暴自弃;三是在同伴中没有威信,很自卑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学生不喜欢美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我都对此进行了零距离的教育研究。因为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学习美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任何学生都能学好美术。  相似文献   

14.
哀怨的胡琴     
弓弦乐器中,我喜欢提琴,讨厌胡琴。至于这是否叫做崇洋媚外,我并不介意,也不关心。  相似文献   

15.
商艳燕 《党课》2012,(13):103-104
一直觉得,母亲是离我最近却又是最远的那个人。小时候觉得她重男轻女,对弟弟过分的溺爱让我与她越来越疏远。长大一些,不喜欢她的市井俗气,不喜欢她胖胖的身材。即使有与她单独相处的时间,我也装作读书,很少与她谈心事。她不会拉我的手,我也不会陪她逛街,而依偎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上网时间超过50分钟;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若说国人越来越不喜欢啃大部头著作,这是事实;但若说国人不喜欢阅读、阅读率低下,则未必与事实相符。阅读并不一定是捧着经典著作细嚼慢咽,“浅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阅读并不一定是阅读纸质图书,网络阅读、手机阅读、PDA阅读、光盘阅读同样是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留下的印象,叫“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影响着以后对该人的评价。这种印象多是表面的东西,如仪表、举止等。印象好的,则希望继续交往,增进关系;印象不好的,则不愿意继续交往。你若问他为什么?当事人似乎很难说得清,只是笼统地感到“喜欢”或“不喜欢”?其实第一印象并不大准确,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一生勤学不倦,坚持真理,虽然党性很强,但骨子里不喜欢条条框框,特别喜欢亲近新鲜的思想知识。他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打破思想禁区;他以舆论为武器,转变人民传统的思维。胡耀邦不仅是解放思想的时代先锋,而且也是解放思想的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李长春同志最近在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调研时明确指出,衡量精神文化产品,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他要求宣传文化单位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水平,关注群众切身利益,联系群众身边实际,运用群众的语言,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针对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切中时弊的重要论述。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成绩很大,有目共睹。但其中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所在多有,不容回避。其中最让群众不满意的,从理论宣传上讲,是空洞说教、脱离实际,空话大话泛滥,人…  相似文献   

20.
朱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习知识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革命者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还算个什么革命者呢。”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回忆说:“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对于学识丰富、某些方面颇有造诣的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