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游”看小说评点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是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从小说评点的外在形式而言,评点是“游”的体现,从评点的内在精神上而言,“游”体现为有限与无限的二重性。概而言之,评点是评点者在有限的精神世界中优游于无限的艺术世界的外在显现。  相似文献   

2.
“先锋性”是对现代艺术探索与实验的性质与状态概括性描述。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写作肇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历经“今天派”、“第三代”、“个人化写作”,于今蔚为大观。80 - 90年代当代中国陆先锋诗歌写作,主要有如下七种形态:(一)肉身式先锋写作。肉身式写作,也即“躯体写作”,其命名肇始于西方女性/女权主义者在2 0世纪初的呐喊,旨在打破男权中心主义的文学秩序。当代中国先锋诗歌中,肉身化写作启动于舒婷,中经翟永明、伊蕾、唐亚平等人兴起的“女性诗歌”写作运动,直到当下嬗变为“下半身写作”。如果说,舒婷一代对…  相似文献   

3.
曲向阳 《人权》2003,(2):48-48
我是湖北省枣阳市的一名业余作者。从1993年9月起,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主要写些诸如散文、随笔、言论、小小说等体裁的文章。多年来,我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费在了读书看报刊和写作之上,当别人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精彩的节目时,我在奋笔疾书;当别人早已进入了梦乡的时候,我在挑灯夜战。在我咀嚼着脑力劳动的艰辛的同时,也品尝了收获的喜悦。我的一  相似文献   

4.
清代出了不少研究写作理论和写作技法的书,丰富了我国近代写作理论宝库。由李扶九选编,后经黄仁航纂定的《古文笔法百篇》(以下简称《笔法》)就是其中之一。把这本书对写作方法的论述整理综括起来,可以称为章法结构“五法”和写作技巧“十法”。首先,书中在所选古文的眉批、顶批、评解、附录当中,对章法结构的论述都读合在对具体文章的分析当中,主要提到以下“五法”:一、起笔不平法。卷六专谈如何起笔。所选十二篇古文,起笔各有其妙。书中关于起笔的分析,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起笔忌平,尚不平,要别致、俊美,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葛亮 《探索与争鸣》2022,(7):158-164+180
“学者”写作群体因所处人文环境的典型性、自足性,及思维方式的独特养成,而成为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切片”。观察这一写作群体的写作取材、叙事手法及审美形式等方面,可见出其对于不同话语空间的思辨及反拨,而这一点也成为穿刺当下学者小说体系的窥口。从戴维·洛奇、索尔·贝娄、约翰·威廉斯等学者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及笔者自身的创作经验中得出,学者小说的“空间观”主要体现在学院空间与他性空间的话语关涉、小说叙事的互文性转化与空间流动等方面。这一“空间观”及其所伴生的历史沉淀、价值观厘定和文化主体重认,对于探讨学院派创意写作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公安宣传写作”与“新闻写作”、“文艺创作”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功利性和策划性。“公安宣传写作”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公安题材的新闻写作为主体 ,同时兼顾公安宣传常用的非新闻文体 ,包括消息、通讯、案例、电视专题片、思想评论等 ,应强调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性。  相似文献   

7.
阚文文 《青年论坛》2008,(1):127-129
张竹坡自幼对小说的兴趣浓厚。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培养和激发出张竹坡特定的评点心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金瓶梅》评点体现出张竹坡的精神世界,宣泄自我、袒露胸臆,同时又没有迷失自我,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采取一种“不即不离”的独特欣赏视角。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歌“祛魅”书写的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忠 《求索》2008,(4):174-176
当代诗歌写作的“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客观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学理性地反思、审视各自的缺陷和偏颇,从而为当前诗歌写作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高考有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综合性教学评价呈现样式对综合性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小论文写作”可以作为实施综合性教学评价的样式试题,它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可以从评价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三个基本维度构建指向评价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的“小论文写作”命题框架,并通过优化“小论文写作”试题所采用的水平评分法,增强其操作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身体写作”这个西方女性批评的重要概念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本土化过程中遭遇到特殊文化语境而产生了理论性的异变和误读,完全丧失了女性批评话语应有的革命性内涵,在商业炒作和男性猎奇心理的暗示之下,使得女性写作逐渐由抗俗走向媚俗。其实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问题不在于写“身体”,也不在于写“性”,而在于怎么写,主要在于写作的动机和定位。女性写作应当在肃清概念的基础上突破“身体”和性,走出被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稿约     
2006年《乡音》杂志依然延续四大版块,十几个栏目的内容设计,现正在全面征稿。“视点”版块特别策划该栏目充分利用政协自身资源,以委员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等为线索,策划撰写与读者息息相关的、思考社会现实的文章。现开始征集4-12期策划选题,选题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时事评点主要刊登社会杂谈、时事评论,或独具慧  相似文献   

