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俄国独特历史道路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包含着深刻矛盾。以他们为主体的革命激进主义思潮和运动表达了俄国社会部分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对俄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月革命是俄国民主发展的历史分界线.但半年之后,就发生了十月革命,民主体系瓦解,20世纪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就此根本改变.俄国第一个共和体制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等级社会、资格选举体系和群众政党缺失的条件下,建立经典议会制的思想却在革命领导人的意识中占居统治地位.二月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由它宣告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在后苏联时期开始得到实施.二月民主体系破产的经验,对20世纪末宪法危机的解决也产生了影响.在廓清会导致民主改革间断的社会因素时,重要的是要及时地用详细制订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与这些因素相抗衡.  相似文献   

3.
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派普斯对俄国保守主义的研究,是对俄国政治文化传统的总结之作,对中国的俄罗斯学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认为,俄国保守主义的实质就是拥护专制制度,而俄国专制制度的性质是君主的家长制统治,即国家与君主一体,君主代表一切,所有人都依附于君主,国家机构只是君主的私人机构,而未发展成为公共机构。理查德·派普斯分析了数百年间俄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变迁,认为它是俄国的主导政治思想。俄国1861年改革后,民族主义和反虚无主义成为俄国保守主义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则演变成独特的自由保守主义。但是政治斗争的激烈化导致政权与社会的鸿沟加深,自由派与保守派无法合作,帝制最终倾覆。派普斯对俄国保守主义的分析具有相当的深度,认为俄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太弱,是导致专制主义强化的根源。但是他并没有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对俄国保守主义的认识比较狭隘,而且对俄国专制制度在现实中的政治活动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太过简化。对于俄国保守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学者们还需更进一步地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由来在俄国近几年来知识分子与政权这个问题十分引人注目,它成了报刊杂志、圆桌会议的论题。人们不仅将知识分子看作是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文化现象,而且是政治现象。从俄国历史上看,当社会处于混乱状态,人们不知所措,徬徨,逃避现实,消极的时候,便会出现知识分子与政权关系这样的问题。“俄国经历了革命。这个革命没有给予人们所期望的东西。……俄国社会被过去的紧  相似文献   

