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韶山城乡统筹示范区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对韶山发展的新定位,也是韶山继“一号工程”、5个“示范工程”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选择。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在坚持“三新”。  相似文献   

2.
贺霓虹  韩双亮 《湘潮》2008,(4):46-47
在伟人故里韶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村官”:1997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次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他,就是韶山市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这位土生土长的韶山村人,从1983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就立足伟人故里,发挥特有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使韶山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他先后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明星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和“全国优秀村主任”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杨真平 《学习导报》2011,(18):22-23
今年5月2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把韶山建成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实现韶山的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目前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发文,支持韶山加快发展,实现韶山率先富裕。推进韶山加快发展、率先富裕,必须抓好“红色韶山、富裕韶山、生态韶山、文明韶山、幸福韶山”建设。  相似文献   

4.
韶山村里“及时雨”喻深根,周爱国人们背地里称他“及时雨”,这得益于他的大名毛雨时,更是人们对他担任韶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14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他把改革意识引入韶山,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使这个过去“政治上一片红,经济上难脱贫”的山村变成...  相似文献   

5.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3):41-42
1925年初,毛泽东悄然回到了韶山,而且一住就是半年之久。在韶山的这半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在农村创建了党的基层组织——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从此,韶山人民在中共韶山支部的带领下,向罪恶的旧制度宣战,向大自然宣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使韶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韶山围绕“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的总体目标,紧紧依托中央“一号工程”和省“五个示范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坚持“文化立市、产业强市、生态靓市”的基本思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为抓手,扎实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10年,韶山经济增长16.9%,财政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9%,今日韶山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在国产老电影《特殊身份的警官》中,主人公、打入国民党警察局任巡长的中共地下党员江万和,在“虎穴”中机智勇敢,必党做了大量工作。江万和的原型,就是“韶山五杰”之一的毛福轩。毛福轩是1925年南毛泽东亲自建立的韶山党支部的首任书记,是毛泽东在故乡闹农运的得力帮手,也是除毛泽东、毛泽民以外,韶山最早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8.
文禄 《党建文汇》2007,(7):41-41
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故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韶山围绕“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的总体目标,紧紧依托中央“一号工程”和省“五个示范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坚持“文化立市、产业强市、生态靓市”的基本思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为抓手,扎实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10年,韶山经济增长16.9%,财政收入增长2...  相似文献   

10.
孙东升 《学习导报》2008,(10):62-63
很多到湖南探访毛泽东故乡——韶山的海内外游客,除到宁乡花明楼参观刘少奇故居外.还要绕道乌石参观彭德怀家乡。韶山、花明楼、乌石,成为湖南红色旅游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1.
孙东升 《新湘评论》2008,(10):62-63
很多到湖南探访毛泽东故乡——韶山的海内外游客,除到宁乡花明楼参观刘少奇故居外.还要绕道乌石参观彭德怀家乡。韶山、花明楼、乌石,成为湖南红色旅游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12.
韶山     
《党课》2011,(23):36-36
韶山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韶山风光秀美,空气清新,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山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  相似文献   

13.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离开了故乡韶山到外地求学。1918年,“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开始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从此,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从1918年到1976年的58年时间里,毛泽东怀着浓烈的眷恋之情,六次踏上养育他的故土韶山,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留下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1919年10月,毛母病危,毛泽东闻讯后立即从长沙赶回韶山此间,正当毛泽东忙于驱张运动之时,接到了大弟毛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毛泽东立即带着小弟毛泽单,直奔韶山…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20日,省委常委集体到韶山,实地考察和研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一号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书记张春贤强调:“建设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一号工程’,对建设好毛主席家乡、建设好湖南有着重大的意义,各方面同志要带着对伟人深厚的感情,以对历史负责、对伟人负责、对伟人家乡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把韶山建设得更美好”。建设好韶山“一号工程”,是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寄予韶山的殷切期望,更是实现韶山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0日,省委常委集体到韶山,实地考察和研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一号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书记张春贤强调:“建设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一号工程’,对建设好毛主席家乡、建设好湖南有着重大的意义,各方面同志要带着对伟人深厚的感情,以对历史负责、对伟人负责、对伟人家乡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把韶山建设得更美好”。建设好韶山“一号工程”,是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寄予韶山的殷切期望,更是实现韶山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3,(8):45-45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120周年,为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励人民群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湘潮杂志社、长沙县史志档案局决定联合举办“韶山红日板仓霞”有奖征文活动。本次征文由长沙县开慧镇党委、杨开慧纪念馆、长沙县作家协会协办,具体要求如下:1 所有文稿以“韶山红日板仓霞”。为主题,必”须以前未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7.
1958年 12月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陪同下,来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来韶山参观的第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彭德怀为何此时来韶山,这得从当时的形势说起。 1958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常的一年,这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  相似文献   

18.
心中的韶山     
韶山,我魂牵梦绕的韶山。三十年前,我作为一名部队的新闻工作者,随团前往韶山。那时的韶山还处在“文革”的喧嚣之中,韶山冲里到处是红色的海洋,人头攒动,红旗飘扬。我们手捧“红宝书”,对着故居三鞠躬,以表达一个革命战士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那次韶山之行可以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次,又要去寻访韶山。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而韶山在我心中的那份神圣感却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9.
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亲手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80周年之际,由省委、省政府组织发起的“中国红色之旅·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6月25日在韶山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启动。党员代表、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向全国的共产党员发出了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走进红色之旅,接受红色洗礼的倡议。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3,(19):37-37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离开32年的故乡韶山,写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联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看后,建议主席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两宇看来只变动了下半部分,可整篇诗意却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亦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定稿时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遂称梅白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