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也就是说我国的犯罪构成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呈缺一不可的平行结构。犯罪构成理论得到了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认可,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构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与澳门犯罪构成要素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强 《政治与法律》2004,2(6):101-106
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内地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将社会危害性排除在外,构成犯罪诸要素之间呈一种平面状态,无层次之分,主观责任之认定流于形式.而澳门所反映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之三要素,则不仅将社会危害性溶于犯罪构成理论之中,而且对行为之分析由形式到实质,由客观到主观,层层深入,尤其是在主观责任的认定方面,既看形式,更重实质.因此,就犯罪构成要素理论之优劣而言,中国内地的犯罪构成理论实有改进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从五十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建国之初,在学习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初步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一九五七年二月编写并出版(内部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刑法学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首次勾勒出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基本轮廓,它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要的一系列事实特征(这些事实特征叫做犯罪构成的要件)的总和,这种总和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的立法和司法机关也力图用犯罪构成理论指导立法和司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4.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近年来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受到了众多论者的质疑 ,但实际上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仍具有科学性。犯罪既遂存在于一切罪过形式的犯罪之中 ,由此 ,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以既遂为模式这一命题便可得以重塑 ;在研究犯罪构成时 ,既要注意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事实之间的差别 ,又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 ;既遂的成立条件是构成要件 ;未完成罪不齐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这一命题符合我国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构成是犯罪停止形态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犯罪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模块要件"在转换语境后,其内容是相通的.犯罪构成由分则构成模块、总则明确构成模块和一定社会危害性模块组成(其理论可称"犯罪构成三模块说").犯罪构成模型主要有七种类型,每种犯罪构成模型均有其功能和欠缺.以科学犯罪构成模型的判断标准来判断,完整犯罪构成模型是最佳的犯罪构成模型.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八年前后,在政法战线上出现了一股法律虚无主义思潮,这股思潮冲击了刑法科学研究工作和刑事审判工作。有的同志受这股思潮的影响,否定刑法科学中的犯罪构成理论,给犯罪构成理论扣上“旧法观点”、“修正主义法学观点”的罪名,将它打入“冷宫”,“禁锢”不用。否认犯罪构成理论,是法律虚无主义的表现。在刑法科学中不研究犯罪构成理论,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否定犯罪构成理论作为定罪的理论基础,都是属于法律虚无主义。那  相似文献   

7.
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在方法论上有三个基本理论缺陷,即行为观、构成观和静止观。行为观不能反映犯罪本质,不适合作为犯罪构成的理论基础;构成观使犯罪构成成为一个封闭体系,不能充分反映犯罪的全部内容;静止观使犯罪构成不能把犯罪的内部千盾及其发展运动过程表现出来。三大缺陷造成犯罪构成只是定罪的工具,因而其在刑法体系中的作用有限,影响了刑法理论发展。上述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行为观造成的,只有超越行为观才能为犯罪构成研究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刑事审判对象是控方指控的犯罪事实,犯罪构成要件是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审判对象问题上起着指导形象功能.刑事审判对象的设定是围绕犯罪构成要件展开的,刑事审判对象的确定不能脱离犯罪构成要件,刑事审判对象的变更是以犯罪构成要件为判断标准的.  相似文献   

9.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中影响全局的重要理论,早期资产阶级刑法学家贝林格就提出要以具体的构成要件为枢纽来解决与犯罪有关的各个问题的主张,以后,学者们对犯罪构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犯罪构成理论。这个理论是在以行为为中心的法律形式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行为符合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只是为认定犯罪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不能直接解决某一行为是否犯罪的问题。苏维埃刑法学对资产阶级这一理论,作了批判的继承,强调了犯罪构成的阶级性——社会危害性,和构成要件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提出了行为具备犯罪构成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的原则。这些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不法"理论以行为人的人格为中心,对行为、行为构成、违法性进行整合。这一理论使刑法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进入了新境界。人格不法的真谛,是将具有犯罪人格的、存在法定犯罪构成的行为类型的犯罪人,作为刑法学的出发点;将作为犯罪构成基本要素的行为,看作是行为人人格的外在表象;将不法的本质,看作是行为人具有犯罪人格。人格不法理论有多种功能,为刑法人性化、人道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卢小龙 《政法学刊》2007,24(3):24-27
犯罪构成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适用于一切犯罪行为。共同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在犯罪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修正的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理论只有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础,以共同犯罪的修正的犯罪构成,来认识和理解共同犯罪,才能为共犯的定罪量刑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2.
