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工运》2014,(6):57-58
第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时告知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4,(5):58-59
第十条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3.
张永华 《工友》2011,(4):27-27
《工友》编辑部:年初,我到一家劳务派遣单位公司求职。我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务派遣公司将派遣我到一家公司工作,月工资为1800元。劳动合同还对我的工作岗位、工作期限等作出了约定。可我实际从劳务派遣公司领到的工资只有1700元。公司解释说,扣下的100元是中介费和劳务管理服务费。请问,劳务派遣单位能否向被派遣的员工收取中介费和劳务管理费?  相似文献   

4.
谭立独 《工友》2014,(8):8-11
正劳务派遣作为补充用工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灵活用工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主要特点是用人灵活,可以减轻用工单位的用工风险。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业务增加或减少时相应调整人员,按需配置。但是,劳务派遣用工的无序化扩大,已对劳动用工市场秩序形成冲击和挑战。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方式的垂青,不仅仅在于其高效率,与之  相似文献   

5.
工友 《工友》2013,(8):35-35
《工友》编辑部: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务派遣单位合同期满,一直未续签,劳务派遣员工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此事实劳动关系,是与劳务派遣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还是与用工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造成的劳务纠纷,如何处理?李振海李振海读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三条"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之规定,劳务派遣员  相似文献   

6.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以劳务派遣方式使用编制外人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劳动合同用工中,劳 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引发的法律后果的逻辑解读应为:如果劳动者的 连续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则新用人单位负有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如果劳动者的连续工作年限 不满十年,其意义仅在于新用人单位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时,是否应当合并计算劳动者在原用 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的性质不应视为是属于被派遣劳动者的“新用人单位”,而通 过界定“逆向劳务派遣”或适用实质雇主判断规则,寻求用工单位承担实际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的裁判思路, 应当审慎。劳务派遣用工中,劳动者是否享有要求劳务派遣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权利,亟待立法明确。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中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依照<劳动合同法>,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用工单位与法律规定作为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单位具有共同雇主的属性,《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可以适用于规范用工单位退工的情形。用工单位退工和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具有高度关联性,应当区分不同退工事由和劳务派遣类型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14,(7):57-59
第五章跨地区劳务派遣的社会保险 第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被派遣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12,(10):25-25
《工友》编辑部:我于2012年1月1日与一家劳务派遣中心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一周后,我即被派往到一家公司上班。两个月前,公司得知我已怀孕60天,因担心我此后会影响工作,遂将我退回给劳务派遣中心。而劳务派遣中心既没有为我另行安排工作,也以我没有做事为由一直拒发工资,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市场已经日渐成熟,但由于"三方两性"的特殊性,劳务派遣市场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对劳动者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但也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问题。对用工单位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低成本、灵活的用工形式,但同时也带来员工忠诚度低、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对用人单位而言,劳务派遣市场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机遇,但不断规范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不少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劳务派遣市场的三方主体必须立足现实,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行为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伏强 《中国工运》2006,(4):57-57
介绍了该公司实施“十全”管理,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经验。一是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根据生产发展需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先后与劳务输出公司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再通过他们与劳务青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到100%。二是全部按时足额兑现工资。该公司制订了《劳务用工工资方案》、《劳务用工考核办法》、《劳务用工日常管理考核细则》等三个规定,建立和完善劳务用工的分配和管理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谭子 《工友》2016,(4):8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要求企业降至这一比例的时间定为2016年2月底之前。用工单位未将本规定施行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降至符合规定比例之前,不得新用被派遣劳动者。大限已至,这一规定执行得如何?超过比例的派遣工究竟被如何安置?现实中又存在着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观点     
《时代风采》2013,(16):10-11
劳务派遣比例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人社部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提出用工单位在辅助性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15.
7月1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整顿乱象丛生的劳务派遣市场,是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要义所在。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这种辅助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13,(6):27-27
《工友》编辑部:我们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某化工企业的职工孙某最近书面提出要求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派遣公司与该化工企业在2003年时已经建立了劳务派遣合作关系,而孙某就是其第一批派遣职工。时至2013年2月,孙某已经在该派遣公司和该化工企业工作满10年。请问,派遣职工是否有权利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郑立勇郑立勇读者:关于被派遣职工连续工作满10年,可否要求劳务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共98条,其中用11条专章规定了"劳务派遣",立法者试图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不料,该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反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近年,劳务派遣突破岗位、时间和行业等限制,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有些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比例高达50%甚至更多。不少单位招工,事先就指定了劳务派遣公司,一些单位干脆解除与其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让员工与派  相似文献   

18.
张洋  白龙 《时代风采》2011,(24):14-15
【核心阅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劳务派遣在部分单位被滥用,派遣工合法权益被损害问题突出。“据全国工会对10多个省份的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劳务派遣工不少于2000万。一些行业和用工单位已经把劳务派遣作为主要的用工方式,个别单位甚至达到了90%。”在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时,全国人人常委会委员周玉清介绍。此前。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古驰(Gucci)因涉嫌“加班黑幕”及“虐待员工”遭遇调查,劳务派遣也成了厂方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怎样遏制劳务派遣乱像。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时代风采》2012,(1):27
问:我于2000年1月被聘于某运输公司担任驾驶员,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07年8月,公司要求我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同年12月,我与该务派遣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但仍在运输公司下属的车队工作。2008年1月,我要求公司支付身份置换前解除劳动  相似文献   

20.
问:我是一名技校的毕业生,学的是焊接专业。毕业后根据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意向性协议,我来到了一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公司把我派到一机械厂。在和派遣公司签订的三年劳动合同中,公司和我约定了六个月的试用期。来到厂里,厂方又给我规定了六个月的"试工期"。享受的是相同岗最低档的工资。用人单位派遣公司已给我规定了一个"试用期",用工单位造船厂可以再给我规定一个"试用期"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