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大》2011,(14):27-28
6.如何进行选民登记? 答: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选民登记有两种方式:一是选举委员会派工作人员到选民住所或工作单位进行登记;二是选民自己持有效证件主动到选举委员会设立的工作机构进行登记。  相似文献   

2.
选民登记是确认公民享有选举权的一道法律程序,是选举制度中的基础环节。没有及时准确的选民登记,就难有选举的顺利进行。从我国目前的选民登记模式看,以选举机构主动登记选民为主,没有强制选民登记的法律规定,选民不登记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国家强制力的约束,因此蕴含着公民权利自愿行使的理念。可以说,我们目前的做法实际上是“登记选民”,还没有真正做到”选民登记”。  相似文献   

3.
50天的时间,要完成一个区的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半个月的时间,要完成50多万选民的登记。这样艰巨的任务,曾让黄浦区各级选举工作机构愁眉不展,然而,仅仅10多天的时间,黄浦区就顺利完成了55万多选民的登记工作,且整个登记过程井然有序、准确率也很高。是什么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答案并不难找,正是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为选民登记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4.
6如何进行选民登记?选民登记接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选民登记有两种方式:一是选举委员会派工作人员到选民住所或工作单位进行登记;二是选民自己持有效证件主动到选举委员会设立的工作机构进行登记。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由选举委员会公布。选民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名单公布之日起5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目的5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相似文献   

5.
刘政 《公民导刊》2008,(2):48-49
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除少数暂不进行选举的地区外,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为214798个,进行选举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09684人,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参加投票的有278093100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相似文献   

6.
“三合一”选举方式(即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在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再受基层“热捧”。与传统的选举方式相比,“三合一”优势在于:一是节省时间。“三合一”选举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如果参加投票选民超过选民总数一半,每项职位都有选民得票过半,选举就一次“搞定”。因此,就可少开一次全体选民会议.使整体选举时间最少缩短10天。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大》2011,(11):44
今年9月15日,北京金融街地区分会的人大换届选举网络登记平台正式启用,金融街地区的选民不需到选民登记站,在网上就能完成选民登记。这是北京市各区县乡镇选举委员会在"选民登记"方面推出的创新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即将全面拉开序幕之际,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方面均敢为天下先的广东省,最近修改了《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根据新细则的有关规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公布以后,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同选民见面,作自我介绍并回答选民的问题。尽管这只是选举程序的一个细小改变,但在选举民主化方面,却迈出了极具意义的一大步。将选举当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一切由组织包办,是现行选举实践中的一大弊端。犹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计划地生产物质产品一样,一些选举组织部门习惯于通过选举形式,有计划地“产生”人大代表。谁能当选人大代表,不要说选民没有真正的选择权,就连  相似文献   

9.
民主选举是社区自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居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环节.选民登记作为民主选举过程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对选民资格的确认.各地对选民资格的确认和选民登记的规定各不一样.对于那些工作在社区但没有居住在社区的单位人,是否应享有选举权,本文以B社区选举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选民登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民登记 ,是直接选举中对选民资格进行确认的程序。我国选举法规定 ,选民按选区进行登记 ,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具体方法是 ,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 18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 ,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 ,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 ;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从选民名单上除名。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 ,经选举委员会确认 ,不列入选民名单。选举法对选民登记的原则、程序、方法有较明确的规定 ,各地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但选民登记中的错登…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选民登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民主的选举都必须建立在及时而又准确的选民登记基础之上 ,没有选民登记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选举的其他环节就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12.
正选民登记16.选民在哪里参加选举?答:选举县乡人大代表,由选举委员会将本行政区划分为若干个选区,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选民在选区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不能在两个以上选区参加选举。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17.如何进行选民登记?答:选民登记是由选举机构对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进行登记、确认其选民资格的必经程序。没有登记的选民将无法参加人大代表选举,也不能成为代表候选人。选  相似文献   

13.
宜昌市点军区选举委员会采取五项措施,确保选民登记不漏、不重、不错。层层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各选区、各选民小组根据选举委员会要求,落实1至3名登记人员,全区共落实选民登记工作人员386名。对选举工作人员,采取由区选举委员会培训到选举工作指导组、选举工作指导组培训到选区  相似文献   

14.
动态     
《上海人大月刊》2011,(11):31-31
选民登记全面启动。9月24日,本市(除黄浦区外)的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各区县选举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选民登记工作。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专门印制了《大金桥选举工作专用地图》,对地图上标记的重点企业进行地毯式走访。闵行区七宝镇要求各居委每日汇总上报本选区走访人数、登记录入人数、放弃选举权利人数等基础数据,并每日通报《七宝镇居民区登记选民工作日报袁》以督促走访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全法 《人民政坛》2011,(10):34-34
21.问:选民如何进行投票? 答:我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选举县乡人大代表,可以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具体方式由选举委员会决定。设投票站进行选举的,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状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的选民,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为了保证选民依法自由行使选举权,选举时设秘密写票处。  相似文献   

16.
“像时小健这样主动来登记,能很好地解决流动人口登记难的问题。”2011年年底的一天,镇平县老庄镇时沟村选民时小健主动来到村选举委员会确认自己的选民资格。他常年在外,但户口在老家。这次选民登记开始后,选举工作人员几经查找都联系不上他。没想到时小健在居住的选区宣传栏里看到信息后,赶回来主动登记。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上海人户、人企、企业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三分离”现象十分突出的情况,今年市选举办提出按照属地化原则进行选民登记,同时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选民主动登记提供多种途径,创造便利条件。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信宝说,就选举的理念而言,此次选举强调的是选民“主动登记”新理念,希望选民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而选民登记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乃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是为提倡和实现这种选举理念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 形式多样的登记方式的确为选民登记带来了一些喜人变化。一位居委会干部说:选民听说有五种方法可以进行登记,都觉得特别新鲜,跃跃欲试。记者也亲眼目睹,“五个上”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选民主动登记图。  相似文献   

18.
周梅燕 《人大研究》2003,(11):14-18
整部选举法 ,关于选民登记的第六章只有三条四款 ;实践中 ,选民登记工作只能靠地方人大用“细则”或“办法”加以规定及选举委员会发文补充解决操作程序上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 ,选民登记中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在选民登记工作中,严格操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责任,确保登记质量。镇选举委员会对选民登记工作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日程排到天,任务定到人。一是合理划分选区。以行政村、战线为单位,按照便于操作、便于衔接、便于督办、大选区套小选区的原则,综合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人大月刊》2011,(9):11-11
摸清选民底数是做好换届选举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开展选民登记、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的重要前提和依据。静安区选举委员会积极组织发动各选举工作组开展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这次选举面临的人户分离、人企分离、单位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针对地区选民和单位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