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广西》2008,(10):15-17
“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这是灾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呼唤和发自肺腑的感激。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四川地震灾区时,对在那里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说:“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这是对部队官兵的高度评价,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抗震救灾现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战士。我军官兵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冒着频繁余震的危险,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把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惊全国,这场8级的地震给灾区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上万人瞬间失去生命,更多的人受伤或失踪,无数家庭从此失散。在冰雪灾害、阜阳疫情、胶济线惨剧等一次次伤感后,2008年的中国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巨大的悲痛。这一次,我们依然应当感谢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与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视,也感受到了在灾难面前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举国体制与携手相助,共渡难关的真情。  相似文献   

3.
突如其来的特大震灾,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抢救,早1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晚1秒就多一分死的危险。面对灾区群众生命的呼唤,强大的浙江白衣方阵以临战的姿态驰援巴蜀大地,在余震不断的大地上,成为灾区人民生命的“救护神”。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08,(7):16-17
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汶川,一场特大地震灾害突如其来。 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上海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上海市社会各界立即行动,与时间赛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全力以赴驰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 沪川心相连,党旗分外红。关键时刻,上海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抗震救灾一线书写了许多“全国第一”,成为带领上海1900万人民支援灾区的中流砥柱。 沪川心相连,党旗分外红。关键时刻,上海的各级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以对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忘我工作,在考验面前,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沪川心相连,党旗分外红。关键时刻,上海的广大党员主动请战,想的最多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我能为灾区多做点什么?”入党时的主严誓词,在这一刻得到了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一场人间浩劫。无数房屋在瞬间坍塌,数万生命在顷刻间殒灭。 不亲历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你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恐怖与惨烈;不亲见家毁人亡的那一幕,你也无法了解撕心裂肺的痛苦。而这一切,灾区人民都承受了,经历了。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的危机和转机有时往往就在转眼之间;危机与转机,就是生死线,而医生的生活,就是踏在这条线上。张芙荣,农工党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就是这样一位踏在生死线上救死扶伤的仁者。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刚风尘仆仆地从饱经台风“海燕”蹂躏的菲律宾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回来。  相似文献   

7.
“迅速”、“尽快”、“疾进”、“争分夺秒”……成为汶川抗震救灾中密集使用的关键词。面对灾区民众数以万计被掩埋废墟,数以十万计受伤呻吟,时间就是生命,片刻不容迟疑,须与死神赛跑。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让成千上万的灾区人民处于危难之中。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浙江省委、省政府立即部署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支援灾区。  相似文献   

9.
孔晓光 《前进论坛》2008,(10):36-37
5月23日,农工党信阳市委会副主委、信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宋亚辉随河南省第二批援川医疗救援队奔赴灾区,抢救伤员,先后历时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灾区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无时不在震撼着他。于心灵跌宕起伏中,他经历了一次次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5月21日,我们走进了四川灾区。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行程近千公里,走遍了成都、德阳、绵竹、都江堰等重灾区;走访了5所学校,4个灾区群众安置点,为近500人次的心理工作人员、志愿者和老师进行了心理干预知识的培训与交流,为近200名师生、银行职工及其家属进行了心理援助。每到一处,灾区群众见到我们都先说:谢谢你们,大老远来支援我们!但我们从灾区群众身上收获了更多的感动。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3,(4):10-10
胡锦涛同志2008年5月16日在北川中学救援现场对官兵们说“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你们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牢记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迅速赶赴灾区一线奋不顾身地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你们以实际行动使灾区群众增强了信心感受到希望增添了力量。  相似文献   

12.
面向震后灾区儿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让儿童正确认知死亡概念和引导儿童正确建立对待死亡态度的教育需要,更是实施灾后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重建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灾后儿童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儿童为本与避免伤害、坦诚开放与团队辅导、多元教学与文化考量以及优势视角与能力为本等原则,选择适当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方法,整合教师、学校、家长、社区以及其它相关机构的力量,让灾区儿童对生死的态度从家庭中酝酿、在学校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从而真正实现震后灾区儿童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3.
开放援助     
《时事资料手册》2008,(4):54-57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次,中国开放了世界救援通道。许多国家及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下,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救援及医疗力量赶赴灾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合作救灾。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8,(4):45-49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每一天里,人们的心,始终被一种熟悉的颜色感动着,这就是象征生命、象征希望的绿色。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难,13万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持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的身躯,汇成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他们的热血与汗水,挥洒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军官兵与灾区人民群众一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连续奋战,赢得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10万官兵用鲜血、汗水和生命诠释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3日,这里天崩地裂、日月无光,生命的逝去与创伤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近一年以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15年7月,本刊采访组赶赴千里之外的云南鲁甸,走进灾区重建的第一现场,走近正在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守望幸福的灾区百姓,记录他们灾后重生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伟大品格,并去见证与铭刻时间和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有了汶川地震的经历,这一次行动无需呼吁。从救援到哀悼,对生命的尊重成为政府和公民的自觉的行动,浙江、辽宁等地的心理学专家已经陆续赶往玉树灾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9,(9):25-27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心理重建与家园重建同样刻不容缓。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理应担负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精神家园的任务。为此,成都市妇联充分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大力引进专业的心理干预力量,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模式,以建立心理援助工作站为载体,以家庭志愿者服务为基础,以受灾妇女儿童心理救援为重点,坚持长期有效地帮助灾区群众缓解心理压力、重振生活信心,深受当地党委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好评。一年来,成都地区没有一个妇女因心理创伤而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灾区群众普遍保持平稳心态,创造出了妇联群众工作与现代心理科学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8,(10):12-14
从5月12日到18日这7天,是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难以忘记的7天,也是全国人民心系灾区、牵挂灾区、支援灾区的7天。回首这7天,有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更有坚定不移的救援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一场8级大地震,让人们感受悲怆,更凸显坚强。  相似文献   

20.
王晓静 《求索》2010,(1):166-168
时间以永恒流逝的姿态与人的生命相对峙,人类对生命的终将消失怀着永恒的忧虑和恐惧,于是,时间话题就益显沉重。汉末以来,自然灾疫泛滥与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激发了人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开始了人作为单一个体的考察。志怪小说承载这一历史现实而孕生。志怪小说里虽然有着丰富的时间表达方式,其内容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非现实因素,但其主体仍然是现实生活着的富有实用理性精神的中国民众。所以,志怪作品也异常真实地凸显了民间文化里的生命智慧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