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观察     
《乡音》2014,(1):1-1
中国应采取法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 《新京报》: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政府是一个无所不管的强有力的机关,但改革开放对于这样的理念提出了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应该采取法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即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中,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从事什么样的活动,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当然为了社会的利益,法律可能有些限制,但在限制...  相似文献   

2.
骆杰  朱江 《时事报告》2006,(5):60-61
两会的召开,使“十一五”规划蓝图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而增量已占世界的14%,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形容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人就这样来了。”那么,我们将有一个什么样的“十一五”?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和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许多社会成员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紧张心理。而且,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不断"传染"、弥漫到整个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不管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  相似文献   

4.
三鹿终于破产了。对于这个中国乳业曾经的名牌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但对于受三鹿伤害的近30万名儿童以及整个中国社会来说,这却是好事,因为它说明,如果一个企业不讲道德,以别人的血甚至生命来滋补自己,不管它貌似如何强大,终究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认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是不足取的,那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就是值得提倡的么?如果有人倾向于认为这个社会的“谎言”是没有底线的,那么“什么都不信”的底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傅治平 《新东方》2014,(3):I0001-I0001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价值,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虽然都是当前社会所有价值观的公约——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信守和积极追求的价值目标。但不管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抑或个体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最终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来践行的——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人类的第一个活动是劳动,是生产,是吃的、穿的、住的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再生产,是劳动工具的生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不管社会形态怎样发展变化,不管劳动工具以及物质生活资料怎样发展变化,它们的生产再生产是不能中断的,它们一中断,社会的发展也就中断了。  相似文献   

8.
华洪兴 《群众》2007,(1):63-64
现代社会,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不再局限于身体和技术的较量,也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内涵,对社会的全面进步正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攀登体育高峰,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起步和成长壮大起来的。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为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全国掀起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热潮。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三次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在第…  相似文献   

9.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紧迫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是可持续的发展和造福我们子孙后代及人类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有法律的保证和道德的约束,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树立大局观念,法制观念,道德观念。从中央作起,从政府作起,从领导作起,从小事作起,从我作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环境和风尚。节约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精辟文章,并辅以系列国外经验借鉴,与读者共话“节约”  相似文献   

10.
刘雁 《前进》2002,(3):14-15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观点的产生,都是人们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与认识的深化而实现的一种思想飞跃不管其形式如何抽象,也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个性”,都和理论家所处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一诺 《今日海南》2010,(1):48-48
本年度“社会蓝皮书”围绕金融危机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成长阶段的态势。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社会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减少社会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细胞,它主要的社会职责是:巩固以爱情为基础的夫妻关系、养育好子女、赡养好老人。因此,异性结婚后所组成的家庭,也承担着“生儿育女”的崇高社会职责,因为这是人类种族延续和造就社会劳动后备军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鲁迅先生也指责过旧中国的陋习是:“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里,教育子女对家长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家庭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继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社会管理是恒久存在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古代封建王权社会还是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状态下的国家。它不随着国家形态的变迁而消失,仅仅是在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不同。社会管理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文就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政府社会管理的宏观层面完善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2010年世博会之后讨论城市的风险问题与社会政策发展的问题,对探索“十二五”和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世界日益了解中国,而中国正在加快融入世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具有固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际上,不仅是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现阶段其他的许多社会问题之所以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今中国缺乏必要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6.
秦桂生 《当代广西》2007,(13):44-44
细品“简单”,犹如品味一壶质地上乘的荼,其味也妙,其意也远。 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简单”都是一种朴素的自然法则,体现着自然法则的“本相”之美,彰显着人性“本真”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种高发态势,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维稳的形势相当严峻,维稳的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种社会过程,它是社会成员、社会人群的社会分化过程;作为一种状态,它是社会分层结构即社会分化后所形成各种集团的排列、组合、相互关系状态。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分化或社会分层是社会制度化现象、合理化现象。我认为,不管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现象是否合理,作为社会过程或社会状态,制度化因素都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制度化因素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结构、社会法律或普遍认可的国家规则体系基础上的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群体突发事件增多、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等诸多社会难题也日趋严重。社会政策的发展史体现为对社会危机的治理史。参照社会政策的理论和方法来治理易于引发社会危机的社会事实,首先应树立社会政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确保社会政策的公平和公正;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实现公民参与;通过实施相关的社会政策,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探讨了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分析定位了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而论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情况,即既要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转型,同时还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因此,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利益协调难度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多、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等问题。在加快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