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维汉 《政府法制》2009,(10):30-31
2009年4月4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在<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法学会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年前的4月4日,我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4年前,我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颁布,确立了民可告官的制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告官却告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走入了一个又一个法律的误区。横压建房已无理乱打官司更不该1994年3月的一天,浙西某市法院,忽然间闯进来身为村民主任的姜某。人未站稳气未歇,姜某便把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4日,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民可以告官”的法律———行政诉讼法,经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今已有10年时间了。为此,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庭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邀请部分与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有密切...  相似文献   

5.
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回首不平凡的20年,这部法律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和行政法治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不少在座的同志一样,我也是这部法律的起草参与者、实践者和研究者.20多年前,我作为行政立法研究组的副组长(组长是江平同志,另一位副组长是应松年同志),与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参与了立法调查、考察、草拟、讨论试拟稿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工作在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法律保障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进一步提高全省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扩大行政复议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在《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法学会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年前的4月4日,我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当年参与起草制定《行政诉讼法》的一些老领导、老同志亲自出席今天的会议,不少同志还作了重要讲话,专家学者的代表也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颁布实施《行政诉讼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为了纪念<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工作在实现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法律保障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进一步提高全省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扩大行政复议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布<关于举办山西省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09,(9):58-64
为了纪念《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工作在山西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行政复议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0.
夏先鹏 《中国审判》2009,(7):100-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4月14日颁布,至今已经二十周年了。二十年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政治、经流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证明了这部法律是适应时代需要、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的一部重要法律,不少有识之士认为行政诉讼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真正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论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在北京大学法律系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朱维究值此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之际,回顾我国民主政治法律化走过的艰难历程,畅谈行政诉讼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是极有意义的.本文仅就行政诉讼法的执法环...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09,(21):36-36
为纪念《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工作在实现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法律保障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进一步提高全省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扩大行政复议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从今年5月到9月在全省范尉内开展了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个人赛)。本次竞赛活动得到了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09,(8):1-1
本刊讯为了纪念《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工作在实现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法律保障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进一步提高全省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扩大行政复议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布《关于举办山西省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燕园1994年4月1日-2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办了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邀请了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局、北京市政府、中央党校、社科院法学所和来自全国各主要法...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行政诉讼法>制定20周年,<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对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一个过程,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作一些介绍,以加深对这部法律重要意义和法律制定方针原则的认识.我的介绍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回顾走过20载春秋的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既有制度变革的喜悦,也有不尽如人意的遗憾。近年来,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呼声日益高涨,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中国诉讼法研究的显学之一,长期以来门庭冷清的行政诉讼法学正在这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迎来了向更为科学、更为和谐的阶段迈进的难得历史机遇。也正是这20年来的实践积累,成为本文立论与行文的重要样本。  相似文献   

17.
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召开了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二十余位专家,大家就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完善方案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现将与会者主要发言内容整理如下(按发言先后为序)。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法制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在人权保障方面,行政诉讼法给我国老百姓提供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其次,在促进行政机关廉政方面,行政诉讼法的出台对监督违法行政行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第三,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为法院…  相似文献   

18.
<正> 1994年4月1日—2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办了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五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回顾了行政诉讼法颁布5年来的实施的成就,和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分析了行政审判的现状和共商行政审判走出困境的对策,结合审判实践和行政执法实践,提出了修改和完善行诉法的建议,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研究。具体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人问,行政诉讼法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行政诉讼法是宪政的试金石;行政诉讼法是法制的监测器;行政诉讼法是民主法治的晴雨表行政诉讼法是公民的守护神;行政诉讼法是律师的正义之剑。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我国行政法治的先河。17年来,这部法律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制约和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促进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依法行政方针的贯彻、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现行行政诉讼法暴露出诸多缺陷,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律…  相似文献   

20.
卢珊 《法制与社会》2015,(5):284-285
行政诉讼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稳定社会环境的维护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实施近30年时间里,社会环境变迁以及实践过程中都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性的问题,为了克服法律滞后性及僵硬化的缺点,基于人权保障的高度提倡,行政诉讼法亟需做出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