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亦森 《党建》2012,(6):37-37
谈到当领导干部的感受,很多同志都会谈到“苦”和“累”。从一个方面看,这种说法是客观的,当官的确“苦”、“累”,怕苦怕累就莫当官。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领导干部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是可以做到不那么苦和累的,要说“苦”和“累”的话,那是因为有些同志要么忙到正常工作之外的事情上去了,要么方法上、作风上走偏了,那叫“心苦”、“心累”,就会成为阻碍一些同志幸福的“障碍石”。  相似文献   

2.
运城地区电业局东镇变电站站长肖燕同志,担任基层领导职务多年来,业务工作上精益求精,生活小节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单位的床单、沙发巾等几乎每次都是她自己拿回家去清洗;变电站业务达标,她把最苦最累的清洗电瓶的任务留给自己,十个手指头被残存的稀硫酸液腐蚀得就像粗砂布……1991年以来,肖燕几乎年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女职工”、“山西省特级劳模”、“十佳共产党员”、“五强党员标兵”等光荣称号。没有官轿儿颠不见官帽儿颤人们说你当官不像官你和群众心相连用不着巧言令色用不着官威赫…  相似文献   

3.
每到集中换届的时候,总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不安心工作,他们信奉“当官在于跑”的歪理,热衷于“跑上”,到处拉关系找靠山。其实,“跑上”者未必就能达到目的。而那些默默无闻、扎根基层,整天“跑下”为民办实事的干部则会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相似文献   

4.
百字杂论     
别真把自已变成“当官的”一些干部老爱在老百姓面前摆官架、耍官威——我是“当官的”,你“平头百姓”就得处处敬着我。领导干部说到底就是百姓的“管家”,要为百姓服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所谓的“人上人”。如果老认为自己是“当官的”,必将被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平头百姓”淘汰。  相似文献   

5.
孙永剑 《党课》2011,(16):61-62
当官为谁?要不要为民做主?明朝“七品芝麻宫”唐成的一句格言给出了答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时过境迁,这句格言却演绎出完全相反的意思,“当官就是不要为民做主”似乎成了一些败类们膜拜的信条。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许昌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在农村推行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让农村干部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意识,从“当官要为民作主”转化为“当官要让民作主”。一字改动,价值千金。  相似文献   

7.
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夕卜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官衔之重在于责李燕军旧时大多数人当官是图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荫及子孙,为此,千方百计讨个一官半职,就成了许多人孜孜以求之事。而一旦官到手,权在握,以权谋私便也开始了。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那时一些当官者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有做官是“为民作...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许昌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在农村推行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让农村干部转变观念,增强民主意识,从“当官要为民作主”转化为“当官要让民作主”。一字改动,价值千金。  相似文献   

10.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唐知县的这句名言早已脍炙人口。岂料,近来又有人衍生出一联:“当官若为民做主,迟早回家卖红薯”。正反两种情况告诉人们,这当官与卖红薯之间,还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古往今来,做官既然要“为民做主”,首先必须廉...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唯实》2005,(8):124-124
当官是几等人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夫子说:学而优者仕。那个时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中最优秀的去当官,自然是一等人才。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当官,倘若这人连官都不会当,那就太不中用了。”干天下最容易的事,那肯定是末等人才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张云泉有句名言:“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这话颇有哲理。前句意思不难理解,“做人必须像人”就是做人要讲人性,要有起码的良知、尊严和道义。而“当官不可像官”呢?恐怕这就难理解了。在某些人看来,当官要有官样,出门宝马香车,说话拿腔拿调,下  相似文献   

13.
当官三字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官三字诀的来历南宋初吕本中(字居仁)《官箴》开宗明义之第一条便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由于《官箴》一书在传统仕宦箴规著述中,享有近乎经典之特殊地位,影响深远,故后世相沿群奉“清、慎、勤”为“当官三字诀...  相似文献   

14.
当官莫上瘾     
何为官瘾?近日在某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某科研单位。“书呆子”们深感搞科研难,因为管科研的不懂科研。一位研究人员悟出一个道理: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搞科研,首要的条件是权力。于是他极力恭维、巴结领导,目的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搞科研”。后来他果真当上了处长,理应该运用权力好好地搞科研了吧?然而过不久,他就发现改造自己竟比改造环境更难了:喜欢听顺耳话,喜欢发号施令,一天不参与社交活动心里就空荡荡。这不,上瘾了。当官上了瘾,心态就老是正常不了。这种人没当官的时候想当官,官当上了嫌官不够大,官大了点还想…  相似文献   

15.
官僚主义同形式主义一样,也是当前最为群众痛恨的一股歪风。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总是在群众的疾苦和要求面前冷漠地闭上眼睛,心里只盘算如何当官,不操心做事,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多年而毫无建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因此,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就必须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官非我意,但愿山川绿”是蓬莱市林业局长张居强的座右铭,“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是他的工作标准,他带领干部职工常年奋战在造林一线,先后被评为省林业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荣立二等功2次,去年光荣地参加了省第九次党代会。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1,(22):16-18
自古当官非易事,仕途艰难累身心。 现代官员面对着更为复杂的世情和更为沉重的压力,经常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性命,如近年来各地官员因种种原因而导致“非正常死亡”。尽管此类极端事件非属常态,然而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唐岩 《纪检与监察》2003,(10):31-32
2003年5月31日下午,河南省民权县顺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树喜,在防治“非典”服务点检查布置工作时,因病累交加倒在工作岗位上。李树喜就这样用平凡的历程,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年仅39岁的壮丽人生。  相似文献   

19.
老六月雪 《党课》2012,(12):108-112
国器者,可以治国的人才。《苟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国器也。”颜师古云:“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于国政也。”狄仁杰很懂做人,很会当官。在那个当官最难的历史时期,他的官当到最好,十分难得。  相似文献   

20.
权力与约束     
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历来有着不同的词语来加以描绘,并且总是有贬有褒。比如说“当官的”就有贬义,而“领导”就是尊称。“政客”一词,让人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如何诡诈狡猾、心狠手辣、厚颜无耻;而“政治家”,则让人想到运筹帷幄、经邦治国、为国为民的伟人。与对待金钱的态度相类似,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一方面有着“学而优则仕”的久远传统,另一方面又百般标榜不畏权势,自诩“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也是骨子里想当官,当不成官时便说“不当也罢”,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客观地说,权力本身是“中性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