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宫佩轩 《新东方》2008,(11):31-34
福利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因素,其中既包含物质的因素,也包含精神和心理的因素。”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福利等同于救济、施舍的观念曾经长时间地占据着统治地位,现代福利国家其实是更加系统、全面的力行慈善、救济的观念。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工业国家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第一,人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机关。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实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大参与国家的治理。国家治理的好坏,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也是人大的事情。现代的国家治理跟古代国家治理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个民意代表机关参与,古代是没有的,古代就是政府治理国家。现在的国家治理,是分享的制度,由人民和政府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的国家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阶段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国家的重要属性。在当今时代,国家的社会职能日益繁多,地位愈加凸显,但社会性是从属于国家的阶段级性的,不是国家的本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尽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尽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分析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14,(2):51-52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周平在2014年1月《人民日报》上撰文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制度架构,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表现。因此,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朱虹 《新东方》2010,(5):68-70
一、文化是重要的国家基因 国家基因是指国家相对恒定的人文、自然条件,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背景,国家基因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的国家基因是东亚大国、汉字文化圈中的文明古国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提倡“道德”普世价值,讲求以德服人和以德治国。近代东亚地区秩序变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政、一块是治,“政”构成政权,“治”构成治权,政权是解决国家权力归属的问题,治权是解决国家权力的运行问题。 目前我国正面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政府治理现代化,而且主要是指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因为政府是国家治理中涉及面最广的治理主体。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国家,人们对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津津乐道。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意识形态的观念理性而务实,并在此基础上以共同价值观建设国家,引领社会,稳定人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国家的重要属性。在当今时代,国家的社会职能日益繁多,地位愈加凸显,但社会性是从属于国家的阶级性的,不是国家的本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尽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分析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任何所谓“过时”或“公共权力”的看法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现代政治经济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但马克思本人并未提供一套完整的国家理论,只是揭示了国家产生的社会基础,指明了源于物质生活和生产关系演进的国家发展方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本文聚焦国家和社会关系这一条主线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者从“工具国家”到“主体国家”,再到“关系国家”的演进脉络。这一发展历程表明: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是社会分化成阶级之后的产物,阶级性因此成为国家的本质属性。但是,出于维护社会再生产和统治阶级长远利益的需要,国家获得了相对自主性,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作为“工具”的国家和作为“主体”的国家从而实现了矛盾的统一。随着生产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马克思主义者逐渐摒弃了将国家视为一种“物”和“实体”的做法,提出了关系视角的国家理论,强调基于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来理解国家,进一步打破了机械唯物主义国家观。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本原理,并基于中国实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其核心是创造条件,不断消除国家和社会的对立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增强。  相似文献   

10.
安大钧 《前进》2000,(10):13-14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涵义深刻,不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而且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性质和任务的最新概括我们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国体的意义上看,我国政权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国家政权的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就表明,我们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由于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关系中,利益关系是影响国际行为的基本因素,而国家利益则是在国家对外行为中发挥作用的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某种外交政策,实施对外职能,是与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分不开的。可见,国家利益是目的,外交政策、对外行为则是为保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而服务的手段。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斗争与合作并存。斗争并不完全排斥合作,合作中有斗争,在斗争中合作。合作与斗争都是受国家利益制约的。斗争是利益的驱使,合作是利益的需要,国家之间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主要是…  相似文献   

12.
科技安全是当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安全既是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既要从科学理论的严密性上定义“国家科技安全”概念,更要广泛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科技安全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等等。笔者仅就一两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根据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组成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居民,二是领土,三是政府,四是主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一个国家还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即一定的物质生产能力。但最初的国家安全只包括国民安…  相似文献   

13.
习惯先于国家而存在 按照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而监狱、警察、法庭这些暴力工具都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也就是说,裁判活动和法律是后于国家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4,(31):24-25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权力机关,而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正确把握人大工作的方向,。真正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人大的各项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自觉接受区委的领导,把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方寸之间,小小的一枚邮票,却被称为“国家名片”。被冠以“国家”二字,是因为邮票是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代表着国家的信用。此处所谓“名片”,是因为邮票上往往反映出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录了国家的历史瞬间,体现了国家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0,(9):86-86
左高山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全球化在给民族国家带来国家认同危机的同时,也为其建构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家认同涉及到国民是否确立起对国家的政治忠诚问题。国民对国家的政治忠诚是理解国家认同的关键,确立国民政治忠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建构国家认同。缺乏共同的国家认同和对国家的忠诚,国家安全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利,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任用关系。第三条辞退国家公务员,是指...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社会是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一对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国家理论中必须解决的历史观问题。是国家决定社会,还是社会决定国家,历来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两种不同国家观的根本区别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和作用,尤其是对于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行使国家权力,搞好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具有不同规定性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其联系表现在:国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共同体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得到了确认,并必将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一、法律的强制力及其特征法律的强制力是指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对任何社会的法来说,都不可能指望全体社会成员都会遵守。因此,法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也即对违法行为实行不同形式的追究以至制裁。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