行为概念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俄罗斯的行为理论研究是依托其特有的犯罪构成理论而展开,其思维方式与大陆法系国家存在明显差别,这种差异也影响了中国相关理论的研究。俄罗斯学者包括前苏联学者在内,对行为概念的探讨,基本都是在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的体系内进行的。俄罗斯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是同时存在的,因此行为体现在这两个地方是逻辑的自然结果,但关于行为的详细讨论仍然是在犯罪构成内进行的。俄罗斯行为理论的研究是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提供客观的基础,为制裁行为人提供根据,同时也就是划定了评价犯罪的范围。通过对俄罗斯行为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行为概念在俄罗斯刑法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构成三要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犯罪构成理论已普遍被刑法学界所认同。任何犯罪都有犯罪构成 ,任何犯罪构成都同时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 ,称为犯罪构成四要件。但依照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规定分析 ,所有的犯罪构成都包括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三个要件 ,称为犯罪构成三要件。笔者认为 ,运用犯罪构成三要件分析犯罪 ,更简便适用。一、犯罪构成四要件及其复杂性犯罪构成理论从其产生、发展至今已有 1 90多年的历史 ,从德国刑事古典学派提出犯罪构成的概念到马克思主义犯罪构成一系列理论 ,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璇 《法商研究》2007,24(4):37-45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为了解决以实行既遂犯为中心的犯罪构成观所引发的犯罪构成内涵狭窄性与犯罪形态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而构建的。但是,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前提预设缺乏根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歪曲了刑法学的一些基本范畴、给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增添了新的困惑等诸多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废除以实行既遂犯为标本的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15.
沈晗 《法制与社会》2011,(1):296-296
刑法中有句古训:"无行为即无犯罪",可见行为是刑法理论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刑法意义上的行为概念据说是引自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行为要件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核心要素,与人格、后果并称为现代刑法与刑事科学的三大支柱.然而,随着人们对犯罪研究的深入,过分关注行为已经不能再科学地评价犯罪构成的实质与各要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认定行为是否犯罪的模型的理论。同样,对犯罪构成属性的正确定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解析犯罪构成,分析法律规范的结构、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等方面后得出,犯罪构成是一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一词在我国刑法理论中虽然经常使用,但我国任何刑事法律中均无此规定.我国刑法理论一方面将其视为犯罪的成立条件,另一方面又使犯罪构成概念越位取代犯罪构成理论,使犯罪构成理论被架空,导致"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经常混淆.应以犯罪构成理论为中心,犯罪构成是通过犯罪构成理论解释后获得的犯罪类型的观念形象,是由犯罪构成理论归纳后的产物,它仪是犯罪构成理论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中的危害结果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中属于客观方面的要素,是和危害行为、因果关系处于同一重要层面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令人乐观。笔者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框架内对危害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对行为危害结果地位及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晔 《法制与社会》2014,(5):282-283
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舶来品,在从前苏联引进之初,就开始延续了前苏联学者们对犯罪构成要件理解的误解,将有特殊作用的构成要件理论理解为犯罪认定成立的一般要件。我国属于大陆法系,而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犯罪构成要件是三阶层理论,我国的四要件与具有层次性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也迥然不同。与此同时,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一种二元的结构模式,注重程序正当,体现了保护人权的机能。不同法系国家,乃至属于同一法系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问题、法学传统、法律文化背景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水平不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内容和体现出来的科学程度也不相同。研究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体系的问题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体系的差异,归根到底是为科学的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提供借鉴,并扫清技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论犯罪构成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改革并完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呼声日益高涨 ,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 ,但现有研究难以撼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地位。现阶段难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是大多数研究局限在犯罪构成要件的局部完善上 ,对犯罪构成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足 ,因而没有找准改革与完善的着重点和突破口。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犯罪构成要件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与两大法系的犯罪构成要件并无太大的差异。基于刑法的规定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实质上是一种犯罪构成的要件理论 ,只起解释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