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看法     
<正>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正确解决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郝孚逸同志经过认真思考,在《“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一文中,就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我以为是很有意义的。新时期以来,在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指引下,当代文坛打破万马齐瘖的沉闷空气,开展百家争鸣,学术空气活跃。不少文章、论著探讨了文艺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文艺的上层建筑、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文艺的主体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人性、文艺与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等等。这些探讨对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起了积极作用,但检索十年来有关文艺论争的文章和出版的论著,却使我感到,文艺界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研究不多,讨论甚少。郝孚逸同志在充分研究文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希望能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丈艺学基本问题的关注,共同来思考探求当前文艺理论建设的途径。”这一想法不仅是切合时宜的,而且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人民是文艺的根,是文艺审美  相似文献   

2.
<正> 在《“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载《湖北社会科学》92年第1期)一文里,郝孚逸先生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着眼,考察了“文学是人学”命题的理论背景和可能出现的理论弱点,指出“仅仅将文艺与人联结起来观察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人的哲学基础作出明确的回答:社会生活中的人还是抽象先验的人?唯物主义的人还是人本主义的人?”作者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试图对人的概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引入“人民”的概念,倡导将文艺与人民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了“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的富有新意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是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近年来讨论尤为热烈。有人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意识形态本性”论;有人强调文艺的审美性,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论;有人从艺术生产实践看问题,提出“艺术生产”论;也有人从人掌握世界的方式看问题,提出“艺术掌握”论,等等。这些论断各有侧重,多有新意,给人启迪。而今年年初郝孚逸先生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论,则从另一个重要侧面,即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作了概括,提纲挈  相似文献   

4.
商榷与补充     
<正> 郝孚逸同志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内容我基本上是同意的。一些观点论述得极为正确。如关于“文学是人学”的命题,长期以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可以走向正确、也可以步入迷途的命题。这里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人。郝文抓住了这一关键,并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论述,由此在这一普泛的命题中引入了“人民”的概念,就使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了。全文关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及政治与审美的关系的论述,都是很好的。要我说一点商榷的话,就是我觉得郝文的标题似欠斟酌,有点题不对文。说实在的,我拿到文章后,弄不懂“双向同构”原理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四处求问,最后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总算查到了“同构”,在第7卷第821页上。所谓同构,原来是一个抽象代数概念,意指两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命线,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的创作方向,培育一支心系人民、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大力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建国以来我们谈得较多的一个问题。但迄今除一般原则性问题的反复重申之外,并无多大理论上的进展。几十年的研究达成的共识有三个要点:从目的和方向来说,文艺是为人民的;在文艺的来源上,文艺反映人民的生活,抒写人民的情感;在艺术品与人民的关系方面,文艺要创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几点分别是从创作者,作品以及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等三方面来说的,与其说是科学研究,还不如说是研究成果对文艺提出的要求。很显然,在这一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即在社会生活、创作者、作品和欣赏者这公认的文艺活动四要素的交互关系中去研究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研究视野只限于文艺的生产交流过程。我称这种以生产交流过程为主的研究为“第一视野”。  相似文献   

7.
李希光 《人民论坛》2015,(10):32-35
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再次确定了党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党的文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正确性标准。重提文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大战略,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文艺为政治服务,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文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无产阶级的文艺,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群众的政治服务。但是,为什么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又成为一个问题而重新被提出来讨论呢?这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在这个问题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再加上我们长期以来在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还是“左”的错误,致使  相似文献   

9.
娄勤俭 《群众》2021,(3):4-7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注重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等...  相似文献   

10.
《人民论坛》2015,(10):31
1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为人民放歌”的文艺精品当下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对人民现实生活的反映不足。文艺创作一旦离开人民,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推出更多“为人民放歌”的文艺精品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2文艺内容:更好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文艺界取材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深刻反映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却并不多。很多文艺作品或戏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文艺创作,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文艺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同时,我也意识到,当前的文艺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论述的“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讲话》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由于历史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文艺界对此认识不一。以前曾经有过抛弃“为人民服务”这一全面性前提而单独使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的情况。近两年来又有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在这篇经典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这一带指导意义的文艺方针,并郑重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英明论断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用党规党法将它确立了下来。于是党的文艺政策也相应地根据党的中心任务的真正确立和转移,进行必要的科学地调整。党把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了新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总口号、总方  相似文献   

14.
<正> 《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组织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讨论,并提出了“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的命题,我以为这是很必要的。“双向同构”原理究竟该怎么看,还有待理论家们作深入的探讨,这里,我仅从自己从事文艺工作的一些体会着眼,谈点肤浅的认识。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产生,无不凝聚着作家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审美才华。这种学识才华从哪里来?它只能来自社会,来自社会的主体——人民。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作品的思想光茫便照射不到时代的高度,艺术方法也只会停留于前人的旧宅。被历史所公认的文学名著,虽具有永久的魅力,但它只属于作者那个时代人民的智慧所能到达的审美高度,作家不可能饮无源之水,不可能攀无本之木。一个作家只有不断吸取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努力去观察人们怎样以新的方式建设生活,而不是放纵私欲,他才能写出意深义高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郑泽云 《群众》2021,(4):10-11
紫金文化艺术节,是江苏文艺实力和形象的展示平台、优秀文艺成果的交流平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共享平台。紫金文化艺术节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宗旨,组织新创舞台剧目展演、特邀优秀剧目展演、音乐会、艺术电影等展演展映活动,展示了江苏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丰硕成果。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之年,也是开启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伟大领油和导师毛主席指出:“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淡会上的讲话》)在文艺创作问题上,坚持还是反对这个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同修正主义文艺、阴谋文艺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7.
<正> 新时期以来,文艺界在文艺本质问题上似一直存在着两套语言,两个系统:一种为受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影响较深的文艺本质观;一类则为偏向于国内传统的见解,并以教科书的形式广为流传的文艺本质观。两种观点,相互轻视,似很难沟通。更逞论交融。我体会,郝孚逸同志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就是试图打破这种旷日持  相似文献   

18.
<正> 文艺界现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和组织方面。在思想方面,鼓吹文艺非意识形态化,主张以文艺的本体论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以文艺的“自律性”“自身研究”“内部规律”,割断文艺与现实,时代、社会的联系。在文艺创作和批评中,把人性、人道主义、人的价值等抽象化和普遍化。其次,文化上和文艺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和西方文化思想盛行,抹杀我国传统文化与文艺的连续性和辩证法,看不到它们的独立的发展和独立的历史;抹杀资本主义文化、文艺与社会主义文艺的界限。在组织方面,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9.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潘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①这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来阐述文艺与人民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艺术与人民的关系,是文艺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与人民是不可分割的,检查文艺的真、善、美,主...  相似文献   

20.
文艺的人民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网络文艺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是文艺人民性得以呈现的天然土壤。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应当做到发挥艺术个性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合、加强文艺创新与锻造文艺精品相结合、反映人民生活与激发社会正能量相结合、坚持行业自律与加强制度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