12.
钟惺是晚明时期竟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喜好评点,有<诗归>等多部评点著作.他的评点,标举性情、标示章法和语脉;既承接公安派之精髓,又吸纳传统诗学之精华,具有继往开来之价值.晚明时期涌现出的大量托名钟惺的评点本,反映了钟惺文学评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卢静 《求索》2012,(6):83-85,114
古代《檀弓》的文学阐释主要以评点的方式呈现,自南朝发端,唐宋有所发展,明代出现从文章方面评点《檀弓》的专著和古文选本,在文学阐释方面创获颇丰,至清代达到鼎盛。纵观其历程,特点有三:评点数量逐时而增;宋代以前的评点载体比较单一,至明清一变,或选或评,或兼而有之,蔚为大观;评点内容从零星的概而言之,逐渐微观化、细密化。梳理《檀弓》的文学阐释历程可以彰显经学与文学的相互演进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谭德生 《求索》2011,(12):216-218,68
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了“零度写作”这一概念。零度写作又称中性写作、白色写作,即零度、透明、中性、新闻式的写作。但绝对意义上的零度写作事实上并不存在,巴特提出零度写作并不是对思想、意识以及风格、个性的的简单拒斥,而是试图通过对写作断裂的弥合、超越,重获语言的自由、人的自由。零度写作在一种“无”中敞开了对一切的“有”的接纳。  相似文献   

15.
孙桂芝 《求索》2014,(2):138-14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曾从语言学、精神分析、生理差异等层面界定何为“女性写作”,但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之一罗宾·沃霍尔认为,“跨历史的”、“普遍的”女性写作无法界定,必须在“具体历史语境中”描述女性写作。她以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叙述干预为例,把叙述干预划分为疏离型和吸引型两种类型,并论证这两种叙述干预具有不同的性别气质内涵,前者属于男性写作范畴,后者属于女性写作范畴,后者被理论界贬低乃性别偏见之结果,两者存在内在关联,有时也会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今年第3期“新闻与写作”专栏发表了署名竺良的文章《雪堆的靓女怕阳光——评<当代新闻学>的抄袭手法》(以下简称竺文)。竺文中多处指责《当代新闻学》的编者是“抄袭者”、“剽窃者”、“小偷”、“王婆”、“梁上君子”和“雪堆的靓女”等。我们在宁的《当代新闻学》编写单位和个人觉得有必要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以澄清事实。  相似文献   

17.
稿约     
《乡音》杂志自本期起进行版面调整,现开始全面征稿。“视点”版块特别策划该栏目充分利用政协自身资源,以委员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等为线索,策划撰写与读者息息相关的、思考社会现实的文章。要求内容翔实,针对性强,且行文活泼多彩。时事评点主要刊登社会杂谈、时事评论,或独具慧眼或百家争鸣,短小精悍的言论。论坛主要刊登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分析解读,要求具有新闻性、客观性、前瞻性、学术性和独到之处。浏览器提示、索引式介绍国策省情及最新学术思想。“政协会堂”版块交流与探讨介绍全省各级政协和委员,…  相似文献   

18.
1 .从狭义的知识观到广义的知识观。语文知识,通常被看作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读、写、听、说的具体知识,这是一种狭义的知识观。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来看,知识可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和“怎么样”;程序性知识主要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策略性知识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9.
王真 《青年论坛》2010,(2):123-126
金圣叹终生致力“六才子书”评点,并形成了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境界为着眼点的文学批评观——“锦心绣口”说。他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及文学中心观。从鉴赏论角度出发,金圣叹“锦心绣口”说中的鉴赏是建立在一定文学艺术接受能力之上的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丽 《前沿》2011,(4):169-173
本文通过对现代小说评点较有代表性的贾平凹"知情者""自发者"评点系列,以及吴中杰对鲁迅小说评点概观的展现,总结中国小说评点叙事现代转化的趋势所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者心细如发的评点渐渐让位于宏观阐释;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感性之言渐渐让位于纯粹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生机勃勃的情感点评逐渐让位于现代评点的理性剖析;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者的导读者、教授者身份在现代转变为导读者与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