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 1.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相似文献   

2.
赵科天 《长白学刊》2011,(1):141-14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个体需要进入新的活跃期,突出地以利益问题表现出来,并出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政治诸多需要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人的需要新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需要和生产的自我扩张使矛盾双方的内在张力增大;矛盾内部两个方面交替易位,需要上升为矛盾的主导方面;供需指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人类从物质人、生物人、社会人到信息人的嬗变,提出了"钱、权、知识、情感、艺术、虚拟"六维信息人向量模型和信息力学概念,在基本层面上阐释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4.
刘夙凯 《前沿》2012,(8):145-146
20世纪60年代,自从计算机应用到美术领域后,科学技术与艺术重新走到了一起。计算机美术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美术相比,有着显著的特征。本文重点从计算机美术的创作过程、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美术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民族宗教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民族宗教美术艺术语言完全丧失了民族宗教美术的优良传统。强势地位的日渐衰弱、创作主体心理的精神失却和分流,使宗教美术创作逐渐趋于衰退。我们应学会在对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中促进民族宗教美术的发展,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重视民间画师的挖掘和培训。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真正提高当代民族宗教美术的艺术水平,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宗教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必要组合。现代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艺术鉴赏,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从历史上就着眼于人的发展,艺术教育和艺术对于当代人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们满足全面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而宗白华和朱光潜都曾提倡的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则是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合理契合,艺术教育以其对于情感体验、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审美,使人获得健全的人格、超脱的精神和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必要组合.现代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艺术鉴赏,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9.
冯志飞 《前沿》2013,(8):175-17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懈地追求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分享着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各式各样的艺术比赛便应运而生。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准确界定规格高低、优劣的艺术赛事,很多赛事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规范。在当下高度发达的文化市场,如何给予这些艺术比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艺术比赛评价的尺度是怎样的?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商榷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新浙江"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省委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它符合浙江实情,锲合浙江人民的深切愿望,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关注。与物质富裕目标相比,精神富有的任务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时间跨度将更长。因为,物质富裕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政府的推力、市场的动力和社会的合力在短期内见效,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精神的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