5.
高升 《俄罗斯研究》2006,3(4):72-77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设想是与马克思思考当时俄国的实际历史相联系的,是为了使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相配合而提出的一种设想,并不是一种成熟的革命理论.历史证明这一设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实现,而只是在俄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企图人为地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结果带来的却是历史的倒退和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关键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立文化身份和精神优势。其间,俄罗斯传统文化意识在俄国和欧洲两种文化交流与激烈碰撞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知识界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述而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8月出版/79.00元ISBN 978-7-5097-9331-2本书致力于从历史的角度探寻欧洲人的行为如何使非洲欠发达。作者指出,在15世纪前欧洲人来到之前,非洲已有数个王国处于社群主义向封建主义过渡的边缘,如没有外界干扰,非洲也会循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作者将欧洲人对非洲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殖民主义时期的奴隶贸易阶段;二是以1885年《柏林条约》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被誉为"俄国现代哲学之父"。这位逝于20世纪元年的俄国哲学家却构成俄国思想史的重要分水岭之一,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20世纪思想家。他在俄国思想史上的意义持久而又深远:首先,他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万物统一哲学,为俄国现代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他率先提出并思考关于俄国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的"第三条路径";最后,他试图融哲学、神学、科学乃至艺术为一体的创作追求和表达方式也具有深远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索洛维约夫思想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俄国知识分子理性精神的成熟、俄罗斯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以及俄国独特的"帝国规模"思维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在地理上最初局限于欧洲的最东部,最后则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横跨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俄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更是它文化上的特点。在人类历史上,欧洲与亚洲形成几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笼统地讲,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俄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决定了它处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交界处,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而具有两重性。这是俄国文化最独特之处,如果不牢记这一点,全部俄国历史,包括今天,都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历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这样说,来自西方的殖民冲击直接决定了殖民地诸国最近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即使在非殖民化的今天,这种冲击的影响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继续存在.英国和俄国都曾经是这段历史上最庞大的两个殖民主义宗主国,它们当年的殖民主义扩张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通过对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同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还对英俄两种不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对于殖民地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特写之三幻想家的个人主义正如我们说过的,在俄国没有足够强大的对立力量来对抗左倾激进主义,对抗人的思想和意志不受任何限制,神话能变成现实这种存在于幻想世界中的愿望。斯拉夫主义者认为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们的灾难。俄国知识分子的反资产阶级性,反实证性极大地哄骗了我们,哄骗了国家。俄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与其他国家的脑力劳动者不同,没有扎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有关19世纪俄国官僚史研究的兴衰,是冷战以来西方史学发展和美苏关系变化的缩影。冷战开始后,政治需要促使西方学者对俄国当代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学者以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为依托,吸收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和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构建出有关俄国政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揭示了19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内在演进趋势,肯定"开明官僚"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对俄国官僚的派系斗争和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考察改革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现代化理论和"1917年范式"面临挑战,"新政治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俄国史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未,在俄国已开展了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这门科学方面,沙皇俄国不逊于西方国家。许多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苏维埃政权的头几年,列宁不止一次地强调具体社会研究对民主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20年代广泛地、目标明确地进行了具体的社会研究。当时最大的社会学家是布哈林,但是广大的苏联人没有机会读到这位被列宁称之为党的最大理论家的著作。苏联的极严肃的理论社会学没有能生存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俄国在哈萨克草原的扩张拉开了其在中亚扩张的历史序幕,但俄国正式对中亚发起大规模扩张战争却开始于1860年代初期,其背后的动因主要有三:安全动因、经济动因与战略动因。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和较低的征服成本,则为俄国的扩张提供了激励性条件。从1860年代初期至1880年代中期,俄国在中亚的扩张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扩张高潮阶段(1860年代初期-1873年)、扩张的间歇阶段(1874-1878年)、第二波扩张高潮阶段(1879-1885年)。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俄国相继征服了河中三汗国以及外里海地区的土库曼部落。俄国在中亚扩张战略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两条,它们都带有明显的自下而上的特征。俄国奉行的扩张战略原则是机会主义,它的扩张战略有四大特点:扩张意志坚定,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又非常谨慎;善于把握扩张时机,出手主动,果断有力;善于并敢于进行外交欺骗,以外交为军事扩张打掩护;以军事手段扩张为主,同时辅之以政治和心理手段。总的来讲,俄国的扩张战略是相对成功的,尽管它没有完全实现在中亚的扩张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出版/79.00元ISBN 978-7-5097-9331-2本书致力于从历史的角度探寻欧洲人的行为如何使非洲欠发达。作者指出,在15世纪欧洲人来到之前,非洲已有数个王国处于社群主义向封建主义过渡的边缘,如没有外界干扰,非洲也会循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作者将欧洲人对非洲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殖民主义时期的奴隶贸易阶段;二是以1885年《柏林条约》为标志的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即殖民主义时期,非洲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加速外流,  相似文献   

17.
所有的政治经济迹象表明,二十一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远东地区传统上存在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三大两小”。三大是指俄国、中国、日本;两小指蒙古和朝鲜。五重奏中俄国的声音最年轻,它加入乐队的历史才四百年。  相似文献   

18.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有在朝鲜发生战争的可能,于是朝鲜一年里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有缔结俄国保护朝鲜、朝鲜给予俄国一些特权的秘密条约。但是各国对俄国插手朝鲜事务持有极强的警惕性,朝鲜的“引俄”行为及俄国的表现被夸大,都采取了阻止俄朝接近的措施,这就是第一次俄朝“密约”事件。此次事件无论是对当事国——朝鲜和俄国,还是对在朝鲜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或对朝鲜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一)人们常常把合资企业看作是在80年代首次出现于苏联的新生事物,一些论述苏联合资企业的论著也往往是这样说的。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合资企业的本质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列宁早在苏维埃俄国建立的初期,在著名的“新经济政策”中,就对吸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问题作了很多论述。列宁指出,苏维埃俄国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经济极其困难,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为了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俄国历史处于转折点已成定论。从八十年代中期俄国历史实现了迈向新时期的开端。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意识、政治和国家组织发生激进和革命性变化,所有制关系和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变动。共产主义体制和苏共的崩溃、苏联的解体、新独立国家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