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已成为学界乃至全社会深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要坚持"三性"(注重主体性,立足实践性,坚持实效性)要求,搞好"三重("重视理论指引,重视实践体验,重视环境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3.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章专讲环境教育问题,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鼓励大学设立对环境有影响的跨学科课程”,“推广与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有关的成年教育计划”。环境道德教育包括学龄前儿童环境教育、中小学环境教育、大学环境教育以及专业环保科技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4.
刘笛虹 《前沿》2006,(9):110-11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与毒品犯罪、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世界公害”。青少年犯罪成因复杂,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各级各类学校担负着最为重要的道德教育任务,理所应当成为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改变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观念,从而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人类自身的批判与思考,确立一种关于引导人类当下生存的立场以及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进行自我拯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理念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公平观、生态善恶观和生态义务观.  相似文献   

6.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突出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规范的养成,是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的、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要突出地抓好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刘丙元 《青年探索》2009,(3):17-20,91
正确的道德教育是青少年良好品德形成的前提。如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的某些基本范畴认识模糊甚至混淆,就会导致方法论上走入误区。而实践中对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区别的模糊、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对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的混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等则是此种误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培育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曾一度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忽略。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必须要直面生态伦理意识这一问题,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扩展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而且增强了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要;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的将来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课程上历经反复又面临尴尬。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十分必要;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回归;遵循道德教育课程的客观规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者联动,尤其要重视社会德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政治化的历史原因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其原因在于中国近、现代化的特殊方式和五·四传统的影响。政治化的道德教育具有双重效应。政治教育仍将存在于道德教育体系中,但其内容和形式急需变革。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背景,人类若要避免各种危机,必须从青年生命教育做起。青年生命教育以生态文明未来建设者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是生态文明对教育的需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我国,近年来努力开展青年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对生命的认识、生命观的认识上与生态文明的要求等方面,与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现状还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中应树立"生态人"教育目的观、"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幸福观,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应为生命教育创造生态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曹根记 《桂海论丛》2004,20(4):57-59
社会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德育的合理性,又需要德育为其提供支持,从而为德育经济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德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创造了条件。文章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经济活动的主体等方面,阐述了德育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分析了德育经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德性、道德与幸福的内在关联看,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知情分离、知行脱节、知信疏离等困境。对此必须创新德育路径,具体表现为三方面:在德育目的及功能上重视德育的主体性价值,在德育内容上加强德福一致的幸福观教育,在德育方式上强化体验式和实践性课程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千年承袭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研究适合学校教育的道德传统精华,并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法,探寻道德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成为不争事实。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德育生命线地位被虚化而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学分制下学生的德育目标如何合理确立以及实现却始终是一个难题;三是没有形成开放的德育思想。而坚持德育首位,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是解决德育低效的前提;实事求是,合理分居设置学生的德育目标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树立开放德育理念,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司法警官院校担负着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系统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监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越显重要。所以,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浅论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品慕 《桂海论丛》2005,21(6):84-86
高校教师面对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青年学生,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言行举止、处世方法无不感染和熏陶着学生。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要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对高校教师加强奉献精神教育,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树立师德光辉典范,与时俱进地开展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美育与德育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美育与德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内容相互渗透、作用相辅相成。美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高校培养21世纪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亲社会行为由那些对行为者无明显利益,但对接受者有益的反应组成。对大学生而言,亲社会行为更多地发生在虚拟社会中。影响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从个人角度看有认知、情绪和价值观,从环境角度看主要包括虚拟社群、大众传媒和网络规范。提高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针对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制定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德育首位论     
把德育放在首位 ,是人才生长规律的客观要求 ,是一切社会、一切阶级通行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思想道德素质对知识、能力的导向功能是无产阶级确立教育方针的依据。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催化知识、能力的生成、扩展和延伸的功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才生长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