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兰者爱民     
2007年8月,我到广西容县调研,参观兰花基地。看到基地不仅有兰,而且有兰文化。可见,兰花产业,既属物质文明,亦属精神文明;既可富民,亦可养志,应大力发  相似文献   

2.
朱老总与兰花张生平朱德总司令最喜欢兰花。他每次来成都金牛坝招待所(现金牛宾馆),都要去花工组观赏兰花。到了兰草坪,见到花工李奕云就热情地说:“李师傅,我报到来了。”李师傅忙说:“总司令辛苦了!”于是,他们就蹲在那里,观察研究起兰花来。朱总司令对兰花很...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06,(11):21-27
兰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强,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古人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特别嗜好种养兰花.他不仅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养兰经验,而且对兰花的鉴赏也有较高的水平.对兰花深知、深爱的他,自然也就有着许多动人的兰香故事,真是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4.
1993年夏,项南携夫人汪志馨和女儿项小米回到连城朋口家乡。一到乡政府,他听说朋口有一兰圃,当即提出前住察看。该兰圃主人饶春荣,系朋口内山片桂花村人。他在朋口乡政府所在地石背街租用私人住宅的三层天台种植兰花。当时,天上下着  相似文献   

5.
白兰之花盛开金城──白银市政府市政府驻兰州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纪实本刊记者姚志宏"清秀的白兰花,纯真的白兰花,温馨中透出朝气,朝气里飘出温馨……"这首由白银市政府驻兰办事处主任、白兰实业总公司总经理邱维兴亲自谱写的《白兰之歌》,既表达了白银、兰州两市人...  相似文献   

6.
艾琳 《共产党人》2008,(5):36-39
因为采访她,才有幸走进她的办公室。但见一盆正散发着阵阵幽香的兰花,静静地摆放在墙的一隅,那婀娜的花枝在这塞上的隆冬季节里显得无比娇媚。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古人咏兰的诗句: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  相似文献   

7.
井冈兰是生长在井冈山区一种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每逢新春之际。井冈兰便迎着寒意未尽的山风,绽出一朵朵洁白无瑕的花朵,飘溢着阵阵幽雅的清香,沁人肺腑,给人以美的享受。 凝望着井冈春兰楚楚动人的风采,人们不禁想起一位被誉为“井冈春兰”的巾帼英雄——伍若兰。 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1903年3月,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湖南耒阳县城关镇南门外的金兰村。一个伍氏人家喜添了一位千金。父亲笑眯着眼,给爱女取名“若兰”,意即象兰花一样的高洁和坚强。  相似文献   

8.
正朱德赋诗《咏兰》颂兰: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如颂其人。1972年,江苏省常熟市老浜村生产队会计钱月宝心里默默播下一粒种子:要让乡亲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当时,她23岁。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身为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总裁、常熟市梦兰村党委书记的她获评"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这一年,她64岁。  相似文献   

9.
正她叫王开兰,人如其名,和她相处总有种兰花开放的馨香和淡雅,娇小、瘦弱是她给人的初印象。今年45岁的王开兰现任宏远集团第五工程部项目经理,依靠自学,先后取得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大专学历,建筑工程师的职称,水利、市政、公路三项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资格证书。她主要负责工程部各项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资料审核、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以及所有"软件"建设管理。参与施工管理的昭苏哈桑河东沉砂调节池工地先后获得  相似文献   

10.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1922年秋,朱德远涉重洋赴欧洲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即使在此期间,朱德仍念念不忘兰花。当他在德国与周恩来第一次见面时就谈到了兰花。由于  相似文献   

11.
巍巍井冈,兰花繁茂。而在人们的心中,这里还盛开着一株馨香隽永的井冈兰——红军女英烈伍若兰。走上革命道路1903年8月,伍若兰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城南金兰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她天资聪颖,琴棋女红样样都行,还常常洗衣做饭、挑水打柴,为负担较重的家里分忧解难。12岁时,若兰进入耒阳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她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并练就了一手毛笔  相似文献   

12.
赵雨思 《当代贵州》2023,(22):18-19
<正>庭院虽小,大有可为。贵州各地因地制宜,以农户为主体,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寻找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前屋后一亩三分地的事儿,能做多大?起初,兴义市白碗窑镇甲马石村党支部书记喻福琴心里也没底,但看到12户兰花种植示范户带着自己培育的200多株兰花参加今年第十四届贵州省兰花博览会,与全国2万多株兰花一起争芳时,她心里踏实了:鼓励和引导大家发展庭院经济,这路子走对了。在示范带动下,村里还培育了30余万株兰花,2022年共计增收3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3.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 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12)
正湖湘大地是一片红色沃土。在这片洒满烈士鲜血、谱写红色传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花”的记忆。毛主席喜爱芙蓉,曾以“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诗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朱总司令酷爱兰花,曾写下40余首“咏兰”诗,寄托对生长于耒水河畔的妻子伍若兰烈士的怀念;老区人民钟爱杜鹃,对歌曲《映山红》《又见映山红》和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情有  相似文献   

15.
朱德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闰的开国元勋,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也是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时都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盆具中;在和平年代,在繁忙的上作之余,与他相伴的也是兰花.兰花是国香,朱德是兰化迷,对兰花可谓一往情深,因此朱德还被他身边的许多同志称为"香帅".  相似文献   

16.
项南与兰花     
日前,连城县朋口镇由于兰花种植规模、品种、产量等位居福建省首位,尤其在兰花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全国第四家"中国兰花名镇"称号。并且设在朋口镇的"连城兰花博览园"项目被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消息传来,最应当告慰的是一个人,他从朋口镇走出去,牵挂家乡的建设,尤其晚年为发展连城兰花事业倾注了巨大心力——他就是原福建省委书记项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1987年将兰花定为市花,这不仅因为兰花是贵阳的本土物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央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了增订本的《朱德诗词集》,在洁白闪亮的封面上,雕烙着几枝兰花,如带如剑,浅淡透骨,顿然使我闻到一股浓郁清醇的香气。兰花兰香,由花及人,让我想起崇敬的朱老总;由朱老总,由人及花,让我不能不对兰花情有独钟。老总啊,您就是兰花;兰花啊,您就是老总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程世刚 《党史博览》2008,(2):8-11,14
兰花,端庄秀丽,高雅朴实,色泽淡雅,幽香纯正,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并称为万花丛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与坚韧刚毅的气质赞颂不绝。朱德一生钟情兰花,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  相似文献   

20.
正6月9日,张兰花像往常一样,开着小四轮往泵房里送完了肥料,就来到连队远程教育点的电脑前,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边看边记录着。不认识她的人,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普通的团场女职工,却是2012年度中国优秀经济女性的获得者。走进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提起张兰花,职工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仅是因为张兰花会种棉花,还有她热心的待人接物。2000年8月,28岁的张兰花与丈夫李志刚从老家来到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