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威 《瞭望》1996,(23)
前不久,笔者在美国访问时,看到一本装璜精美的大型中英文对照杂志《大中华》。陪同的朋友告诉我,这本杂志不同于在美国流行的港台读物,它是由中国移民创办的,而且还是目前华文报刊中高档次的读物。同时,由于这本读物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展现海外华人风貌,为巩固和发展海外华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伸张正义,揭露黑暗,因此这本杂志创办才一年多,就引起了美国各大州华人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陈漱渝 《民主》2013,(1):42-46
我没有想到后半生会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为职业;也没有想到我接触的第一部新文学读物,竟会是冰心本人颇为偏爱的《关于女人》,而且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埋藏在我记忆最底层的书。时间应该是建国初期。我姨妈随姨父调动到唐山开滦煤矿工作,留下了几箱书籍和相册;当时又正值我家由长沙市内迁往郊区。在搬迁过程中,我无意间在姨妈留存的物件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到北京医院,向跨世纪老人孙越崎祝贺102岁生日.老人紧紧握住李瑞环的手,脸上洋溢着欣慰的微笑.他激动地说,再活102岁我不敢想,但我希望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希望看到海峡两岸统一.这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老人那颗爱国之心是何等赤诚.前不久,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北京医院采访了这位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4.
甲:你怎么会答应参加休闲读物的座谈?这类读物你很少看,能谈出什么来呢? 乙:这你就不懂了。比如一个基本上吃素的人,你让他谈鸡鸭鱼肉,肯定能谈得津津有味;若是让一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去谈,就谈不出什么味道来了。你看,休闲读物看的人那么多,却没人为它说些什么,这是什么道理?我看得少,倒认为要有个积极的态度。因为我想,一个国家总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心上的树     
穆青 《瞭望》1986,(35)
(一) 三月底,正是中原大地麦苗返青的时候,我从兰考绕道宁陵,专程去探望人称老坚决的林业劳模潘从正老人。一个月前,他的孙儿潘园林曾写信给我,说他爷爷听说我要去河南,希望能再到宁陵看看。老人的心意我是理解的。这位把一生的心血都浇灌在植树造林上的老人,算来,今年已经是八十四岁的高龄了。 那天,老人夫妻俩听说我要去,一清早就从苗圃回到家里,张罗着在家里接待我。当我走进他家的院子握着他的手向他问好时,我看见老人极力想直起那早已累弯了的腰杆,仰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介绍“非典”知识,指导人们积极预防叫“非典”的科普性读物,据说销售量甚为可观。可以肯定,这一读物的出版,对于人们科学地认识“非典”,减少因相关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社会恐慌,以及有效地避免被感染,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2,(6):23-23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少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用了.如果有人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相似文献   

8.
徐冰 《瞭望》1999,(15)
听到冰心老人离去的消息,九年前拜见老人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1990年4月28日上午,我走进了冰心老人的客厅,身着中式灰布褂的老人坐在一张宽大的桌子后面,正望着我。当时,我在烟台市一家电台任文学编辑,托请北京的一位同乡前辈联系采访冰心老人,一直闭门谢客...  相似文献   

9.
严农 《民主》2005,(7):31-31
童年时代,我最喜爱的读物便是冰心的《寄小读者》。长大一点了,对冰心的《繁星》等诗歌爱不释手,能一首一首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一直到进入了大学,冰心仍然是我最敬爱的作家。参加工作了,我床头摆着的第一本书仍然是《冰心选集》。  相似文献   

10.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14年的理论探索,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成果当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掀起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潮。由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集体撰写、吴雄丞教授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明读本》,为这一学习高潮,提供了一本适宜的参考读物。在众多的理论学习参考读物中,该本以其研究的深度、深入浅出的阐释,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波澜 《侨园》2014,(6):18-19
失明大嫂谢恩 2011年8月的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位身着军装、精神矍铄的六甸老人坐在出租车上,发现有些不对劲儿,就问司机:"小伙子,我们去同仁医院看病,你这是要把我们往哪拉呀?""嘿嘿,我不就是为多挣两块钱吗。现在社会上哪有好人,你们当领导的也不能保证不蒙人嘛!"出租车司机本想绕道,被孙茂芳老人识破后还找歪理强辩。  相似文献   

12.
成泽 《瞭望》1985,(17)
前不久,偶翻一本面向农村的科普性读物,对那上面所登的一篇短文不禁颇感惊诧。该文题曰:《人生忌日》,主要是说,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不断往复地进入了体力、情绪和智力上的周  相似文献   

13.
路春 《学理论》2008,(1):90-91
朋友家里虽然简陋一些,窗子前摆放的几盆菊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的朋友喜爱写写画画,交际很广。他屋里有几盆菊花点缀,顿然有了文雅的气氛。我说,老兄,你的屋子除了菊,恐怕没有值钱物了!他矜持一笑,含蓄地说,知我者,老弟也!他送给我一本据说某位官员的诗集,翻阅起来,满纸玑珠,豪情满怀。近一个时期,文学颇有坠入低谷之嫌,不但文学读物很少有人问津,就连鸿制巨著也难觅销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深受青年欢迎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些读物所以受到欢迎,为青年所喜闻乐见,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以往这类读物的一些新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也是对当代青年的研究,特别是反映了青年思想教育中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人在湖边买了幢小房子,安宁清静,很是惬意。但好景不长,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和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这让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年轻人当然高兴,于是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过了两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每天给你们五角钱了。’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日下午继续在垃圾桶旁使劲。又过了两天,老人又对他们说:  相似文献   

16.
张沧江 《各界》2008,(6):72-75
1956年的春夏之交,我在北京辅仁大学时代的一位学长陈富权先生(印尼华侨,客家人,1937年辅仁大学经济系毕业)把我引进了康同璧老人的家里.……  相似文献   

17.
由金东珠同志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新编》是在研究不同版本政治学的特点和广泛吸取理论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独立研究而编著的一本较好的政治学读物。本书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7,(7)
正《布丁和梦精灵》曹文轩和梁晓声两位重量级作家倾力推荐。展示了一个有别于大人的世界,一个只属于孩子的梦世界。《海洋馆里看不到的:海洋动物世界》这是青年画家张茂霖为孩子绘制的一本海洋科普绘本读物。它既有梵高画作般绚丽舞动的色彩,又有莫奈印象画中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涑水情     
穆青 《瞭望》1990,(35)
(一) 今年初夏,晋南的涑水河河水不大,但沿岸300多亩芦苇却长得格外茂盛。站在闻喜县涑阳村桥头一望,风吹苇动,绿浪起伏,萧萧的芦苇随着弯曲的涑水河直铺天际。 这里就是全国劳模吴吉昌老人的家乡。 到老人家里看看,是我多年来的夙愿。特别是1987年以后,他因患前列腺癌在北京动了大手术,这件事愈发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回想起与老人交往的情  相似文献   

20.
真·假     
宏图 《瞭望》1994,(32)
巴金老人《向老托尔斯泰学习》深情地写道:“……我留下的每张稿纸上都有这样三个字:讲真话.”在《最后的话——致树基》中,老人又提及,托翁“给我指出的一条路……这就是讲真话”.李辉君《云与火的景象——我所理解的巴金》记拜访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