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等,其中,不乏向计划体制回归的因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消除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以间接调控为主,建立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投资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活动市场化、投资资金多渠道化、项目决策分层次为特征的新格局,调动了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前投资体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投资总量膨胀、投资规模宏观调控困难、投资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关系列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资体制。一、建立投资的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多年以来,我国投资领域存在着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投资“饥饿症”导致反复出现投资总规模过大,成为总需求膨胀以至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剧,降低了宏观经济效益。两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计划体制下  相似文献   

4.
阮方确 《求实》2006,5(1):36-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计划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用“规划”取代“计划”,是我国计划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一个新坐标。  相似文献   

5.
一、建国六十年来投资体制之变迁 我国投资体制变迁的历史,实质是投资体制市场化的历史,也就是政府投资由全能向有限转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企业适应市场化改革需要,转变经营理念,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粮食购销企业经营运行的新机制。如何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农民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把农民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接在一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都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走农业经济市场化的道路就是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完善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框架应有以下内容。   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化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化指根据市场原则改革与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个重大举措,取得了巨大成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业的基…  相似文献   

8.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问题之一在于能否按市场经济逻辑要求加快改革攻坚。按市场经济逻辑要求推进改革,要科学校正市场化改革方向,科学确定和推进各领域改革,把体制改革引申到社会结构转变上,沿着经济领域市场化、社会领域公民化、政治领域民主化这样的逻辑关系所确定的轨迹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1979年,到现在已近20年。在这20年里,中国的经济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计划体制已被打破,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开始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走过的路并就今后经济改革的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化、民营银行与新政治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围绕资本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资本市场化是在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的资本配置过程中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包含企业融资和投资两个环节的市场化机制.2014年银监会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筹建释放出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化改革的明确信号.因此,一方面,有序推进我国金融结构的主体秩序改革、全面深化投资体制机制改革,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获得和投入资本这一生产要素,保证所有资本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加强新政治金融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要坚持我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应当把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或者"社会主义方向"人为地分割开来,片面地肯定其中某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而应当把改革方向的"市场化"或者"社会主义"这两个方面内在地联系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市场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是在市场化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我们所实行的"市场化"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市场化。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市场化生产方式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有机统一,是现代的市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经营城市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仁怀市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方式作了一些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物业管理企业化”的方向和目标,采用行政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办法,通过流动、组合、拍卖、出租、转让等方式进行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作,加快经营城市的速度,加大了经营城市的力度,城市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和市场化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周耀虹 《理论文萃》2000,(5):24-28,10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中心城市一般被定位为工业生产基地,与这种相对单一的城市功能相适应,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就业结构,且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也构成了以产业工人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及相应的价值观念的基础。7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逐步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发展。适应逐步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一方面是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功能发生分化导致就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分析与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广奇 《求实》2000,(10):35-37
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是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过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到令人欣慰的水平,成就是巨大的,但市场发育不均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目标模式还有不少距离。本文在揭示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实质基础上,对市场化程度作了计量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市场化进程:方法讨论与若干地区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基本目标。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如何,或者说,我国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还有很多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少研究者为此作出了努力,提出了一些评价的方法和相关结论。这些方法和结论有何意义?存在哪些问题?浙江的市场化进程一向被认为处于全国前列,然而事实上究竟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凡兼容不同所有制于一体的企业形式,都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其性质主要体现在与传统的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及民营经济的比较上。随着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处于变动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将不断趋向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这既是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更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将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心目标而进行多项改革,投资体制的改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投资体制以往发展历程,我们便能更好地把握即将进行的投资体制改革。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投资体制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投资管理体制,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30年里,虽然经过多次集权与分权,在条条与块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投资体制的回顾及山西省投资体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投资体制中出现弊端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投资体制、投资过程和投资管理当中,并从打破行业垄断、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主体和较完整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演进和深化,经历了从双轨制改革到商品和服务市场化改革、再到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过程。现阶段,政府依旧是稀缺生产要素的实际掌控者和配置者。人为控制各种要素的价格,影响了价格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资源错置、寻租腐败。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瞄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取向。通过稳步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变级差地租的分配模式,完善工资形成机制等措施,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推进。利率逐步市场化后,一方面,持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对于经济的增长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利率主要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波动将变得频繁,波动幅度也将扩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陡然增大,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