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恒足 《前线》2011,(2):55-55
德国官员的廉洁,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他们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在政务活动中都不讲排场,很少张扬,在个人交往中也一副"穷酸相",公私分明,不揩公家油,不慷公家之慨,自家人更不能跟着沾光。  相似文献   

2.
李鹏飞 《党课》2006,(6):58-58
现在,在不少地方流传着“私事公办”与“公事私办”的说法。 所谓“私事公办”,就是在办私事的时候,打着办公事的旗号,借用“公家”的权力、影响和财物去办私事或者与工作无关的事。比如,外出办私事需要用车,就谎称公出,用“公家”的车送自己“出差”;朋友来了需要请客,就用接待上级领导、兄弟单位来人的名义,让“公家”掏腰包;一些私人性质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解决,就以单位的名义去“协调”,从而得到某些特殊的“优惠”和“照顾”……反正不管是什么私事,都想方设法和“公事”挂上钩,按照办公事的程序去运作,个人什么风险和责任也不用承担,什么代价也不需要付出,有关的费用、责任和后果统统由“公家”买单。  相似文献   

3.
一言难尽公家车王英祥跑生意,忙忙碌碌去挣钱人们只要稍加留神就不难发现,如今"公家车"在忙完公务之后,很少停在车棚内,车主也很少呆在科室里,有时是"千呼万唤"未出来。如遇节假日急需用车,有时却寻车不见车行踪。呼人不见人回音。那么,私下里,"公家车"究竟...  相似文献   

4.
他敢批评别人,是因为自己行得正;他分得很清楚公家是公家,私人是私人杨勇刚到北京军区当司令员不久,有一天,他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前偶然看见军区的一辆专车,原来是一位领导干部的家属来买东西。杨勇生气了,回去后就打电话,叫那位领导干部马上过来。杨勇说,公家给你车,是让你办公用的,不是让你老婆出去买东西的。批评得那位领导干部大气都不敢出,有了这一次再也不敢有第二次了。杨勇敢批评别人,是因为他自己行得正。他从不让家人用小汽车。孩子小时候去上学,都是让人骑自行车去送。夫人林彬上下班也是骑自行车,连顺车都不搭。那…  相似文献   

5.
博览     
万里谈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万里同志在一次谈话中说,什么叫不合理的负担?我们有些同志总是不明白。如果农民连吃饱饭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不要说5%的负担,就是1%也是不合理的。即使他们负担得起,从县到乡到村养了多少吃公家饭的干部啊!这些负担谁算过?既然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6.
廉政格言     
《天津支部生活》2010,(9):41-41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西汉)刘向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相似文献   

7.
搞廉政建设莫当“叶公”梁文渊,赵宇“叶公好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传说中的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器物上画着龙,房梁屋柱上刻着龙,然而当真龙真地来到叶公家时,叶公却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值得注意的是,在廉政建设中,“叶公好龙”现象也不少见。有些人提及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焦裕禄的家风,是焦裕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一碗饭、一壶水也不能忽视在日常生活中,焦裕禄对妻子和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对妻子说,不能收受别人的任何东西,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焦家子女多,  相似文献   

9.
詹国枢 《奋斗》2006,(8):52-52
制度安排这个词儿,乍一听好像说的都是国家和公家的大事情。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情,也有个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干部调动工作中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个别领导干部离任时不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纪律,在财物的交接上不彻底。具体表现在:一是欠原单位钱款走时不还。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期间,从单位借了一部分钱款,调走时本人不主动还款,新来的领导及原班子成员往往碍于情面也不好提出追款。二是公物不交。有的领导干部,单位为其配备的手机、照相机、计算机、信用卡等贵重物品,调走时本人不主动交,原单位也不索要。久而久之造成公家钱物的损失。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威信,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因此,应该采取必要…  相似文献   

11.
朱松春 《学习导报》2014,(14):44-44
这是我调粟裕副总理处当科技秘书时发生的事。粟老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期间,几乎隔几天就要到总理处去汇报,每次出发前他总是交代身边秘书一定要为他准备一角零钱。一次我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他:首长,你到总理那里带这一角钱干啥呀?原来,一次专委会上,总理当着副总理和部长的面说我告诉大家,我喝的茶叶是自己家里带来的,而各位则喝的是公家的招待茶,也就是公费,如果大家也不想占公家的便宜的话,那就放一角钱在这里吧!  相似文献   

12.
罗鸿 《支部生活》2011,(6):21-21
杨善洲同志从不搞试吃、试用。1980年,小麦丰收,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送了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占公家的便宜。杨善洲家住在离地委110多公里远的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家,都是买客车票。他跑农村回来晚了,不想麻烦炊事员.就吃点干粮或到街上去吃。直到退休,他的家人还在农村,  相似文献   

13.
北宋书法家米芾曾任江苏连水县知县,任职期满回乡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物一律不要带走。收拾完毕时,他检查自己所带物品,发现自己批文用的毛笔上沾有公家的墨,便令家人洗净后再带走。  相似文献   

14.
张继仲 《党史文汇》2012,(12):67-68
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担任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始终不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绝不允许自己占公家一丁点便宜,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家谋私利,做到了清正廉洁为人民,身居官位不发财。1988年退休后,他放弃了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走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绿化荒山5.6万亩。  相似文献   

15.
史学成 《江淮》2011,(12):50-51
"管理处有规定,每月可以给首长领些招待烟和茶叶,张仲瀚政委不让我去领,他说公家每月发给我的工资就包括这些花销,领导干部招待多,你工资也高嘛!……管理科有个谢会计多次对我说:‘小鬼,只见你给首长借出差费,从来不见你来报销差旅费,你和首长在外出差,回来后是可以报销差旅费的呀。’我给张政委汇报后,张政委说:‘我们出差坐的是公家车子,  相似文献   

16.
朱德:坚决不搞特殊化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也绝不允许子女后辈利用自己的声望享受特权。在领导干部子女用车这个问题上,朱德从不破格,真正做到公私分明。他对家里的所有人都严格要求,一律不准乘坐公家的汽车上学,无一例外,就连夫人康克清都是乘公共汽车去上班。  相似文献   

17.
同事们称他是公家的“铁算盘” ;熟人朋友称他是不开窍的“铁面孔” ;亲戚家人怨他是没有人情的“铁心肠”。也正是凭着这“三铁” ,使他在金钱堆里走得端 ,行得正 ,请看 :  相似文献   

18.
廉政十章     
谭德宝 《先锋队》2011,(12):60-60
一 公家库里几多银,我劝贪官莫动心。天网恢恢终不漏,铁窗镣铐冷冰冰。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炒股、买基金是时下流行的理财方法,本无可非议,但有些在职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用公家的电脑进行炒股,实在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06,(9):20-21
那日,快乐大叔去街头的小摊配钥匙。因为是为单位配制,所以在钥匙配好后,快乐大叔要求配钥匙的小贩给一张“收据”。小贩闻之后立马说:“写收据可以,但每把钥匙得多收两毛钱。”快乐大叔不解,小贩说:“又不是你个人的,你是给公家配钥匙,当然就得多花点儿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