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因为其影响甚小,所以至今知道的人也不多.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再次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周恩来与蒋介石会见后,立即将会见情况和蒋要见毛之意电告毛泽东,并果断地建议“毛不 见蒋”.那么对蒋介石的邀请如何作答呢?周恩来提出了三种设想:第一,以林彪代毛泽东同蒋会面;第二,以朱德代毛泽东见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  相似文献   

4.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著作的千千万万读者之中,蒋介石是最特殊的一位读者。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专门写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的。 当年,蒋介石也曾翻过这本书。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50年代的一天,当他已是败军之将时,又读此书,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泽东正是用这些战略战胜了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驰函蔡元培请命西安事变之后,整整七个月过去了,蒋介石在解决事变中答应的许多事情都一直未能落实。眼看日本人已经武装占领了平津、上海,南京也已危在旦夕,可蒋介石还是下不了联合抗日的决心。怎样才能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使摩拳擦掌的红军早日开上抗日前线呢?毛泽东想了许久,决定与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团体负责人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于是,着手给这一大批著名爱国人士写信。这一夜,毛泽东坐在灯下,潇洒挥毫,伏案疾书,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文字在他的笔下流淌。他写下一大摞信件,发送给马叙伦、许德衍、蔡元培、马相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主席的“四不”约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个别亲友去信想通过他找份工作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决不像蒋介石他们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垮台.” 随后,他定了处理亲友托他办事的“四不”约法.他说: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亲友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在周恩来等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进行和平谈判。一天,陪都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去作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从容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讲到这里,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接着慢条斯理地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发出一阵豪爽的笑。“那毛字又作……”不等那人问完,毛泽东便风趣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6,(5)
1949年10月1日凌晨6点,东方已露出桔红色的曙光,工作了一通宵的毛泽东主席才缓缓走出他的办公室。他点起一支烟,边抽边在院内踱步,神色相当疲倦。昨晚,周恩来副主席多次打电话催毛主席休息。这会儿,他终于进了卧室。下午一点,警卫员喊醒了他。两点五十  相似文献   

10.
在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的众多的湖南老乡中,有一位“将军大使”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和赞赏,见面后常戏称他“小老乡”。他就是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原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国防部长耿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调耿飚到外交部工作。耿飚成为首批驻外国的“将军大使”之一。 1949年冬季的一天,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室,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近期外交工作的情况。 听了周恩来的工作汇报,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道: “我们的外交工作要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10,(13):55-56
毛泽东心里很清楚吸烟有害健康,但已经上瘾的他无法戒掉。为了减少吸烟对他身体的伤害,保健医生只好弄了一些烟嘴给他,并告诉他烟嘴可以过滤尼古丁。毛泽东虽然不愿意,但考虑到配合保健医生的工作,而且烟对身体的伤害他也渐渐感觉到了,所以后来还是采纳了保健医生的意见,并慢慢习惯了用烟嘴。同时工作人员还建议他把一支烟折成两半,  相似文献   

12.
1911年10月,18岁的毛泽东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几天后,一个比他大6岁的青年,作为一支敢死队的队长,带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大获全胜。他后来曾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他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3.
正(一九四九年二月四日)1949年2月4日,与毛泽东例行会谈,在场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有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关于新疆问题毛泽东头一天就告诉我,他想和我谈谈新疆问题。我问毛泽东,新疆问题指的是什么。毛泽东说,归迪化政府管辖的新疆伊犁地区,有个独立运动,那里还存在一个共产党组织。我回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嗜好吸烟,经常是手不离烟.说起来,有关毛泽东吸烟的事情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吃百家饭,抽百家烟 毛泽东是何时起开始学会吸烟的,至今尚无文字见述.他本人也不曾讲过.但可以肯定,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烟瘾已经很大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看见周恩来停住了脚步,上下打量他,问:‘是不是嫌我穿得太洋气?’ 毛泽东对警卫员说:‘这次我们去重庆,可能被扣押,坐大牢,甚至杀头……’ 毛泽东出席完蒋介石的晚宴后,正在翻阅报纸。突然,蒋介石的卫士进来说:‘你们三人出去,把毛先生留在这里’ 毛泽东对美国包瑞德说:‘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要做,就得放开手放开脚,自由自在地做,……’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十天之内,连续给毛泽东发去三封电报,催促速来重庆谈判。当时国共双方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又有怎样的台前幕后呢?"蒋介石如不同共产党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1945年5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亚洲战场胜利在望,而蒋介石是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还在芦沟桥事变八周年时发表纪念文章说:"以八年  相似文献   

18.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19.
修养撷英     
《前线》1998,(11)
“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为一把烟叶勒紧裤腰带贺龙嗜好抽烟,在长征途中,他常常断烟,没烟就抽茶叶,抽树叶。1937年春的一天。警卫员拿着一把烟叶高兴地对贺龙说:“老总,您又有烟抽了”。贺龙接过烟一看,黄澄澄的,味好香,是上等的川烟。“哪来的?”“买的。...  相似文献   

20.
重庆谈判入虎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4日至23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接连向毛泽东发出了三份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家大计”。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他会见,共商和平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问题的宣言》,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全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